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带一路”战略下连云港如何与中亚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

点击:0时间:2019-03-16 16:48:42

张淑萍+马红

2013年11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在连云港为上合组织各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并得到与会国家一致认可。连云港与中亚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并向自由贸易区过渡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一、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

中亚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合作现状与展望。中亚五国独立后,中国利用地缘优势与中亚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上合组织的建立,为中国进一步开展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中最主要的国家,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委员会统计,2014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72.5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98.1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3.5%;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74.4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7.7%。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等。

中乌贸易发展势头迅猛,能源、电子电气等领域所占比重较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为42.71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6.75亿美元,中方进口15.96亿美元。从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对乌出口主要商品为工程机械、空调、冰箱等机械设备及器具,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天然气管道等钢铁制品,货车、起重车等车辆及其零配件,钢板等钢铁制品,塑料及其制品;中国自乌进口主要商品为天然气、棉花、天然铀等。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将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双方合作将扩展到九个领域,预计到2018年,中土双边贸易额将翻一番至每年200亿美元。据悉,目前中土双边贸易额为每年100亿美元左右,在中亚五国中仅次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规模。中国对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及配件、金属制品、运输工具、茶叶、石油天然气设备等;中国从土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原棉、蚕茧、牲畜毛等。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塔贸易总额为19.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其中,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出口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95%;自塔进口8873万美元,同比下降18.35%。据塔方统计,2013年中国为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塔贸易额占塔对外贸易总额的12.9%。双边贸易中以中国对塔出口为主,主要出口机电、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纺织等各类轻工日用产品,中国自塔主要进口矿产品、棉花、生皮及皮革等。

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14年1~11月,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1.087亿美元,其中吉方出口额为3030万美元,吉方进口额为10.784亿美元。吉中贸易在吉国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为17%,中国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自华进口额占吉总进口额的21.3%,中国为吉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主要进口商品为服装及配件、铸铁和钢铁等。

2014年,在地缘政治紧张、金融市场波动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世界需求疲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影响,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深入推进及中国政府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将日益广阔。

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投资现状与展望。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始于20世纪。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亚五国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中亚五国为摆脱对单一能源体系的依赖,开始逐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快了引进外资的步伐,未来伴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中亚五国吸引外资具有良好的前景。截至2013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以能源领域为重点,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加油站网络、农副产品加工、皮革加工、电信、餐饮服务、商贸等领域。

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投资国。根据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13年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9.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1%。其中,中国对吉直接投资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占吉引资总额的45.8%,是吉第一大投资国。中国对吉直接投资中,61.5%投入地质勘探,32.8%投入加工业(主要是炼油厂)。对吉国投资涉及轻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农业种植和养殖、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承包工程、通信服务、运输、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

中国对土库曼斯坦投资主要涉及能源资源开发、通信、化工、铁路等领域,主要投资项目为从土国出发的中亚天然气输气管网对中国供气项目。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主要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石油机械供应、水电站建设、机电产品供应、化工厂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农业灌溉、土壤改良、市政工程建设及改造等领域。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乌国直接投资项目有56个,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对塔吉克斯坦投资主要涉及电信、轻纺、农业等领域,输变电线建设、道路交通、电信等领域投资也正在实现突破。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连云港与中亚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的基本路径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连云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是由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公司联合成立公司合作运营的项目,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元首的两度见证下顺利运行,对推动连云港东西双向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亦成为连云港贯彻“一带一路”战略“早期收获计划”的典范,为连云港与中亚国家联合建设经贸合作区树立了典范。我们认为,连云港与中亚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的基本路径应当是:

认清比较优势,进行精准定位。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合乎经济规律、清晰准确的定位才能突出合作区的优势,才能使经贸合作区聚集起核心资源和优势产业。连云港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区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资源、产业基础及所能辐射的国际市场特征等,就园区产业方向和商务功能做出具体定位。首先,产业选择不能过杂。应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仔细评估合作区的主导产业,走专注型产业发展道路,这样才可有效发挥所在地的资源或者市场需求优势。其次,合作区的未来产业方向和商务功能定位要具体。具体而有特色的定位才有助于投资企业有效结合其产品特性选择对口的功能区,从而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此外,在运营过程中也要注重与招商对象沟通,及时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实际要求,以便对合作区的定位做必要调整。

建立政府间沟通机制,促进经贸区发展。连云港与中亚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离不开中国和中亚五国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连云港市地方政府要向上积极推动中国和中亚五国政府签署关于建设经贸合作区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建立两国政府间的磋商机制,为合作区的整体发展提供指导,并争取将其纳入上合组织协调框架之下。同时,推动成立由中国商务部和中亚五国外商投资促进中心、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合作区工作委员会,并在经贸合作区内设立合作区办公室,处理合作区日常工作,并组织协调解决合作区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2015年3月24日至4月2日,由连云港市政府组织的经贸代表团分赴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招商引资、经贸考察与友城交流活动。经贸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达成了一批产业合作项目,深化了与韩国、中亚的务实合作,学习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强化了与友好城市的沟通往来,为进一步深化与韩国、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物流、产业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间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度拓展。

借鉴典型经贸区经验,争取全方位政策支持。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国家战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作为两国间的战略合作项目,其目标定位是通过合作中心的实践,将合作范围逐级扩大,最终建立中哈双边自由贸易区。东盟国际商务区是围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往来,拓展合作领域而设立的,是为东盟各国和其他国家提供商务、办公、生活及服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综合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享有税收政策和离岸金融政策:在先封闭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对由中方境内进入中心的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除外)建设物资和区内设施、自用设备,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对由哈方进入中心中方区域的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除外)建设物资和区内设施、自用设施,免征关税及进出口增值税;由中心进入中国境内的货物按一般贸易税收管理规定办理;对旅客每人每日一次携带物品免税额提高到8000元人民币。2013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准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率全国之先,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这是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示范区,是国内最优惠的离岸人民币政策,被国内金融界称为革命性变革。

2012年,南宁市出台《关于加快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商业街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驻商业街经商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给予各种补贴及优惠政策。另外,《意见》还明确了一些配套服务政策,例如对于在商业区销售的进口商品、举办各类展会的进境展览品,协调海关部门在其办理报关、转关、缴税、查验、放行、展会备案及展品保证金等海关手续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连云港市政府应借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省市政府出台对经贸合作区的税收、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并积极向上争取离岸金融政策,以此为基础出台入区企业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加强和完善经贸合作区内的物流与通关等公共服务条件,推动合作区建设;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为合作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保障合作区的持续开发建设。

打造产业链优势,促进经济带沿线企业集聚。经贸合作区要以优惠的商贸政策、便利的贸易服务、完备的生活商业设施、多样的文化氛围为助力,促进商贸企业及相关组织的集聚,打造经贸产业集群,实现跨区域、跨国家的经贸企业及创新集聚。完善软硬配套环境,构建特色合作区,秉持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各国文化发展,结合跨国家经贸合作特色与习惯,打造具有文化质感、国家特色且便利的经贸氛围和优质生活配套的宜商宜居特色跨国经贸合作区,实现“产、商、住”一体化发展。

积极宣传推介合作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已经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亚欧博览会、西安西洽会、连云港连博会三会互动,促进丝路经济繁荣的国际展会品牌。2015年9月,连云港将举办第二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简称“连博会”),2014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连博会,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共689家企业参会。其中,日、韩、新、中亚国家及港、台等69家企业参展,除江苏外,内地20个省、市、自治区255家企业参展。连云港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可以通过借助以上国际性展会及其他各种平台和媒体对合作区的区位、政策、环境和服务优势进行宣传和推广,重点推介合作区以加快招商进程。此外,加强入区企业与专业人才培训,通过连云港与中亚国家的高校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人才层次和水平,培养适应合作区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目前连云港市职业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相关机构已达成合作意向,培养相关人才,这将为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张淑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副校长;马红: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江苏沿海开发与陆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