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体验店”骗局专盯老年人
韩振
免费听专家讲座,免费享专家义诊,免费用保健器材,免费领柴米油盐……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免费体验店”在背街小巷悄然开张,打着免费的幌子诱骗老年人高价消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免费体验店”针对老年人的弱点,量身定做了多种骗术,以高出市场数倍的价格推销保健产品。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不但爽快地掏出腰包,还自愿帮他们打起了广告。
场所简陋隐秘,非法牟利惊人
近期,重庆市巴南区工商分局对辖区内的13家老年人“免费体验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均涉嫌无照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其中,8家违法证据明显,已经被立案侦查;剩余的5家违法行为较为隐蔽,执法部门仍在调查取证。
记者根据举报者提供的线索,穿过一个拥挤的菜市场,走进一家“免费体验店”,看到里面的设施十分简陋:墙壁只是简单粉刷,靠近门口的位置挂满了各种牌匾,地上摆放着10余张保健按摩床。一个醒目的牌子上写着:按摩床全国统一价15850元。按摩床的旁边有几排凳子,凳子的正前方有一个用于讲课的投影仪,10余名老年人正在屋内“免费体验”。
52岁的甘女士犯有腰椎病,她半年前走进这家“免费体验店”,到现在已经花费了近2万元,按摩床花了15850元,暖脚器花了2380元,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物品。甘女士告诉记者,2013年5月,和她同批有十几个老人购买了按摩床。“这个按摩床的功能很多,能够舒筋活络,美容养颜,排毒清肠,还能治三高和胃病。”甘女士说,“虽然买这个床花了1万多元钱,但治病的钱再多也不贵。每天这里会有五六十人过来体验,店里不但免费提供空调、饮用水,还有两三个工作人员嘘寒问暖,负责向老人们讲解保健器材的功能,帮助我们治疗。”
巴南区工商分局消保科科长余炳廷说,这些“免费体验店”往往设立在背街小巷,如菜市场、茶楼等比较隐秘、老年人集中的地点,里面出售的产品正规商场均能买到,而且更加精致,价格更低。比如一个暖脚器,商场里面只需要三四百元,而这里却需要2000多元。
“这些免费体验店利润惊人。一间店的月租两三千元,不需要任何装修,只需要摆放几台仪器,请两三个员工,出售的产品价格是进货价的数倍以上,一般的店1年利润三四十万元,有些店一年利润达数百万元。”余炳廷说。
记者在重庆多地采访发现,各种“免费体验店”、“义诊点”、“健康中心”等门店比较普遍,这些店往往以免费为幌子,诱骗老年人消费,出售的保健药品、器材等产品价格远远高出市场价。
针对老人弱点,量身定制骗术
老年人生活阅历丰富,“免费体验店”又是如何诱骗他们上当受骗的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免费体验店”利用老年人因为缺乏照料而内心孤独、渴望关怀和希望保持健康等心理特点,量身定制设计了多种骗术,而且屡试不爽。
骗术一:打温情牌。63岁的王女士是外地人,跟随孩子来到了重庆。由于孩子上班很忙,她平时连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但自从进入一家“免费体验店”,她便受到了推销员的“热切关心”和“悉心照顾”。后来,她在推销员的诱导下,陆续购买了10余万元的保健品和保健器械,但是用了之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
骗术二:打恩惠牌。“免费体验店”抓住一些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弱点,采取各种赠送、返利活动进行吸引。在老年人体验的过程中,店内会播放所谓“专家”、“名医”的讲座对其“洗脑”,促使其主动购买所售产品。
记者在一家“免费体验店”的签到本上看到,老人每天签到可获赠一枚鸡蛋,连续一周签到可获赠一袋大米,连续签到一个月可获赠一桶油。一些体验店还在签到的人中举办抽奖活动,设置了琳琅满目的奖品。很多老年人为得到赠品每天去体验店,逐渐被促销宣传“洗脑”。
骗术三:打荣誉牌。“免费体验店”还非常善于利用名人效应。一些“免费体验店”为了扩大影响,提升形象,在传单上随意印制“奥运冠军某某指定产品”、“明星某某推荐产品”等字样。另外一些“免费体验店”,则挂满了各种锦旗和牌匾,上面写着诸如“12315信得过产品”、“亚太绿色健康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各种荣誉。巴南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称,这些荣誉全是虚构的,目的是让老年消费者信以为真。
骗术四:打科技牌。一个普通的按摩床,在推销员的嘴里“可治百病”。记者走访一些“免费体验店”发现,这些体验店普遍将保健产品与纳米材料、航天科技等词汇联系起来,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又急于治病的弱点,声称这些产品能治百病,忽悠老年人,使其上当受骗。事实上,一些病患者如果使用了这些保健产品,不但不能治病,可能还会加重病情。
手段不断翻新,打击需形成合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针对老年人的各种“免费体验店”有蔓延趋势。一些“免费体验店”为了逃避打击,呈现出网络化、传销化、游击化等新特点,欺骗手段不断翻新。
一是网络化。前不久,重庆巴南区查获的一起涉嫌虚假宣传的案例,“免费体验店”是一家总部设在网络上的线下分公司,并且这些体验店只提供产品体验活动,所有的交易都是由消费者直接和总部进行。体验店和消费者之间没有资金流动,这就给打击查处带来了难度。
二是传销化。除了以小恩小惠诱骗老年人外,一些“免费体验店”还建立了上线和下线,对介绍其他老年人进来体验消费的客户,进行一定的返点,从而使产品很快打开市场。这种趋势的危害性巨大,并且容易发展成传销组织。
三是游击化。工商执法人员称,这些体验店在一个地方不会开设太久,长则两三年,短则只有数月。由于回报快,这些体验店一旦赚钱或发现有人投诉,会立即关店走人,让一些上当的顾客投诉无门。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方式,同样增加了执法部门打击的难度。
巴南区李家沱工商所所长赵明介绍,这些“免费体验店”普遍存在无证经营、超限经营以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不但骗取了老人的金钱,还让一些老年人偏听误信,把保健产品当作药品来治病,容易耽误治病时间。
余炳廷、赵明等工商执法人员建议,针对保健产品市场欺骗老年人的乱象,亟须建立工商、公安、食药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进行执法,不留监管空白。同时,还应建立公示制度,定期将门店诚信状况公之于众,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据《半月谈内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