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1
党双忍
从地理学来说,亚洲和欧洲同在一块陆地上,合称“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块,面积将近5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1/3以上。
由于体量过大,也因为历史文化差异,人们在习惯上将亚欧大陆分为亚洲、欧洲两大部分。亚洲是亚欧大陆的东部,欧洲是亚欧大陆的西部。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黑海-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一线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地中海沿岸,古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太阳从亚欧大陆的东方升起,并称呼这“东方日出之地”为“亚细亚”,即现在的亚洲。太阳在亚欧大陆的西方落下,这“西方日落之地”则被称为“欧罗巴”,现在的欧洲,即是“欧罗巴洲”的简称。如此以来,亚洲是世界的“東方”,欧洲是世界的“西方”,原本是朴素的自然地理概念。
在亚欧大陆的西部,欧洲有一座著名山脉——阿尔卑斯山;在亚欧大陆的东部,中国也有一座著名山脉——大秦岭。亚洲与欧洲处在同一块巨大的陆地,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处在同一个巨大的山系。两者一东一西,本是一对亲兄弟。也可以这样说,大秦岭是“东方的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西方的大秦岭”。
大秦岭-青藏高原(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阿尔卑斯山,构成了“亚欧大陆的脊梁”,同时也是“世界的屋脊”、“地球的脊梁”。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分别是“亚欧大陆的脊梁”的首尾。帕米尔高原是欧亚大陆腹心最神圣的地方,处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国的交界地带。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本来就是“世界屋脊”的意思。帕米尔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结”,传统上分为8“帕”: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大地“原点”,以西是西亚,以南是南亚,以东是东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北是中亚、北亚。亚欧大陆上的高山,多是由帕米尔山结出发的山系。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方向,是有“雪域”之称的世界最高山——喜马拉雅山。由帕米尔高原向北再向东,是地球上距海洋最远山脉——天山。由“帕米尔”向东,是有“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称谓的昆仑山脉,及至中国“中央山脉”——大秦岭;由“帕米尔”向西,即是横亘于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的“伊朗高原一亚美尼亚高原”,及至欧洲“中央山脉”——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南部,有“欧洲脊梁”之称,呈弧形向北、东延伸,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呈弧形贯穿了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六个国家。东西长1200公里,宽130-260公里,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128座。海拔4810米的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峰。阿尔卑斯山是气候分界线,之北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之南是亚热带夏干气候。欧洲著名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其冰盖厚度达1千米。现代冰川1200多条,各类冰川地貌发育完整,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因此,阿尔卑斯山有“欧洲水塔”的称谓。阿尔卑斯山还是欧洲最大的“森林岛”,山地气候与植被均呈垂直分布特征,在南坡最为明显,800米以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800-180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带,森林带以上是高山草甸带,被称为“高山盛夏牧场”。再往上,是裸露岩石,冰川地貌,以及皑皑白雪。阿尔卑斯山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被誉为“大自然的宫殿”和“地貌陈列馆”。因景色十分迷人,阿尔卑斯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自然地理上具有相似性。大秦岭是“中华龙脉”的“中龙”,也被称为“中国脊梁”。大秦岭是横亘于中国版图腹心地带的“中央山脉”,西接“中华第一神山”——昆仑山,东西绵延1600公里,南北跨越200-300公里(巴山、岷山是大秦岭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最高峰雪宝顶5588米。大秦岭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分界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地理分界线,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大秦岭是中国“森林宝岛”,特别是太白山、地肺山、神农架、大巴山、摩天岭、岷山,被称作“物种基因库”,动植物种类超过600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超过120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被誉为“秦岭四宝”。因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多样性,大秦岭成为“大自然的宫殿”和“地质的陈列馆”,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多达百余处。大秦岭是中国“中央水塔”,发源有长江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黄河支流渭河、洛河、洮河以及淮河等著名河流。秦岭森林岛是中国重要水源涵养区,汉江是来自秦岭森林岛上的“琼浆玉液”,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大秦岭是中国“中央景观带”,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华山、嵩山、太白山、武当山、神农架、九寨沟,蜚声中外。
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也有很大不同,大秦岭带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质。单就名称而言,阿尔卑斯山的英文写作Alps,其本义来自对山顶皑皑积雪的感性认识。“秦岭”的英文译名chin Ling,其中“Chin”即是汉字“秦”的音译。“秦”是一个国家的名称,也是一个朝代的名称。“秦岭”是以“秦”命名了的一座山,这本身就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在华夏大地上,秦国纵横捭阖,横扫六国,并最终完成了一统华夏的历史进程。从此以后,“秦”成为统一的中华帝国——大秦帝国的国际代名词,“秦岭”也成为中华帝国版图中央山脉的名字。在欧洲,公元前15年,罗马军团也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并将阿尔卑斯山全部纳入了帝国版图。然而,大约在公元400年前后,罗马人对阿尔卑斯山的控制即彻底瓦解。从此以后,各个山谷离群索居,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如今,大秦岭依然是中国“中央山脉”,连通着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四大板块,连接着青海、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湖北、河南6省1市。阿尔卑斯山也可称为欧洲的“中央山脉”,却分别属于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斯洛文尼亚7个国家。endprint
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具有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质,也许源自大秦岭之中发达的古代道路系统。早在商周之际,在嘉陵江沿线就形成穿越大秦岭,沟通中国南北,将关中与巴蜀紧密相连的道路系统——故道。秦汉隋唐,千余年间,中华帝国的都城皆在秦岭北麓。为加强帝国中央与南方诸省的连接,促进兴盛繁荣,保持长治久安,持续开辟建设了秦岭中的战略大通道。其中,在长安东南方向,连接关中与江汉平原的“楚道”有:秦楚道(即蓝关道、蓝武道、武关道)、上津道、义谷道;在西南方向,连接关中与巴蜀的“蜀道”有: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米仓道、褒斜道-金牛道、陈仓道-金牛道;以及将陇蜀两地连接起来的祁山古道。如今,穿山隧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当代秦岭交通的主要形式,曾經繁忙的秦岭古道系统已成为隐藏在密林之中的风景线。在阿尔卑斯山中,远没有与秦岭一样的古栈道系统,当代道路也不及秦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水系特点上,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也大不相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诸多河流的源头,其水系流向可谓“四面八方”,有的向北、向西注入大西洋,有的向南注入地中海,有的向东注入黑海。多瑙河是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欧洲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千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德国黑森林地区,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河长2857公里。莱茵河号称“西欧第一大河”,也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河长1232公里。罗纳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瑞士境内的罗纳冰川,由东向西流过日内瓦湖,在法国里昂向南注入地中海,河长812公里。
大秦岭是中国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诸多重要支流的发源地。出自大秦岭的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流经甘肃、陕西两省,河长818公里。渭河塑造的关中平原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古都长安是渭河凝结而成的天地精华。大秦岭中的洛河,流经陕西、河南两省,河长447公里。洛河塑造了洛阳盆地,古都洛阳是洛河凝结而成的天地精华。出自大秦岭的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流域涉及陕西、河南、湖北三省,河长1577公里。汉江与长江干流一起造就了江汉平原,也将精华浓缩于大都市武汉。出自大秦岭的嘉陵江,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4省市,河长1345公里,塑造了四川盆地,并将精华浓缩于大都市重庆。出自于大秦岭的岷江,河长711公里,在下游塑造了成都平原,并将精华浓缩于大都市成都。中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淮河,其源头在秦岭。2012年中国科学院依据“河源唯远”原则确定:淮河源头在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大秦岭之嵩山中,源头高程1329米,河长1252公里。由大秦岭与黄河、长江以及淮河构建的“一山三河”地带,正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主干所在。华人、汉人、唐人,中华民族的根脉全在这里。中华文明发源于此,得益于此,繁盛于此,永续于此。也因此,大秦岭获得至高
无上的称谓——中华父亲山。
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的大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与凯撒大帝是同时代的两位世界级领袖。在东西方两个强大的帝国之间,开通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一条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大通道,也是一条由大汉帝国通往罗马帝国,东西长达7000余公里的“洲际大道”。后世的人们,将其称之为丝绸之路。这条“洲际大道”的起始点,在东方是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在西方是罗马帝国的罗马、威尼斯。几度兴衰的波斯帝国(伊朗一亚美尼亚高原的主人),处在“亚欧大陆的脊梁”的关键地带,因而也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和轴心。循着由大秦岭-青藏高原-帕米尔山结-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展开的“洲际大道”,各色人等,驼铃声声,爬山涉水,荒漠漫步,戈壁探戈,漫漫长途,悠悠岁月。从历史地理意义上说,大秦岭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始点,阿尔卑斯山是丝绸之路的西方起始点。也即是说,丝绸之路是由中国大秦岭通往欧洲阿尔卑斯山之路,是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的对话交流之路。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唐代以前,古代中国称呼古罗马及近东地区为“大秦国”。先不说这个地中海附近的“大秦国”与中国的“秦”有无瓜葛,单就以秦国与秦岭的关系而言,“大秦国”——古罗马的阿尔卑斯山,也完全可称之“大秦岭”。如此以来,丝绸之路是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的对话交流,也是中国大秦岭与欧洲大秦岭的对话交流。
当下,正在开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全球实践。这是21世纪跨越亚欧大陆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也为21世纪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的生态对话提供了新机遇。去过阿尔卑斯山的中国人,无不被其优美迷人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无不称赞其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当把中国大秦岭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进行比较时,有不少人“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确,大秦岭为养育中华儿女使出了“洪荒之力”。其生态生产力冲上了“天花板”,且森林“透支”,环境“赤字”,旷日持久。如今的中国大秦岭,文化气韵浓郁而生态容颜浅薄,难以与阿尔卑斯山比颜容,比姿色。也正因为如此,要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大秦岭生态安全的行为,切实推进大秦岭生态保护,加快大秦岭生态修复,让大秦岭重新焕发美丽的容颜,向世界再现一个“美丽的中国大秦岭”。大秦岭是“中国岭”,保护、修复大秦岭需要国家战略行动,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洪荒之力”向心回馈。这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命门的基础工程,也是跨代工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