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华:一个社会学家在上海滩的红色传奇
叶雪枫
在“敌人心脏”里的李剑华,与国民党周旋,冒着随时有可能暴露的风险,将获得的情报传递给同志们。他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永嘉路,是上海市穿越徐汇区及黄浦区的一条东西走向道路。这条集历史风貌和近代典故的都市风情街,东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长2072米,宽15米到16米。它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岁,据上海地方志记载——1920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国邮船公司职员西爱咸斯命名为西爱咸斯路(Route Herve de Sieyes)。1943年,作为侵华日军傀儡的汪精卫政府“奉命接收上海法租界”,并改名为永嘉路。永嘉路上的每栋洋房和它曾经的主人,都是色彩斑斓的上海故事的源泉。本文就讲述一个著名社会学家在永嘉路上的红色传奇。
慎成里的江苏省委机关
如今徐汇区天平街道辖区内的永嘉路291弄66号,上世纪30年代,这里叫慎成里64号。1937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上海重建中共江苏省委。
如今徐汇区天平街道辖区内的永嘉路291弄66号是一幢坐南朝北的石库门房子,砖木结构、三层楼房;进门是天井,再进内是客堂,客堂后面是卧室。这栋洋楼气派非凡,连绵附近气质高贵的街区,常是纪录片的取景地。
上世纪30年代,这里叫慎成里64号。1937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上海重建中共江苏省委。省委的战略任务是:以上海市为重点,同时领导江、浙两省地下党的工作,还担负开辟江、浙敌后农村武装斗争的重任。1939年4月,省委转迁至慎成里64号。当时,李剑华夫妇带着年幼的两个孩子,更早地居住于此;除了承担省委的部分重要工作外,还专职掩护省委机关。1988年,在李剑华等曾经战斗在天平社区的老革命呼吁下,中共江苏省委旧址被定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在迁址慎成里之前,多次遭到敌人的破坏而损失惨重。主要受江苏省委领导的上海地下党先烈是黎明前牺牲的主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如今长眠在龙华烈士陵园。 而迁到慎成里之后,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就再也没有出过惨烈大事,直至1949年5月上海迎来解放。这里除了历经血雨腥风的共产党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和正确的白区工作方针外,还和李剑华当年的掩护身份和情报传递密切相关。1933年12月,左翼教授李剑华因主编社联机关刊物《现象月刊》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4年3月经营救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担任国民党多地要职并积极开展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曾受周恩来、李克农等同志的直接领导。
抗战之后,李剑华在上海的公开政府职务是社会局副局长。李剑华晚年的助手、原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书松研究员,在与笔者谈起李老在解放前从事“地下党”工作的轶事,曾笑了起来:“李老那时候是国民党高官,抓共产党都要他批的。有时聊天,我问他,抓自己人怎么办呢?他说,通过其他人叫那人跑掉咯。手下回来说,人没抓到。李老就回他们一句,你们辛苦了。”谍战片一般的情节竟是李老亲历,与友人谈笑风生间,或也略去了当年的紧张感和巨大的危险。
李剑华的地下党战友夏征农也曾回忆道:“当我在部队投入武装斗争的时候,他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而且隐藏得很好、很深!”在“敌人心脏”里的李剑华,与国民党周旋,冒着随时有可能暴露的风险,将获得的情报传递给同志们。他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李剑华的早期学术经历
1921年,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李剑华中学毕业后经上海赴日本留学。当时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方面是李大钊为主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从苏俄获得,另一方面是陈独秀为主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从日本获取。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已经开始资助有志青年接触马克思主义。如李剑华就进入东京日本(帝国)大学社会科主修社会学,有机会阅读到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直接接触日本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在东京的留日支部。1925年,天资聪颖的李剑华学成回国。那时的上海华洋杂居、报刊众多、文化活跃,除了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外,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等各类说法也在流传,并有人扶植为实体加以实践。李剑华回到上海之后,先是在民间筹资的上海学艺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与郭沫若同事,并成为中华学艺社社员和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关于他的学术初衷,李剑华后来自己也承认——“我当时根本不了解社会学是什么,只觉得这门科学很时髦,我于是进了日本大学社会科。这是我接触社会学的开始。”回国后刚满25岁的他,在上海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定,但懵懵懂懂便定下了研究方向。此刻的李剑华恰如他笔下“出生于1838年的社会学”——“好像漂泊无依的少年……因为要寻一安身立命之地,遂不得不彷徨于科学界的旷野”。而这样一个似乎并没有思虑周全的选择却成就了李剑华。
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是工人阶级的大本营。西方投资和民族资本在同一时空交替发展,上海开始成为中国后来又成为远东的经济中心。在实业和对外贸易兴起的同时,产业工人的觉悟也与日俱增,劳资矛盾的处理已经不能任由资本家、厂方以及巡捕房、市政府单方面说了算。除了为了维护利益的镇压,统治机构也在琢磨新的思维和管制策略。所以,就出现了十里洋场的社会学热和劳工问题的理论探究。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学业出身正统的李剑华从1927年9月起,开始担任着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上海法政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听课者甚众。1928年,其首部著作《劳动问题与劳动法》出版。同年10月,与孙本文、吴景超等人共同创办“东南社会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