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方胭脂与妆粉

点击:0时间:2018-08-20 14:04:03

张咏缇+李芽

古方妆品为何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有“顺时制物”与“内外兼顾”。涂脂抹粉是女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其将化妆美容与修身养性相结合,可见饰容并不仅仅只是美化皮囊那么简单,更是通过正容颜,来达到修心性的目的。

中国古方妆品文化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對于美的理解,对精神的追求。对于古代女人来说,化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搽粉。《中华古今注》记载:“自三代以铅为粉……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许慎在《说文解字》说:“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汉代以前的文献中从来都言粉,以此推测汉代以前,乃至春秋战国之际,古人是用米粉敷面化妆的。

妆粉的种类依据古代的使用习惯分为两类:一为化妆粉,二为香身粉。化妆粉也可简称为妆粉,有白和红两种主要颜色,除此之外有个别妆粉也依据不同妆容的需要,呈现出黄色、紫色等不同颜色,是兼具妆饰面部使“美者用之,愈增其美”和养颜护肤的主要妆品之一。香粉也称敷身香粉,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的记载。与之前的妆粉不同的是,前者为妆饰和保养面部皮肤,后者虽然也具有养护和清爽肌肤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浴后应用于身体,充当粉质香水的一种香身用品。

中国的古方妆品属于纯植物妆品。真正的“纯植物”妆品是指以植物作为直接原材料和防腐材料,不经过化学调配及萃取,以传统工艺加工上色的妆品。如红色素提取自红蓝花,黄色素提取自松花粉等。我认为对于传统工艺来说,我们自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方妆品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

古方妆品复原

米粉

古人的妆粉工艺是很复杂和精细的,作米粉法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里记载:“粱米第一,粟米第二。”米粉复原过程如下:

铅粉

汉代刘熙的《释名·释首饰》云:“胡粉。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就是以水化开定粉(铅粉的另一种固体形态,也称锭粉)后,再用面脂(一种以油脂、香料及中药材制作而成的古代面部滋养品)来混合来上妆。铅粉除了用于面部以外,还可以与香料及油脂混合之后涂在身上:“原来妇人因前日西门庆在翡翠轩夸奖李瓶儿身上白净,就暗暗将茉莉花蕊儿搅酥油、定粉,把身上都搽遍了,搽的白腻光滑,异香可爱,欲夺其宠。”这一段在描写潘金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得见,在当时人们对于女性形体的审美需求就是“香、白、光滑”。

铅粉复原的原理是铅与盐酸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电解质的覆盖物,总共历时20天制作完成,使“白者愈增其白”,容貌增辉,中国古代的诸多文学作品中所说的“铅华”便是它了。但铅粉也有一大缺点,如长期使用会使面部发青甚至中毒,后来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 中采取了一种据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一不足的方法“法制胡粉法”,其中所提到的“黑气”就是碳酸钙与铅离子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铅,这种黑气近乎于青色。在实际复原中,青色透出便换新的蛋壳再继续蒸,连蒸四日可使黑气消失殆尽,并且在铅粉的后续制作里加入了豆粉和蛤粉进行混用,以求发挥其清火散毒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铅粉的毒性。铅粉的附着能力是古代所有粉中最强的,因而有“不著铅粉,不著人面”的说法,所以在《齐民要术》的紫粉配方中就有了铅粉与米粉混合使用的记载。

紫粉

紫粉的应用历史在晋崔豹《古今注》卷下中有这样一段话:“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这种紫粉与我们目前所用的紫色散粉颜色是十分相似的,原理与皮肤发黄用紫色散粉来调和皮肤颜色使肤色自然透白是一样的。其中所提到的植物:落葵,也称为木耳菜,其果实被称为“落葵子”。落葵子除染色外,还具有润泽皮肤、凉血解毒、消炎生肌的药用价值。

珍珠粉和玉簪粉

明代秦兰徵在《天启宫词》中说“泄尽琼浆藕叶中,主腰梳洗日轮红。玉簪香粉蒸初熟,藏却珍珠待暖风。”为了让世人了解此诗中具体所咏的宫中风俗,秦兰徵在诗后加了一段长注:“时宫眷饰面,收紫茉莉实,拣取其仁,蒸熟用之,谓之‘珍珠粉。秋日,白鹤花发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实以民间所用胡粉,蒸熟用之,谓之玉簪粉。至立春仍用珍珠粉,盖珍珠粉遇西风易燥,而玉簪粉过冬无香也。此乃张后从民间传入。”紫茉莉果实是一颗如高粱子大小的硬壳种子,民间称其为“粉豆”,具有治疗面部斑痣及粉刺的药用价值。将种子晾干后把硬壳剪开,里面的种子胚乳洁白细腻到可以与真正的珍珠相媲美,想必这就是“珍珠粉”名称的来源了。紫茉莉花种对水分敏感度很高,如果空气中水分减少种子胚乳便会逐渐萎缩滞涩,这是花种材料的一大弊端,所以必然会有“玉簪粉”来替代“珍珠粉”供宫眷使用。按照前文中所说,玉簪粉是取玉簪花未开之时剪去花蒂,使玉簪花如同一个小瓶状,然后将胡粉灌入玉簪花中,蒸熟后晾干便是玉簪粉了。

在《红楼梦》中提到的玉簪粉有四个特质:轻、白、红、香。这四个特质从复原的角度来说比之前《天启宫词》记载的玉簪粉制法复杂了很多。先说“轻”,主要原材料便是以紫茉莉花种的药用价值取代了铅粉所带来的副作用,而“白”却不减,妆容效果也是淡妆素裹。再说“红”,紫茉莉花在胭脂的使用历史上就有记载,故而紫茉莉又称为“胭脂花”,所以我们在复原中便以紫茉莉花染色。最后说“香”则是文中提到的香料了,这种香料除了普通的合香香料外还有用玉簪本身作为香料去熏制。

香粉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著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周紫芝《鹧鸪天》)夏日的夜晚使美人暑热难耐,只得寻来香粉扑撒在身上,这一幅美人娇憨的图画通过这段文字跃然纸上。这样一个“雪肌英粉腻,更生香”的状态,对于文人来说不仅不让人反感更让人心生爱怜。在烟月满琴书的屋子里,身边有这样的可人儿,连梦中都弥漫着香粉的馥郁。endprint

这种香粉在文献上有很多记载。我们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卷五做例,将香料捣成细末后用绢袋包裹起来,放入容器中进行熏制,这种绢袋还需要上过浆、捣槌过的熟绢制成并且还要缝成双层,目的就是防止香料污染洁白的粉英,同时又可以达到透气熏香的目的,并且这种罐藏熏制的方式会使香气陈化,让味道慢慢变得柔和细腻。这种方式制作的香粉可以说是很讲究了。

玉女桃花粉

听名字便是极其香艳的,同时这一香粉也具有熏制的环节。但是与众不同的是,这款香粉是用麝香壳进行熏制的。那么让我们看一下宋代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对玉女桃花粉的记载:“益母草……茎如麻,而叶小,开紫花。端午间,采晒烧灰用稠米饮搜团如鹅卵大,熟炭火煅一伏时,火勿令焰,取出捣碎再搜炼两次。每十两别煅石膏二两,滑石、蚌粉各一两,胭脂一钱,共碎为末,同壳麝一枚入器收之,能去风(粉)刺,滑肌肉,消瘢黯,驻姿容,甚妙。”从配方上看,玉女桃花粉里并没有桃花的成分。按照明代《普济方》中玉女粉配方记载:“用益母草不拘多少,剉、捣,晒干,烧灰,汤和,烧数次,与粉相似。每用,以乳汁调,先刮破风刺,后傅药上。一方,洗面用之。又以醋浆水和,烧通赤,如此五次,细研,夜卧时,如粉涂之。”由此可知,益母草粉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玉女粉”,而“桃花”这个词则是指粉的颜色,所以“玉女桃花粉”说成是“桃花色的玉女粉”更加贴切。

这种玉女桃花粉的制作方式比较烦琐,对颜色的控制极其艰难:从烧益母草灰要保持灰的颜色洁白,以求不影响成品的颜色;到熟炭煅烧控制火候使粉丹不变色;再到胭脂种类的选择,不会因为选错而导致粉团受酸碱度的影响使颜色功亏一篑。但这种肉粉色的香粉,制作环节烦琐并非是故弄玄虚。这盒香粉的保养功效又很显著,根据草灰弱碱的特性,无论是用来洁面,还是用来做夜晚敷的面膜,都有去除面部的粉刺、黑斑的功效。真是一盒比较高级的养颜香粉了。

古方胭脂

胭脂的种类有很多:红蓝花胭脂、绵胭脂、金花胭脂、玫瑰膏子、山榴花胭脂、山花胭脂等。这些不同种类的胭脂按照不同质地分为粉质胭脂、油性胭脂和水性胭脂,其中现代化妆品中的腮红与口红的前身就是粉质胭脂与油性胭脂。

在古代,有些胭脂的制作工艺是很复杂的,要依据不同原材料酸碱度的不同使植物色素固定在某一媒介上从而做到贴合人面。而这些植物染色料普遍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杀菌的作用,而这背后的每一名古法复原人,我是要向前辈致敬的,这是传承的精神所在。

红蓝花胭脂(质地:粉质胭脂)

红蓝花,又称西红花、番红花、藏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具有活血化瘀、治疗面部疮痘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被作为重要的传统染色作物之一。这种西红花与红花极为类似,因此经常被人混为一谈:《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了解到西红花与红花为两种不同的植物。西红花是从匈奴传入我国的。汉代以来,汉、匈之间有多次军事厮杀,如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右部浑邪王率众四万人归附于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臣属于汉朝;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驻牧于南边的匈奴日逐王比率众到王原塞归附。再加上官吏与民众间的交往,都为汉、匈两民族文化习俗的沟通与传袭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

“胭脂”的制作、使用与推广,也正是在这种大交流、大杂居的历史背景下,渐渐由匈奴传入汉朝宫廷和我国与匈奴接壤的广大区域的。用西红花制作胭脂的方法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五中也有记载。

胡胭脂(质地:水性胭脂)

明清时期有一种用紫铆上色的胭脂,外形为圆形薄饼状,使用时用水化开后涂抹嘴唇和染红面颊。因胡胭脂在配方里的载体为棉质,所以按照种类胡胭脂应为绵胭脂的一种,按照质地为水性胭脂。

据史料记载,唐代岭南道的供品中就有紫铆,如“福州唐林郡下,上贡:白蜡、紫铆”“开元中安南所 领有庞州,土贡:孔雀尾、紫铆”。从这段话的记载,我们了解到这种胡胭脂为胭脂中比较高端的产品,其原材料紫铆也称紫矿、紫草茸,有活血化瘀、治疗面部疮痘的药用价值。唐代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二中便有其制作方式,被称为“崔氏造胭脂法”。原材料:波斯白石蜜。在孟显所著的《食疗本草》(卷上,石蜜)中有这种原材料的解释:“上心腹胀热,口干渴。波斯者良……”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了解到,所谓的波斯白石蜜在当时是一种进口的乳糖,外形为白色,质地与我们现在常见的冰糖类似。

这种胡胭脂的保存不得不提到一种很重要的物质:石蜜。按照文献中所记载的剂量,最后的成品呈现一种高糖环境,这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中被称为“高糖防腐”。蜂蜜是一种高渗透性物质,有抗菌作用。不仅如此,配合紫铆的消炎杀菌药效更为胡胭脂的保存提供了保障。

油胭脂(质地:油性胭脂)

油胭脂这个称呼在《金瓶梅词话》七十四回有出现过:“西门庆见如意儿……薄施朱粉,长画蛾眉,油胭脂搽的嘴唇鲜红的。”在乾隆三十一年的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有一种制作油胭脂的方法:“又方:名‘油胭脂。用生猪板油去筋、膜一两,入锅熬净,再入黄占五钱白占三钱,同化清,次入银朱、黄丹,搅匀,以软能摊开为妙。”这里的黄占、白占就是黄蜡和白蜡。再说银朱,外形与朱砂相似,银朱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而黄丹为纯铅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铅。是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的,颜色有橙红和橙黄两种。这种油胭脂的制作方式其实就是古代的“合蜡法”,利用油、蜡、色料三种类型的原材料制作而成,与现代口红的工艺原理是一样的。

古方妆品复原的未来

虽然复原古方妆品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困难,但这项研究俨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大多现代化妆品都以含有植物成分的方式与古方妆品二者混淆,而中国古方妆品材料不仅是纯植物,工艺制作上也是几千年历史检验的养护配方。选取的都是具有功效性的染色植物,保证妆容效果的同时养护皮肤。

中国古代將美容与修养联系在一起,重视香身与仪表整洁关系到个人的礼貌甚至家族的教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相符合。唐人孔颖达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

在中国的古人看来,能够拉开这种距离的就是礼,也就是一种为人做事的规矩和修养。对面部的修饰及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就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我们也将古方妆品文化中的起源、历史、审美等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感到自豪。endprint

标签: 胭脂 香粉 玉簪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