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干部要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

点击:0时间:2021-09-20 22:16:28

赵勇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委报送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引导党员干部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这个重要批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党校的核心职能就是教育培养领导干部,党校学员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怎么更好地当领导干部。从教和学的角度讲,我们的共同任务就是造就更多的好官。今天,借省委党校开学的机会,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如何做“百姓喜爱的好官”这个命题,谈几点体会。

一、“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是为官从政的永恒主题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就有实际意义上的官。努力使管理者成为“好官”,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备受瞩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这简单的九个字道出了为官从政的一个永恒主题,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党的光荣传统的弘扬、对群众期许和时代需要的回应,是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一)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历来是从政者的不懈追求。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包含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不论哪一家哪一派,在强调重民爱民方面都殊途同归。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世为政的根本原则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明确主张圣人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佛家虽然强调出世,但也把“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作为神圣使命;就连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也认为“法者所以爱民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的为官者普遍把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百姓的爱戴敬仰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比如,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流放,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谋事干事、施惠于民。他自嘲自己的经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虽然都是他被贬的地方,但他仍时刻惦念民生疾苦,努力为当地百姓谋利造福。被贬黄州时,“不得签书公事”,没有任何权力,仍撰文写诗宣传推广插秧拔秧用的“秧马”,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被贬惠州时,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湖泊、修筑长堤;被贬儋州时,办学堂、兴教育、搞农业,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学于他。虽然在河北定州只有短短九个月,但办了不少实事。他向老百姓传授和推广种稻技术,并总结整理农民插秧时的小调,形成了广为传唱的“插秧歌”,也就是现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剧种“定州秧歌”。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鲁迅把这些人尊称为“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了焦裕禄、郑培民、孔繁森、杨善洲等很多百姓喜爱的好官。做好官,越来越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

(二)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始终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把自己当成弱势群体,希望有青天大老爷为自己做主,感到有了清官、有了好官,就有了依靠、有了保障。千百年来,老百姓始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好官的爱戴和敬仰,活着的时候送“万民伞”、树“功德碑”,去世后建祠修庙、焚香祭拜,并通过戏曲文学等艺术形式让他们流芳千古。明朝清官海瑞去世时,老百姓悲痛不已,出丧当天,不少店铺自发停业哀悼,很多老百姓白衣白帽为他戴孝,长江两岸夹道送别的人群绵延百里。如今,时代不同了,但百姓对好官的期待之心没有变。最近,上流传着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接受延安电视台采访的视频,讲他在延安当村党支部书记的经历,令人感动。他在那里为当地群众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让农民吃上了饱饭,人们非常感激他。后来,他要到清华大学读书,临行那天早晨,一推开门,发现外面站满了很早就赶来送别的乡亲们。为了不打扰他睡觉,这些人静悄悄地在门外一直等着。看到这一幕,总书记激动得流下了热泪。我们在工作中也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心里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实事,他们送来的就是掌声和笑声,就会在茶余饭后夸奖你、表扬你。这是中国老百姓的期盼,也是我们每位党员干部应当追求的目标。

(三)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一直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是好官和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英雄的作用、好官的作用。一位好官,可以推动时代的进步,推动一个地方的发展,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张居正是历史上最受人推崇的宰相之一。在任十年里,他坚持善始善终,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财政上,推行一条鞭法,使过去亏空的财政变成了每年盈余400万两以上;军事上,起用了戚继光等名将镇守边关,稳定了国家,维护了政权;吏治上,实行综合实名考核,用一套系统的方法考核各级官员。张居正在任时期,是明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从现实情况看,一个好的地方官,比如市委书记或县委书记,两三年就能够改变这个地方的面貌,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可以说,从为政者的精神追求到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再到时代进步的呼唤,都希望出现越来越多百姓喜爱的好官,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时刻牢记这一点。

二、深刻领会“百姓喜爱的好官”的时代内涵

什么是百姓喜爱的好官?好官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好官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在封建社会,好官的标准往往是忠君、爱民、清廉、公正。比如,在司马迁笔下,行教、清廉、守法便是好官。三国末年,清、慎、勤成为好官标准,清官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唐太宗时期,把圣明、贤良、忠诚、睿智、贞洁和正直作为好官的标准。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好官的标准是什么?通过前一段时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把标尺。老百姓给哪些官提的意见多,又对哪些官盛赞,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好官的标准越来越清晰。现在,最患的是不均,最恨的是不公,最烦的是不为。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情况下,百姓对为政不公很关注,很多上访都缘于此。以问题为导向,反过来思考好官应是什么标准,我认为,好官的标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endprint

(一)信念坚定是好官的“灵魂”,体现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一语中的。最近,全国正在清理裸官,要说这些人信念坚定,恐怕得大打问号。理想信念是“定海神针”,是每一名干部内心的一道指令,是一个总开关。我们想什么、干什么,都遵循这道指令。理想信念不是空的,更不是虚的。如果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坚定信念,谁都有可能出问题。看一些贪腐官员的心路历程,首先是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动摇。无论是顺境逆境,最重要的是方向正确。如果方向错了,事业和前途也就毁了。

信念如何内化于心是最重要的。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人深受教育。邓小平同志就是坚守理想信念的楷模。他讲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在第三次被“打倒”后,家里人认为他这次可能有生命危险。邓小平同志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就是把我抓起来枪毙,共产党不会垮,相信共产党有这个本事。这种内心的坚定信念,使得他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从容应对,即使经历三落三起,都始终坚信党,坚信党的事业。而现在我们一些同志感到官做小了、进步慢了,或者工作岗位艰苦,就牢骚满腹,对党抱怨。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信念动摇了,总开关出了问题。

信念坚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内心深处拥戴党中央、追随党中央,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国际社会也一致好评。特别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反腐败,深得党心民心。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未来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全党上下“三个自信”更坚定了,对中央的忠诚度更高了;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每位党员干部都在“熔炉”里面走了一遭儿,在“油锅”里滚了一圈儿,得到了升华和历练,组织上也把每个人看得更清楚了;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和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觉得党越来越有希望了;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党内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党风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少,社会共识越来越多;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党中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忍得一时阵痛,赢得长远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突出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党中央充满信心。

(二)为民服务是好官的“根本”,体现价值追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俗话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老百姓对官员的期盼。对百姓来讲,不在乎干部的官职有多大,不在乎干部的调门有多高,最在乎的是干部能不能为自己办好事办实事。正因如此,我国历代仁人志士都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人生追求。如“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周公旦,“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的西门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等等,他们为百姓呕心沥血,至今为世人传颂。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用“百姓喜爱”这四个字,回答了党员干部应该为谁办事、对谁负责、由谁评判的问题,生动具体地体现了党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史观。做百姓喜爱的好官,为民服务是一条根本原则。去年8月和今年初,《河北日报》相继刊发了《同呼吸才能心相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两篇纪实,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崇高风范和为民情怀。一个年轻的县委书记,一心为了老百姓,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走遍正定每个村子,吃饭经常随便啃个冷馒头。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为民请命,针对虚报浮夸粮食产量导致征购交得多、老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跑中央、跑部委,硬是把征购粮减少了2800多万斤;他动员各方面资金,搞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提出了一整套战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直到现在,当地百姓还在传颂着这些感人事迹。

(三)勤政务实是好官的“精髓”,体现作风素养。老百姓对“四风”深恶痛绝,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位干部都进行了反省,都有所触动,得到了洗礼、锤炼和升华,老百姓也看到了变化。看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同志,都会被周总理求真务实的作风打动。周总理到武安县伯延公社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以便调整相关政策。头几天去,当地干部为了不让他操心,制造了一些假象,而他则深入群众之中,最终摸清了实际情况,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中央因此作出了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决定。这种务实的作风和情怀,是百姓喜爱的好官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历朝历代,士大夫中不乏勤政务实的楷模。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孜孜奉国、夙夜在公,《旧唐书》说他“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协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清朝名相张廷玉,身兼数个要职,工作十分忙碌,常常在上下班途中在轿子上批阅文件,雍正皇帝褒扬他说:“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为开创康乾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勤政务实是每位党员干部应有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也是百姓喜爱的好官的基本要素。

(四)敢于担当是好官的“特质”,体现精神境界。在好官标准的五条中,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的就是信念坚定和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敢于担当的楷模,十八大以来,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坚持有腐必反,这就是为党为民族担当。当前,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发展阶段,矛盾很多,党内深层次的问题也不会通过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彻底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司法不公问题等,如果任其发展,搞无为而治、击鼓传花,就不可能建成强国。所以,我们要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时代进步,为老百姓造福。endprint

到底什么是担当呢?有人认为,担当就是一种所谓的“霸气”。为了个人权威而独断专行,为个人私利而铤而走险,为哥们儿义气而两肋插刀,为小团体利益而违纪违法,这绝不是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讲的担当,是为国家担当、为老百姓担当。敢于担当,靠的是信念,讲的是原则,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有些人为什么不敢担当,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有问题,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支撑;思想感情有距离,缺乏敢于担当的民本情怀;能力本领有欠缺,缺乏敢于担当的本领素质;利害关系有顾虑,缺乏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这些问题不解决,担当的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

敢于担当是好官的特质,那些流芳千古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除了敢于担当,还要解决善于担当、能够担当的问题。有的人有这种忠诚和勇气,但是不能担当、不善担当,一担当肩膀就被压垮了,事情就被搞砸了。所以,担当还要讲究策略方法,优化担当之道。善于担当,就要增强担当之能,提升精神境界,有担当勇气、有综合素质。同时,我们的党组织还要为担当者担当。如果那些敢于担当、敢于干事、敢于负责的人总被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被鸡蛋里挑骨头,而那些什么都不担当、不干事的人却照样被提拔升官,那谁还敢担当、谁还愿担当?为担当者担当,这也是个问题。

(五)清正廉洁是好官的“风骨”,体现道德操守。最近一系列的反腐败事件不断给官员和全社会敲响警钟。清正廉洁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讲,实际上是“1”和“0”的关系。没有清正廉洁这个“1”,就没有了立身之本,没有了为官从政的平台,没有了做好官的机会,其他一切都将是“0”。无数事实证明,官员队伍是否清廉,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能否坚强有力、能否长治久安。宋代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明代海瑞把官吏清廉与否,与皇朝“立千百年基业,求万世治安”联系在一起。清朝康熙皇帝说:“官吏清廉,则海宇平矣”,认为有了更多的清官循吏出现,才能赢得天下太平。苏共亡党已经20多年了,但其教训仍然值得我们牢记,值得我们警醒。其中重要一方面,就是苏共已成为一个特权阶层,党的领导干部不能与人民同甘共苦,奢靡之风蔓延,消极腐败现象越演越烈。腐败不除,必然亡党亡国,这是一条铁律。我们党一路走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消极腐败。保证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这五条标准,特别是信念坚定和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需要始终镌刻在内心的尺子。

三、“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个强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现在搞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现在评价改革好不好、措施好不好,就是要看是不是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才能汇聚起时代的洪流。这就需要有一大批能够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百姓喜爱的好官。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很多官员都觉得为官不易,有的人退却了、辞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在经济上提出了“新常态”概念。我由此想到两句话:“为官不易是常态,为官不为是病态。”今后政治上有个“新常态”。有人觉得现在“官不聊生”,其实没到那个程度。为官不易确实是对的,如果为官可以为所欲为,黑色收入随便来,肥水到处有,自由裁量权随便掌握,那一定是腐败盛行,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就要出问题,最后导致百姓不满意党和政府。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很多官员都不自由了,觉得做公务员没什么意思,其实恰恰是因为过去有些东西扭曲了,现在把扭曲的东西再纠正回来,做官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觉得为官不易就退却了,或者觉得为官不易就为官不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种病态。不要把为官不为当成是一种老道、一种潜规则,这种风气如果在官场蔓延是不得了的。

(一)在价值取向上,要有追求做百姓喜爱的好官的志向。首先,如果不立志做一个百姓喜爱的好官,认为做官就是光宗耀祖、就是有特权、就是生活安逸、就是追求享受,那就永远成不了百姓喜爱的好官。现在一些贪腐官员,动辄受贿上亿元,这些人能说是百姓喜爱的好官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事情不能干吗?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完全扭曲了。中国古人讲“仁者寿”,做一个百姓喜爱的好官,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老百姓都说好,自己也能够心安理得,就可以长寿。退下来以后,老百姓和老部下都还念你的好,就像苏堤白堤一千多年了人们还在传颂苏轼、白居易一样,人心里就会感觉欣慰。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为党为民自觉奉献的价值取向,选择了做共产党员、做公共职业,只能有这样的追求。实际上,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到老百姓中听到他们的表扬、看到他们的笑容时,会由衷地感到高兴,比听到任何领导表扬都高兴。为百姓做成几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对于从政者来讲是最大的欣慰。

(二)在思想感情上,要有跟老百姓坐一条板凳的朴素情感。做百姓喜爱的好官,不跟百姓一条心,不跟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百姓怎么会喜欢你?历史上,河南南阳内乡县的一个县令,是从浙江交流过去的七品官,他修县衙时立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用这副对联约束下属、约束自己,告诫大家升了官不要感到荣耀,被贬了也不要感到耻辱;告诉大家地方的发展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不要认为百姓好欺负,实际上自己也是个老百姓。从感情上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百姓,跟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就会有一种平常心,心态上就会有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非常好,把很多东西看成是一种常态,不要追求特权,如果觉得没有特权就不自在,那就要出问题了。

(三)在工作作风上,要有跟老百姓一块儿苦一块儿干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就提出“真刀真枪干一场”。现在我们建设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做百姓喜爱的好官,就是要跟百姓一块儿苦一块儿干,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的喜爱。现在,收入高低、职务高低,都不是老百姓评判官员的主要标准。王胜,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是百姓喜爱的好官。吴仁宝,也是个村党支部书记,同样是百姓喜爱的好官。恰恰相反,有些碌碌无为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记得?有几个人传颂?只有跟老百姓一块儿苦一块儿干,老百姓才会真正喜欢你。

(四)在工作能力上,要有做百姓喜爱的好官的本领恐慌。做百姓喜爱的好官,有了价值追求还不够,还得有真本事。现在社会矛盾很复杂,是对为官者本领的很大挑战。靠简单的知识干不了复杂的事情,领导干部应该博学,成为真正的“博士”,把每一项工作都研究透、抓落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感到本领恐慌。最近,我研究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花了近半年时间,确实感到本领恐慌。把农村4000万吨的燃煤减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面的科技含量很高,运作模式也很多样,都需要下功夫来研究、比选,并制定配套政策。由此我也切实感到,要真正把一件工作干好,不潜下心去学习是不行的。

(五)在政治生态上,要有造就好官的良好从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到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问题,在全党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河北干部队伍中包括一些老同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好官出不来,也待不住。如果一些不干事的专门挑事,自己不干事也不让别人干事,自己干不好还怕别人干得好,那谁还干事?如果大家都不干事,河北的发展怎么办?不鼓励干事、成事,那么亮点永远出不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改变这种政治生态,支持干事的人,鼓励成事的人,宽容干事当中有失误的人,崇敬那些能干成事又不出事的人,这样河北才有希望。

“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的报告上批示的,河北的领导干部应更多一些自觉,把成为百姓喜爱的好官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让燕赵大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百姓喜爱的好官,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最好的行动,也是全省老百姓强烈的期盼。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