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怀“五心”塑造良好从政心态

点击:0时间:2018-09-20 05:18:10

尚传斌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心态,简言之是人的心理状态,是指人们对事物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对我们的思维、言行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心态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状况、行为选择和能力发挥,是人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心态决定人的状态,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多、压力大,要想很好地履职尽责,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心态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心态出现问题是有些官员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其中,攀比心理、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迷信心理等不良心态比较普遍。因此,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走好从政之路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做到“常怀五心”塑造良好从政心态。

一、常怀敬畏之心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所谓敬畏之心,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生出的敬重与畏惧。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在中国历史上,敬畏观念源远流长。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个人总是要有所敬畏的,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就有可能变得狂妄自大,为所欲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讲的“怕”就是敬畏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领导干部的敬畏之心,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领导干部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没有了行为底线,很容易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必然是可怕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敬畏”二字根植于内心深处,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做到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和敬畏历史。

二、常怀进取之心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常怀进取之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原动力,能驱使我们在不被吩咐应该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会终生碌碌无为。它是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前提。领导干部的进取之心,既体现在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状态中,又体现在高昂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上。领导干部常怀进取之心,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股有所作为的闯劲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员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要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常怀进取之心需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就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学习意识。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本身就是领导干部成长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为官的基本品德,也是每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感恩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恩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帮助或恩惠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常怀感恩之心,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处世哲学。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时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领导干部学会知恩、感恩、报恩,要把感恩之心化作报恩之举。领导干部常怀感恩之心,最直接的体现是切实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首先,领导干部常怀感恩之心要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组织的培养、教育、关心和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感恩的心態对待组织,把这种感恩之情化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强大动力,以感恩的心态为党和国家做事。其次,领导干部常怀感恩之心要感恩人民群众,心存感恩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任何人不论职位有多高,本领有多大,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任何人不论手中权力有多大,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

四、常怀律己之心

严于律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为政之基,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修身之道。“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常怀律己之心,是领导干部做人为官必须具备的从政心态。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律己不严,没有常怀律己之心,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视察时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常怀律己之心,要自我加固思想防线,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享乐主义。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就是要始终牢记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应该做的,哪些是自己不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自知、自制和自省,在严于律己上做出表率。

五、常怀平常之心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怀一颗平常心,不是消极等待,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乐观自信、平和释然,是一种冷静对待人生得失荣辱的大气魄。在顺境时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消沉悲观。常怀平常之心,是一种宁静超然的人生态度,是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重要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考察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员干部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保持平常之心,就是领导干部对个人名利及职位高低保持一种平和豁达、尽责心安的态度,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事业、对待升迁、对待名利、对待自己,尤其是要以良好心态对待职务升迁。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面对职务升迁心态失衡往往是有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在对待职务升迁上,领导干部要坦然面对,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被提拔重用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自觉服从工作需要、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做到岗位不同、宗旨不变。

(责编 / 刘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