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人的饺子文化

点击:0时间:2020-09-22 00:34:33

梁凤英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在一些节日节气里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例如,民谚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等等。说到吃饺子,中国人最讲究、最看重的是大年除夕的这顿饺子,这是祖祖辈辈血脉里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预示着来年的美好祝愿。别看饺子个头小,其文化内涵却很深。

饺子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人眼里,饺子好吃不仅在于人们对各种馅料的精心调制,以及它给人体提供的丰富營养,更在于附着在饺子中的美好寓意。客人来了包顿饺子,全家团聚了包顿饺子,亲人要远行了也包顿饺子,只要是高兴的时候,饺子就会出现在餐桌上。

饺子源于中国,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礼记》载道:“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但饺子究竟源自何朝何代谁人之手,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既缺乏准确翔实的史料记载,也缺少言之有理的科学阐释,两种说法比较主流。

一是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的张仲景,潜心钻研古代医书,广收有效方剂,著成《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对祖国医学发展功勋卓著。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诊病施药,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纪念张仲景。

二是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令厨师在肉中加菜,结果炸、氽不能成型。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住水煮。唐太宗吃时问此为何物,厨师答曰用面皮包的丸子,这样做牢固,叫“牢丸”。不料唐太宗大喜,连连称好。于是,“牢丸”成为重大节庆的标志性食品。1972年,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发现了随葬的木碗里有十几枚“形如偃月”的食品,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唐朝的“牢丸”,酷似今天的饺子。可见早在1300多年的唐朝,饺子已传到西域少数民族地区。

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末张自烈作了很好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颜之推在其文集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据记载,从“牢丸”到“娇耳”,最后叫成“饺子”,是读音读讹的缘故,也有数百年历史。食饺最盛在清朝,那时饺子馆随处可见。

要说饺子成为中国人春节的当家食品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代社会大动荡,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新年日期确立,正月初一吃饺子形成。从汉到南北朝,过年习俗愈演愈烈。明朝的《明宫史·史集》记载除夕吃饺子情景,“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

中国人心目中的“弯弯顺”

春节,以春季之始作为一年的开头,迎接新年也就是迎接春天。人们把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丰硕、冬的收藏一起酿成喜悦与香甜、企盼和期待都凝缩在这一天,把积攒了一年的快乐合盘托出。

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哪怕天涯之远,都要“奔年”回家吃团年饺子。饺子有馅,馅心内容千变万化,各式各样,一家人围案包饺子,把面皮放在掌心,圆圆的皮上放上馅,是一种变化和神秘,表达一种祝福。俗语说“没有饺子不过年”,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渴望与向往。小小饺子,包着乾坤,包着人们对来年幸福、平安、吉祥、希望的心理,是新一年丰硕与收获的象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合,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灵魂,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我国地域辽阔,对吃除夕饺子的习俗不同。清初河北《肃宁县志》载:“元旦子时盛馔同享,各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义。”苏杭一带,除夕夜吃蛋饺和胖头鱼,但鱼只吃中间留头尾,蕴含金银元宝和有头有尾,一年到头,家事盛旺。云南昆明地区除夕年饭吃大豆制成的饵块,可炒、烤、煮成甜咸味,祈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黑龙江、吉林、辽宁除夕吃酸菜大肉饺,意“酸宝”(拴宝)。河南一带把饺子与粉皮共煮,叫“粉皮饺子”,意“玉带缠宝”。陕西一带则将饺子和面条渗合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山东除夕夜全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年夜必须吃素饺子,意求新年素素凈凈、平平安安。

大肚馅足的木鱼饺,花边月牙饺,鸳鸯饺,四喜饺,蝴蝶饺,金银饺,贵妇饺,珍珠饺,还有过去达官显贵才能食用的韭菜虾米饺、白菜大肉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些禁忌做馅的野菜也堂而皇之登上了饺子馅宝座。

饺子也有一些别名,北方有称“扁食”“扁合”,老北京叫“饽饽”,广东人叫“云吞”,四川人叫“抄手”,叫法不同。饺子,不但是中国人的厚爱,外国宾客也赞叹:中国饺子,好吃!

金昌七彩饺子宴

用饺子来做宴席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在劳动人民的不断创新中,饺子宴也在千年时间的流转中得到了传承和创新。

甘肃金昌的金川宾馆,就成功推出了极为吸引人的“七彩饺子宴”。据介绍,七彩饺子宴是以“紫金花城浪漫金昌”为主题,选用上好的面粉和馅料,将蔬菜、水果、花卉的汁融入面粉里,再分别加入不同馅料,包制出形态各异的饺子,造型栩栩如生且颜色讨喜,七彩饺子宴的七种色彩因为都是从纯天然植物中提取,所以看得欢喜,吃得放心。

“七彩饺子宴”在馅料上将荤、素、蛋、禽、海鲜等进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馅料的美味和口感。在滋补汤的改良上,将家禽、菌类及配料放入蒸锅密封蒸制,采用广式炖汤隔水炖的方法精心熬制,充分释放各类食材及其内在的营养成分,再以干菌浸泡,配制成对人体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滋补菌汤。为了装点和美化饺子的外观,饺子皮也很讲究,各种饺子皮的色泽用料分别从新鲜的菠菜、火龙果、南瓜、紫甘蓝、紫薯、胡萝卜、西红柿中提取,把饺子包制成各种形态优美的花样,再配以诗意的摆盘。饺子就立刻变得活灵活现,养眼又好吃。七彩饺子宴不仅给大家一个口味上的享受,更是一个视觉上的享受。

饺子宴从汤到皮和馅,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保健功效,去除了中餐常用的煎炒烹炸过程,极大地减少了油脂在人体的摄入量,达到了健康就餐理念。其最大的亮点是,其优美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饮食和现代美食文化的有机融合。

(责编 陈 啸)endprint

标签: 饺子 金昌 除夕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