首页

乔·拜登:我演的《纸牌屋》更精彩

点击:0时间:2019-11-10 02:53:41

崔雯

在《纸牌屋》中,副总统有两句经典台词:“我只负责剪彩和出席葬礼吗?我只是一个吉祥物而已。”《纸牌屋》中的情节曾在白宫真实上演。近日,副总统拜登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曾因失言而遭奥巴马总统“弃用”长达两年之久,直到近期关系才稍有缓解。

现年71岁的拜登正处于其白宫第二届任期的第二个年头,副总统生涯正步入尾声,而前途却暗潮涌动。近年来,他更是屡屡被公认的奥巴马继任者希拉里·克林顿抢过风头。过去几年的副总统工作实在是一场折磨。

在拜登看来,副总统完全是总统的衍生和附庸,职权大小全在总统一念之间。而白宫内的亲密战友关系从来不得善终,它们或因争议而反目,或在摩擦不断的政争中消耗殆尽。曾被誉为模范搭档的比尔·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在2000年大选时反目成仇。戈尔对克林顿的性丑闻大肆抨击,克林顿则对戈尔蹩脚的政治技巧嗤之以鼻。曾经亲密无间的乔治·布什和副总统切尼,也最终因布什抛弃了切尼的强硬政策而分道扬镳。奥巴马和拜登这对搭档又将何去何从呢?

两人之间的裂痕早已显现。如今的拜登处境颇为艰难。近期民调显示,希拉里以73%的支持率遥遥领先于拜登的12%,创下总统潜在候选人差距之最。“他正处于巨大的困境中,”奥巴马的一名内阁成员表示,“对拜登而言,他从未如此接近梦寐以求的总统职位。然后,当他奋斗一生终于要爬到最顶端时,梯子却被人搬走了。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举步维艰的副总统

好友考夫曼形容拜登是“真正活在当下的人”,这一品质对于普通人也许无关紧要,而对于身为副总统的前途未卜的拜登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

拜登人生坎坷,仕途几经沉浮。41年前,29岁的他春风得意,刚当选参议院议员。30天后,爱妻和幼女却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两个儿子也受了重伤,他不得不在儿子的病房中宣誓就职。

1988年拜登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时,因面临剽窃指控和涉嫌伪造法学院排名而被迫黯然退出竞选。同年,他又因脑部动脉肿瘤而住院治疗。“你有过身处屋中而房顶突然坍塌的经历么?”拜登的好友兼竞选顾问拉里·拉斯基说,“就是那种感觉。”

拜登在战胜病魔后重返国会山,以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协助当时的总统比尔·克林顿为多项重要法规提案在两党间斡旋协商。

在小布什执政期间,拜登作为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成为美国外交政策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他曾是国务卿的理想人选,并于2008年再度投身总统竞选。然而1988年的剽窃事件严重影响了他,拜登最终被迫退出角逐。

但他并未放弃。他从不掩饰自己希望当选副总统,因而当奥巴马选择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纵使人们普遍认为奥巴马团队是因为考虑到拜登的年龄和背景对奥巴马不具威胁才选择他,拜登也并不在意。

当选副总统后,拜登立刻与他的幕僚长罗恩·克莱因就担任副总统的策略进行分析。克莱因建议拜登来者不拒地接纳所有工作。用拜登的话来说,就是“一切奥巴马不想对付的烂摊子”。

“幸运”的是,奥巴马有许多不想对付的烂摊子:从伊拉克撤兵,与阴晴不定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交涉,应对争吵不休的参议院等。

“当总统问我想要承担什么工作时,我说:‘一切取决于你的希望,”拜登回忆道,“‘不过我希望为您的重大决议最后把关。如果您需要我的经验,那么我希望成为您决策前最后咨询的人。”拜登承认奥巴马在绝大部分的决策中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拜登策略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他始终在处理棘手麻烦且不受欢迎的工作。2009到2010年间,在民众对“大政府”的反感情绪达到顶峰时,拜登却要“不合时宜”地推销奥巴马的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他又被委派宣传不受欢迎的就业法案,以及为枪支管制法案进行徒劳无功的努力……

在国会中,拜登曾经颇具影响力。“我与拜登常常意见相左,”众议院议员蒂姆·格里芬说,“然而,他确实精于协调关系。他总有办法发掘每个人的关注点,促使大家达成协议。而这恰恰是总统最缺乏的。”

如果说拜登在国会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尽职的使者角色,那么他在外交上则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从伊拉克撤军的任务,与希拉里和前国防部长盖茨展开交锋,管理驻阿美军,以及参与指挥猎杀本·拉登的行动。

内斗不断的白宫

拜登天生散漫的性格,使得周围的人时刻处于紧张之中。拜登只信赖自己的由家人和密友组成的小圈子。不过,拜登的亲信们从未能打入奥巴马的圈子,这部分因为他们只精于那种老式的依靠本能的政治手段,而非总统团队所擅用的大数据、计量化的方法。

奥巴马的第一届任期结束时,拜登意识到要延续政治生涯不能仅依赖自己的小圈子。然而,拜登每次试图扩充政治团队的计划都遭到了奥巴马团队的强势阻碍。

2011年秋,拜登的高参艾伦·霍夫曼,悄悄地为其安排了几场会见好莱坞及硅谷的捐款人的晚宴。当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普洛夫和竞选团队经理吉姆·麦西纳听到风声后,立刻阻止了他们。普洛夫为拜登划下底线,要求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要首先向芝加哥的竞选总部汇报。拜登对此勃然大怒,但并未做出任何无礼的举动。

更大规模的内斗在组建副总统竞选团队时爆发了,奥巴马的政治信徒牢牢控制着拜登的团队。拜登本欲挑选凯文·希基(时任纽约市长麦克尔·布隆伯格的顶级政治顾问)来接任其幕僚长,但遭到普洛夫的拒绝,他们辩称希基会以布隆伯格的利益为重,而且他同纽约出版界过从甚密的关系会导致情报的泄露。拜登勉强接受了这个决定,转而选择在白宫供职多年的史蒂夫·里奇蒂。然而,又被否决了。奥巴马方面辩称,里奇蒂的背景与总统的无说客信条相矛盾。然而,真实原因则是担心里奇蒂会将拜登而非奥巴马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次拜登大发雷霆,他向奥巴马强烈抗议。虽然拜登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却失去了进入奥巴马决策圈的机会。尤其在大选决战阶段,拜登由于违反既定方略率先公开声明支持同性婚姻,更是进一步激怒了奥巴马。奥巴马并不接受拜登所谓的偶然事件的解释,开始冷落这位副总统。拜登被排除在过去4年他常参加的计划会之外,并被禁止接触全国性媒体,直到今年对其的限制才有所放松。endprint

奥巴马团队对拜登的处处算计和严格控制更加重了其天生的不安全感。特别是在2012年大选即将到来的那几个月里,不断有流言称他会被希拉里取代。事实上,流言并非空穴来风,奥巴马曾确有此意。

大选结束的第二天,松了口气的拜登漫步到“空军二号”,勾勒起他接下来4年工作的图景:“我可能会在债务问题上扮演相似的角色,就像上次那样。我要同众议院和参议院沟通……还要做很多外交工作,总之,就是到时候会出现的任何问题。”

到了2012年12月30日,拜登的影响力达到顶峰,但是也埋下了日后被边缘化的种子。当时政府正面临坠落财政悬崖的危险,由于谈判毫无进展,参议院少数派领袖明奇·麦康奈尔迈出了不寻常的一步,请求副总统出面干预。拜登同意了,却因此得罪了参议院多数派领袖哈里·瑞德。

2013年秋,在新一轮的债务天花板和预算谈判期间,形势恶化到政府几乎被迫关门的地步,瑞德向奥巴马声明他不希望拜登参与到谈判中,奥巴马并未提出异议。于是,拜登成了奥巴马和瑞德斗争的牺牲品。

无法战胜的对手

瑞德的阴影笼罩了拜登整整一年,同年夏天他的儿子博被诊断出脑瘤,直到去年11月博恢复健康后,拜登才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他与亲信召开了一系列秘密会议,商议接下来两年的发展策略。

据悉,拜登的智囊克莱因已经为其参加2016年大选起草了一份计划。作为希拉里的一个替代者,一旦对方放弃竞选,拜登可以立刻行动。克莱因预测,希拉里极有可能因为疾病或是对竞选过程心生厌倦而弃选。拜登的团队也多赞同这一观点。这可能是明智的预见,也可能是集体的愚昧。

拜登非常在意捍卫自己的名誉,但令他烦心的是,对他的攻击却越来越多了。拜登明白这些攻击会让希拉里从中得利,她被描述成一个严肃守纪的领导者,一个可信赖的盟友,而拜登则成了阴晴不定、总是喋喋不休、说话有失公允的马后炮。

拜登视希拉里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比希拉里差,事实上,他不止一次向朋友表示他认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那个”。

现在的拜登还能支吾其词地应对自己所处的窘境,但是纷至沓来的屈辱使得他越来越不堪忍受,特别是许多人以此作为投靠希拉里的跳板。

为何一个古稀老人宁愿放弃体面谢幕的机会,也不切实际地坚持谋求总统职位?

“我认为他一直梦想着成为总统。当然,我也想做总统,”麦凯恩说,他是拜登自参议院时起的密友,“但是希望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相信即使他不承认他也知道希拉里有多强大。”甚至连拜登2008年竞选时的助选好友、俄亥俄州前州长特德·斯特里克兰也表示:“我这辈子见过许多政客,乔确实是最不寻常、最诚实、也最具权威的一个。不过,我依旧全力支持希拉里。”

从各方面来看,拜登都不太可能成为下任总统,而且他与所有人一样明白这一点。但这并不能迫使他放弃。凭什么呢?正是拜登为越来越苍白、越来越失却人性的金钱游戏注入了一丝人情。他对政治和政治家们真挚的感情、口无遮拦直言不讳的性格、在达成政治协议时显现出的由衷喜悦,虽然使他成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老古董,但也使他与希拉里所代表的复杂算计、政治阴谋和个人崇拜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明知会失败就放弃战斗吗?不,“放马来吧!”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