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日本质量管理经验介绍给中国
丁开明
“把应该做的事情有组织、有系统地交由大家来实施,这就是‘品质管理。”日本石川馨教授如是说。石川馨,QC 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20 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QC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著名倡导者,对日本60年代以后的企业快速发展、日本经济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70年代,有一位从日本回归祖国的华侨编译了《新的质量管理》,为当时中国企业经营引进了先进国际管理经验。光阴荏苒,2016年1月,90岁高龄的他又出版石川馨教授的《质量管理入门》第三版,了却他晚年一桩心愿。
他就是原江苏省人大代表、徐州市侨联副主席、市电子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灯宝。
心系祖国,建国初期归国参加建设
刘灯宝的父亲1910年离开中国,到日本横滨同乡开的理发店打工,后来生活渐有起色,便自己做了老板。
1926年,刘灯宝生于日本。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刘灯宝父亲得知后,爱国之情驱使他不顾亲邻的劝说,果断卖掉经营很好的店铺,带着妻儿回国。可当时的局势令他失望,之前,他寄往老家的钱也被刘灯宝的伯父吸鸦片花掉了。一家人无法维持生活,不得已又回到日本,租借房屋重新打拼。在老家短暂停留的一年半时间里,刘灯宝上了私塾,他至今还记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小学生要起早,上学校要学好”等。
1945年横滨被美军轰炸的时候,刘灯宝已是东京工业大学的学生。1949年10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国内战争还在继续,打了4年多的内战,至今还不知其结果怎样,决心好好学习。”大学毕业后,刘灯宝在日本通商省电器试验所、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等知名机构实习工作两年。
1952年8月15日,刘灯宝毅然离开生活了25年的日本,经香港到达北京。
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侨回归是中国历史上很大的一次归国潮。包括刘灯宝在内的海外华侨,满怀爱国热情,准备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调至徐州,筹建半导体研究所
回国后,刘灯宝先后在北京几家单位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的最初几年,刘灯宝克服了生活习惯不同,从不理解到努力适应和融入。其间刘灯宝让父亲从日本寄来不少专业书籍及日本通信学会杂志,由于历史的原因没办法发挥学业特长,他便选择了跟统计有关的质量管理作为研究方向。在工作实践中,刘灯宝进一步了解到了国情,“我国目前需要的,是要对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讲授科学技术基本知识,而不是高深理论和尖端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一贯坚持这个理念。
1954年刘灯宝从北京调到南京筹建华东第一工业学校(后改为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现更名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956年9月,刘灯宝和日本归侨顾雪芳在南京结婚。他俩给四个女儿分别起名宁华、京华、燕华、春华,四个“华”字蕴含了这对归侨深沉的爱国情愫。
1966年,刘灯宝调至江苏省徐州市,被分配到正在筹备的徐州市半导体研究所。可是筹建刚刚起步,“文革”却开始了,这位当时徐州屈指可数的工程师被“靠边站”。但研究所的筹建并没有停止,刘灯宝从不懈怠,任劳任怨。有一年夏天,他从西关单位到徐州火车站附近的无线电厂搬运物资,拉着板车不知往返了多少次,磨坏了好几件内衣。1970年前后,刘灯宝被调到制造去离子水的生产车间劳动,为了购置制纯水的盐酸,他用平车到10公里外去拉货,有一次因太疲劳而累倒,不得不到医院打吊针。
空闲时间,刘灯宝整理了有关日本质量管理的资料,油印成册。他坚信这个方法对中国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有用。有人提醒他,这些研究文章是“毒草”。刘灯宝却说:“想为国家办一点事,就不能怕杀头,因为我是为国家、人民而做这件事的。”
“刘灯宝在这一期间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成功进行质量管理的经验、做法以及理论观点等,可以说,这对中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起了重要的启蒙与推动作用。”中国电子工业专家李学智曾这样评价刘灯宝对质量管理技术的引进。
翻译著作,介绍国际企业管理先进经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徐州电子仪表工业局在立达路军区招待所院子里设了个地震测报点,刘灯宝负责这项工作直到1978年。
在担负地震预报的2年工作间隙,他在地震棚中翻译了众多日本的质量管理书籍。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国家开始抓生产,全国各地很多单位索要刘灯宝文革中刻印的介绍日本及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的资料。刘灯宝将资料整理出版,书名为《新的质量管理》。这是中国第一本较全面地介绍现代质量管理的书籍。
这一时期,刘灯宝还参加了徐州钢铁厂镀锌焊管补偿贸易谈判和筹建,为徐州重型机械厂组织的技术交流会、东京工业大学的同学森教授在国内的讲演担任翻译,为徐州邮电局、矿务局、徐钢等单位引进的自动化电气化设备翻译材料等。
参政议政,为徐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1980年初,刘灯宝被选举为徐州市第八届人大代表,1982年3月任市人大常委,同年被选为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后又连选连任。其间他积极参政议政,参加各类视察工作,主动建言献策。他曾建议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接收正规的会计任职;要搞好法制宣傳,抓好贯彻执行。
1981年12月徐州市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时,刘灯宝便是市侨联中84位归国华侨之一。在1984年12月召开的市第二次归侨暨侨眷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举为副主席,直至1993年12月,时年68岁的他才离任。十年间,他为侨联凝聚侨心、参政议政、联络联谊等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67岁时,刘灯宝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他曾引用日本友人来信中的一句名言:“只长年龄的人是不会老的,失去理想的时候人才开始会变老。”退休多年以来,研究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是他一直不变的工作,他还一直在关注相关信息并整理成册。如今他翻译的石川馨第三版质理管理经典著作已出版,他非常希望这宝贵的经典著作可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帮助作用。
(责编 孙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