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厅进小区
于凤芝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红山区三中街街道积极探索“服务大厅进小区”做法,把街道办事处服务直接下沉到小区、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推行“一站式”办公,实现居民办事不出社区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关口多、程序繁、时效差等问题,三中街街道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服务措施,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
一是试行“一委一站三居一室”改革。三中街街道结合3个居委会相对集中的实际,探索实践“一委一站三居一室”服务模式,将“一站式”街道服务大厅建在居民小区内,让街道职能股室全部以服务窗口的形式在大厅集中办公。服务大厅配置了功能完备的业务查询、档案录入、服务评价、视频监控、职工考勤五大电子网络系统,原来需要在街道和社区分别办理的事项都集中在大厅统一受理,让居民不出大厅就能办理社保年审、低保特困、廉租住房等申办业务,缩减了办事环节,提升了服务效率。目前,“一站式”大厅为居民办理婚育状况证明15个,准生证11个,解决民政救助、劳动就业咨询等问题10余项。
二是实行“AB岗”服务。不少居民反映,很多时候到服务站办事找不到人,有时候为一件小事跑多次。三中街在街道服务大厅下沉到小区的基础上,实施“AB岗”服务方式,变“居民找服务站办事”为“工作服务站主动服务”。采取“4+1”灵活办公机制,工作人员每周有4个工作日在大厅站好“A岗”,接待群众办事,做好窗口服务;利用1个工作日在小区担任“B岗”职责,兼任社区网格长,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进行入户走访,做好民情日记,形成电子档案,及时向大厅有关窗口移交办理。推行“AB”岗服务以来,三中街社区工作服务站发现并制止违建1起,排查安全隐患3处,为居民代办服务20余件。
三是优化“四自”功能。实施“服务大厅进小区”,使居委会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抓居民自治。通过健全居委会下属的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各类委员会,形成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网格楼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居委会开展自治活动、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搭建“三会制”平台,增进干部群众互动
针对街道工作人员与居民接触沟通少的实际,三中街街道探索实施“三会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促进干部群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一是运行“信访调解会”机制。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信访调解会,通过会议的形式确立了三中街信访调解会工作规则,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会员、调解员。聘请内蒙古源生律师事务所书记、执业律师任会长,一些离退休领导干部任顾问,部分执业律师、本地知名热心人士、心理医生、社区有威信的民主人士、党代表、街道干部等人员担任调解员、会员。定期召开调解会议,听取群众诉求,解答相关政策,进行分类引导,着力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居民矛盾,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截至目前,通过信访调解会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5批次,基本实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
二是运行“民生事务听证会”机制。街道党工委在决策涉及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重要事项时,邀请居民和党员代表参加民生事务听证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仅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也确保了小区改造、低保救助、就业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等民生事项更贴近群众实际,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三是运行“爱心帮扶互助会”机制。街道党工委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则,整合辖区各层面资源,充分调动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参与,积极倡导邻里互帮互助,大力开展志愿者行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服务。将原有的社区易物互助中心转型为“爱心超市”,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构建爱心网络、组织社会捐赠、发放爱心卡片、互助会跟踪指导等方式,鼓励贫困居民经营“爱心超市”,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不仅让爱心人士找到了“面对面”的捐助渠道,更让贫困居民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构建“大党建”格局,凝聚为民服务强大合力
根据辖区单位集中、社会资源丰富的特点,在突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前提下,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服务构架,凝聚了为民服务的强大工作合力。
一是着力推进街道党建区域化。通过组建街道区域联合党委,将驻辖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广泛吸纳为党委成员单位,既发挥了街道党工委的属地管理优势,也让辖区企业踊跃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达到街道党建与非公党建充分融合、优势互补、协力推进,共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良好效果。街道党工委及时收集社区管理服务和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困难,分类梳理成联合共建项目手册,定期召开区域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动员成员单位认领共建项目,帮助社区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办公条件、改造小区环境、加强安全防范,并以扶危济困、安置就业、扶持创业等方式直接为群众解决困难。
二是大力发展功能型党组织。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把党组织建立在街道层面的各类协会、商会等组织和社区层面的各网格、小区,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群众中,增强了社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荣誉感;在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群众文体社团,加大特色型、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在老年合唱团、书画社、手工艺协会等群众社团组建党支部,抓住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时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到目前,完善社区网格52个,组建老年夕阳红队、秧歌队、健身操队、文艺歌唱队、评剧队和棋牌队等群众文化娱乐队伍10余支,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吹、拉、弹、唱及各种自编自演活动8场次,举办对调赛、棋牌赛、书画艺术展、对联进社区等活动10余场次,空前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作者系赤峰市红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栏编辑/胡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