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死磕的左宗棠
关山远
左宗棠性格刚直,锋芒毕露,擅长死磕,与同时代的“完人”曾国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史稿》称,“宗棠有霸才”。左宗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仅有举人功名,但对此他一点儿也不自卑。在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师爷的时候,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来访,对骆秉章叩拜行礼,对左宗棠只是客气地点点头打个招呼。想想也是,樊燮是朝廷二品武官,身为高级军官,为何要对一个小举人那般客气?
左宗棠怒了,他当时虽然只是幕友,但是主持着湖南军政大局,时人已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可偏偏碰到樊燮这个傲慢的武夫。两人当场吵了起来,左宗棠逼问樊燮为何不给自己跪下请安,樊燮则回敬说,你一个小举人算老几?于是左宗棠发出了著名的怒吼:“王八蛋,滚出去!”
正史野史对这一段描述颇多,说左宗棠除了开口骂人之外,还动了手,扇耳光,抬腿就踹,踹没踹中不好说,反正樊燮被严重羞辱了。他气疯了——堂堂军中高干,怎能被一个政府临时工如此欺负?死磕!于是,樊燮找到自己的靠山哭诉,这靠山也震惊于左宗棠的大脾气,于是添油加醋地向当时的咸丰皇帝递了一个折子,给左宗棠戴上了一顶“劣幕”的帽子,说其把持湖南,为非作歹。咸丰帝大怒,在奏章上批道:“湖南为劣幕把持,可恼可恨,着细加查明,若果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
这是左宗棠出道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逞口舌之快,招杀身之祸。幸亏他也有不少靠山和朋友,折腾半天,才替他消除了这场劫难。
此事过后,左宗棠还是很任性,一直到老年,仍然有跟人死磕之举。66岁时,他挟收复新疆之威,凯旋进京任职,面见皇帝时,被小太监挡住索要红包。左宗棠坚决不给,小太监坚决不让进。于是左宗棠“跺脚骂殿”,扭头就走——跟我死磕?看你能坚持多久!结果太监慌了:这是皇帝要见的人啊!不要钱了,道歉,才把左大帅恳求回来。
如此性格刚直,锋芒毕露,得罪人也在所难免,但他能够名留青史,不是因为他一生中屡屡与人死磕,而是与命运死磕。
年轻时,左宗棠考场屡屡失利。但他不认命,索性不读八股,转型钻研地理和农学,他深知当时国家大势,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人物。这是他与个人的命运死磕。
暮年时,新疆被强敌所占,而权臣李鸿章迫不及待抛出“放弃新疆,专务海防”主张,新疆眼看不保,左宗棠愤而写就《西征表》,力陈新疆不能丢的原因,并自陈坚持收复新疆,并非出自私心,而是为了国家。这是他跟国家的命运在死磕。
最终,他力挽狂澜,并以六旬高龄,抬棺出征,势如破竹,收复全疆。
他明白哪些值得死磕。1882年,身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去上海,要进租界,洋人让他领“照会证”。他大怒,就是不领,洋人不让进。他命令亲兵,子弹上膛,大刀开路,若洋人敢挡,格杀勿论。洋人不敢再死磕,恭恭敬敬了。
左宗棠的死磕脾气,在处理与郭嵩焘的关系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两人是儿时好友,后又结成儿女亲家。郭嵩焘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在“王八蛋滚出去”事件中,他对左宗棠更有救命之恩。但后来两人闹翻了,尤其是收复新疆战争中,郭嵩焘中了英国人的离间计,左宗棠怒不可遏,当众批郭嵩焘被英国人利用,忘了国家利益,“不知羞耻”。郭嵩焘决定绝交,此生不再相见。
左宗棠逝世前三年,他主动上门找郭嵩焘和好,对方闭门不见,左宗棠急了,说:我们都是快要死的人了,难道还要把过节带到下辈子去吗?郭嵩焘这才开门,但仍然没啥好脸色。左宗棠很坦然,公大于私,法大于情,他知道自己为什么死磕,为什么让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