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慢结合共抓生态大保护

点击:0时间:2019-11-28 10:12:48

王丽

砍掉的产值如何补?发展与保护又该如何平衡?这是过去一年,长江沿线所有省市都在面对的一道难题。

“这是一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谈及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如是说。

2016年,对长江经济带来说意义深远。从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确定。在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背景下,目前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取得哪些进展?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又有哪些问题亟须解决?就上述问题,《民生周刊》记者对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进行专访。

回顾这一年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过去一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进展。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份年度盘点显示,去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贵州的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居全国前列。

在贾治邦看来,随着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运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长江流域的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更成为重中之重。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争议一直存在。”贾治邦表示,对于长江的发展问题,保护并非从一开始就被放在优先位置。

记者梳理后发现,长江经济带建设首次被提及,可以追溯的相关文件是2014年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不仅提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内容,并在基本原则框架下,专门拿出一个章节讲述建设绿色生态走廊,但并没有提及要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

《意见》出台后,面对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与开发,多名学者在公开场合坦陈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保护问题。

贾治邦说,“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是勇立历史潮头的抉择,也是一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

快慢结合

“从开发到保护这背后不是什么新问题。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贾治邦对《民生周刊》记者这样表示。

长江流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省市,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2.7%的人口,创造了41.2%的经济总量。

然而,长江沿线同样是我国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其污染威胁一直饱受诟病。

2016年10月,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强调保护长江生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纲要》出台前后,地方闻风而动,纷纷行动,长江沿线省份化工企业进入密集关停期,化工产业或面临重新洗牌。

以湖北为例,当下要坚持依法铁腕治污,2015年以来已关闭重污染企业150家,处理环境违法案件数百起,甚至包括数家纳税大户、明星企业。

2015年以来,湖北黄石关闭五小化工企业367家,清理非法码头100余家。清理整顿后的黄石面临的经济压力空前,出现了工业增加值历史上的第一次负增长,垫底湖北省工业增加排名。

“关停明星企业,那是动真格了。”中央这次的政策信号非常明显,国家对于长江流域的顶层设计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同时,贾治邦认为,明星企业是当地经济重要支柱,关停后的后续发展问题也要快慢结合。

破局在望

砍掉的产值如何补?发展与保护又该如何平衡?这是过去一年,长江沿线所有省市都在面对的一道难题。

“重化工工业不等同于重污染工业。”贾治邦表示,只要采取合理措施,做好环境管理,使用合适的技术,钢铁、化工等制造业冒出的也可以是白烟,排出的也可以是干净水。因此,在产业转移的同时还要抓技术改造。

去年,黄石在“关停”与“发展”间完成产业转型。电子、服务业替代了重化工业,深水大港替代了小码头。去年,黄石工业增加值回升至8%。

在贾治邦看来,社会进步离不开生产生活,但在经济生活中一定要理清轻重缓急,这是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用“快慢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加快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各项战略目标,助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據悉,在生态综合治理方面,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水环境保护项目172个,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环境保护项目274个,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长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及林草植被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三大工程。

截至目前,已完成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计划132.72万亩,启动实施了贵州草海、云南大理洱海源头国家重要湿地及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的10个湿地保护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12.5亿元支持沿江省市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