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脱贫: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点击:0时间:2021-10-17 14:29:22

罗燕

找到正确的扶贫方式,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扶贫开发情况。这是他连续四年在岁末年初到贫困地区体察民情。

“一个都不能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反复强调的。“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些朴实的表述后面,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民生情怀,也是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追求。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总书记说。

且行且思,从早年的《摆脱贫困》一书,到近三年来关于扶贫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断探索,将消除贫困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风雨扶贫路

访贫扶贫的路从来都不是平坦大道,也不都是阳光灿烂,而是有太多的崎岖,太多的风雨兼程。

2012年12月29日,冒着严寒,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到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看望困难农户。

唐荣斌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骆驼湾村走访的第一个贫困户。“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唐荣斌回忆,“他问我们老两口,多大岁数了,家里几口人,一年收入怎么样,能不能吃上水,老房子住了多少年了。听说我患有脑血栓,还问我看病困难不困难,能不能报销。”

三年之后的骆驼湾村通了柏油路,村民收入明显提高,2014年由教育部门投资建设的村小学,已经有5名学生和1名老师上课,改变了村中没有学校的历史。而唐荣斌的家,房子由当地政府免费改建,原来的栅栏门已换成了木门灰瓦的门楼。唐荣斌去年患脑血栓在县中医院住院一周,只花费1300元,80%医药费是医疗保险报销。

日前,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在湖南卫视小年夜春节晚会上播出后迅速走红,被誉为最“暖心”的春晚歌曲。这首歌曲讲述的正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走访时,与苗族老人石爬专交流的故事。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贫困户施齐文家中,因为家里没电视,施齐文的老伴石爬专不认识总书记,她问,“该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兵”,并称64岁的石爬专为大姐。他向两位老人仔细了解生活情况,走进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还走进猪圈看老人养的两头猪。

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引起亿万百姓共鸣的地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的随机性走访,访真贫,扶真贫。正如歌曲“总导演”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所说,歌曲走红的关键在于唱出了老百姓心灵深处的声音,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三年来,他多次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视察。河北阜平,湖南湘西、吉首,甘肃定西、临夏,内蒙古阿尔山,云南鲁甸地震灾区,陕西延川,贵州遵义……这些贫困地区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和话语。

“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习近平总书记说。

与这种拳拳之心相应的是,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千万级的减贫成就。

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减少到7017万,累计减贫5221万人。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农村5000余万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片区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特惠”政策陆续实施。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近四年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

“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的罗兰德评价。

攻坚克难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未来五年内要彻底消除贫困,时间紧迫,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这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平均每月减贫100万人。

“经过3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认为,“一些贫困者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一些贫困家庭一穷二白,缺乏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干净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些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扶贫难以见效。”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传统“灌水式”、“输血式”的扶贫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据新常态智库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彭真怀研究,一些贫困地区在脱贫后还很有可能返贫,主要因为没有找到贫困县自身的内部生长力量。

找到正确的扶贫方式,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事实上,贫困地区“造血”往往比“输血”更为重要,但也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了解毕节扶贫经验时批示,要继续“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扶贫必扶智

贫困户“一穷穷三代”的现象非常普遍。怎样彻底摆脱贫困,斩断贫根,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中探索的问题。他抓住了“教育”这个牛鼻子,把教育当作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2年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13年,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在同山东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又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办法便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

义务教育之外,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5年4月,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5项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计划包括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等举措。

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这个计划,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推出,旨在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成败在于精准

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分布在不同地域,每个村贫困原因、状况都不一样,脱贫方式也千差万别。习近平总书记治理过闽东的贫困,也探察过内蒙古、贵州的贫困地区,十分清楚各地间的差异。

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花垣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构想,“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此后,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精准扶贫”,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访贫探贫中不断深化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就如何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做出解释: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6个精准”举措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实施,并且成效显著。在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中,精准滴灌已经代替了大水漫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重视。

2015年10月16日,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对全球减贫事业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五个路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于2015年12月7日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纲要性文件,阐述了未来的脱贫攻坚之策。纵观全文,“精准”一词被反复提及,达32次之多。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挑战依然很多,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但过往的实践证明,只要怀有“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赤子之心,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