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开人才的翅膀,促科研飞上云霄

点击:0时间:2019-01-12 22:58:40

黄祺+宋琼芳

患者和国内同行都知道,胸科医院是一家有着雄厚临床实力的专科医院,而现在,医院希望加强科研实力,从临床型医院转变为研究型医院。

有着60年历史的上海市胸科医院,如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胸部肿瘤、心血管这样的传统优势学科,还是其他已经显露出发展潜力的学科,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优势学科如何做得更精、潜力学科如何做得更好,是所有胸科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患者和国内同行都知道,胸科医院是一家有着雄厚临床实力的专科医院,而现在,医院希望加强科研实力,从以临床型医院为主转变为研究型医院。近五年来,胸科医院在科研上收获颇丰,共获得国家级课题47项。其中,以胸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1项,以子课题形式获得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2500万元,达到历史新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823篇,其中SCI/CSSCI/EI论文389篇。共获得授权专利11项。

科教兴院、人才强院,胸科抓住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发展命脉,正在为创建一流专科医院而不懈努力。

亚专科实体化,更多新锐崭露头角

对于以创建亚洲一流临床科研精品专科为目标的胸科医院来说,各个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将直接影响医院未来发展之路。为此,胸科医院的管理者们很早就开始考虑如何将学科做强、做精。胸科人清醒地认识到,对病人而言,专科医院往往不是首诊医院,只有做到自己的专科技术水平明显超过别人,做出特色品牌,才能屹立于医学强林。

在胸科院领导班子看来,学科建设必须高屋建瓴,胸科的每个专科特色、每个单病种都要和全国最好的同类强势学科去比,比临床、比科研、比服务、比人才,这样才能有发展后劲,显然做强要先做精。亚专科实体化建设,成为胸科医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

60多年来,胸科医院已经形成了胸部肿瘤学科群和心血管疾病学科群的鲜明专科特色,医院站在两大学科群的高度上,更进一层,瞄准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或者亚专科,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培育,通过选拔优秀亚专科带头人,辅以人才、绩效、物资等各方面配套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错位发展、凝心聚力、各展所长的亚专科—学科—学科群的三级发展局面。近年来,医院已经先后在心血管内科创建了冠心病科、房颤中心、心脏起搏器科、心脏急重症科、结构性心脏病科,在胸外科创建了肺癌外科、食管外科、纵隔外科、肺移植外科,在呼吸内科创建了肺癌、危重症呼吸病、介入呼吸病亚专科,在心外科创建了小儿心外科、体外循环室等诸多亚专科,选拔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亚专科带头人。医院重新分配设置了相关医疗资源,给予亚专科充分的发展空间,并大力支持亚专科发展各类新型技术,同时,考核指标明确清晰,绩效奖惩到位,多渠道、多角度推进亚专科蓬勃快速发展。

仅几年时间,亚专科实体化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冠心病科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建设,急性心梗病人救治时间明显少于全市平均水平,最短仅18分钟。房颤诊治中心连续多年保持年射频消融数亚太第一。食管外科的年手术量一举跃居上海第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手术保持多年全国第一。纵隔外科领跑世界同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胸腺肿瘤诊断分型规范制定者,并牵头国内20家先进单位组建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肺移植科完成60多例肺移植术,其中再次肺移植2例,患者年龄跨度从34岁到72岁,最长的术后存活时间达8年。介入呼吸病科2017年开展内镜诊疗数已超过10000例,数量和质量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手术前定位和经支气管消融等呼吸内镜新技术,诊疗范围涵盖肺部肿瘤、良性肺部疾病等各方面。

全方位、多角度,夯實人才梯队

对于一家三甲专科医院来说,人才是决定医院学科水准最重要的因素,有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学科有什么样发展的后劲,最终将决定学科建设的高度。近几年,胸科医院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院内加大培养力度,院外扩大引进范围,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的事业平台。

在胸科医院,从新入院的职工到中青年骨干,医院都为他们量身定制事业发展平台,医院用一个一个具体的职业计划,让每一名员工人尽其才。胸科医院制定了一个简称为SPES的人才发展计划。S指的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Specialist)、P是为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提供的博士后培养 (Postdoctor),E则是指三年目标考核 (Evaluation),S是指新进人员扶持计划(Support)。SPES是一个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为年轻人提供了从培训、导师带教到进修基金的全方位支持,同时也对这些年轻人提出了明确的考核标准,以此鼓励新进入医院的年轻人将最宝贵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医院来说,这个政策旨在加快推进医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加速提高新进职工的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 ,为医院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保障。至 2017年 6月,已经有20多人被纳入SPES培养计划。

除了新进职工的“SPES”计划,胸科医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多聚焦院内中青年骨干,推出分层次分系列的个性化的人才梯队培养 ,按入选条件分为两个梯队 ,即选拔本学科领域中有突出贡献、临床技能娴熟、专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并具有明确亚专业发展方向的为第一梯队 ,选拔在本学科领域中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骨干为第二梯队。这两个梯队的培养与SPES共同形成了胸科中青年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

这个体系不仅针对医生、护士等一线医务工作者,也包含了管理、药学等专业人才。医院会为每个梯队的人才提供三年为一周期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事业上的进步。比如第一梯队人才,医院中坚人才,医院对他们给予“缺什么补什么”的支持,帮助其成为临床、科研、教学等齐头并进的复合优质人才,在事业上取得更多成果。到目前,胸科第一梯队已经有10人、第二梯队有17人获得医院精准化的人才培养支持。

人才培养体系之外,胸科医院亚专科实体化建设和名誉主任等机制,也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人才的成长。现在,胸科各个亚专科带头人都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崭露头角,在专业领域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除了培养自己的人才,近几年,胸科医院不断地扩大引进人才范围,先后引进了检验科、麻醉科、病理科、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胸外科、心外科、心血管研究室、中心实验室等科室的学科带头人以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共 24人,培育和引进并举的人才机制,使医院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完整。

国际交流双向互动,人才视野与时俱进

最近的十多年,医疗技术飞速进步,各种医疗理念和技术可谓日新月异。为了保持胸科医院的发展优势,医院近年来大力鼓励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无论是参加国际会议、举办国际会议,还是输出人才到国外进修,或者吸引外籍医生来院进行临床教育项目,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都让医生们开阔了眼界,互通了经验,医生通过国际交流紧跟医疗发展的最新趋势,把最新最好的技术尽快应用到临床中,为病人服务。

作为一个开放的医疗平台,胸科医院近年来承办了多个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5年间,胸科医院共组织各类学术会议30次,其中国际会议19次,全国会议11次,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十余项,定期举办多学科联合学术交流会。医院成功承办2016 AATS(美国胸外科协会) Focus会议,成功承办2015国际胸腺肿瘤协会(ITMIG)年会,连续主办十届上海心房颤动国际论坛,连续主办八届上海国际肺癌论坛,连续主办七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连续主办两届上海胸科机器人手术国际论坛,成功主办上海市胸科醫院食管外科国际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此外还有每年数十次的国内外同行交流走访。这些学术活动一方面让更多的胸科医院医生了解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资讯,同时,也让世界同行了解了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医疗水平,为以后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胸科医院常年有30多位医生在海外参加各种专业进修,从3个月或者6个月的短期进修,到1年以上的长期进修均有,医院鼓励医生积极申报海外进修项目,鼓励医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这些到海外进修的医生,医院从选拔时就开始介入,专家评审组会评审医生进修项目的价值,医生还要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医生到海外进修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现代医院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临床医生,胸科医院也输出管理人才到海外接受培训,学习知名医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

胸科鼓励医生们走出去的同时,也把国外专家请进来,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进行良好互动沟通,与国际顶尖专业机构、学术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推进专业水平提升,让医院的后备力量能够更快成长。通过院内的培养和国际交流、学习,上海市胸科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医生中博士占比从2012年的19.2%上升到39.2%,博士后新增14人。近年来,医院还鼓励优秀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和荣誉奖项 ,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

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胸科医院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国际同行提供临床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凭借世界规模最大的胸外科中心实力,医院开展规范、全面、系统的“国际临床教育项目”(International Fellowship),吸引了来自英国、希腊、意大利等诸国胸外科医生前来,进行六个月至两年不等的临床学习。该项目从资质审核、临床观摩、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培训等形成一整套培训规范,为国际医生提供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亚专业最全、技术最完整的临床教学。

中国的医改正在进行中,新医改的理念强调,各级医院各司其职,三甲医院就应该担负起诊治疑难疾病和通过临床科研提升医疗水平的重任。人才和科教,就像一对翅膀,助力上海市胸科医院继续发挥在心胸疾病诊疗上的优势,引领中国心胸专科医疗的不断进步。

标签: 医院 专科 人才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