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七个重要论断

点击:0时间:2019-04-06 10:14:55

王威

摘要[摘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者之一。他曾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作出精辟论述,比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扑来;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等等。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对加强与改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4-0015-04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有认识规律才能增强实践的科学性和自觉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永恒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反映,它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规律或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规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者之一。他曾经对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问题作出精辟论述,这些都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深入研究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重要论断,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工作系统以及社会有机体内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很显然,科学的定位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正常作用的重要条件。1955年,毛泽东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所做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P449)这一论断是对革命战争时期“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丰富与发展。有学者把这一论述界定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关系,更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规律,它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切经济工作、乃至党的一切工作中始终居于生命线的地位,如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给这些工作带来损失。具体来说,毛泽东这一论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在一切经济工作中,而不是某一项经济工作中居于“生命线”的地位,否则经济工作一定会受到损失。毛泽东所做的这一按语总结了山西省三娄寺合作社因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而带来严重后果的教训。1952年前后,三娄寺合作社由于全社生产不断提高,社员收入不断增多,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公社的领导出现了骄傲自满、精神懈怠的错误,一些人出现了“享受”的思想。公社的党员干部放松了对社员的思想教育,使资本主义思想逐渐滋长起来,公社内出现了安于现状、对生产漫不经心的思想和商业投机的行为,这几乎使公社垮了台。公社党组织反思了工作上的失误,恢复了思想政治工作,才化解了公社的危机。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毛泽东关于“生命线”论断首先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带有很强的规律性。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切工作中都居于“生命线”地位,特别是对党的中心工作更是如此。总体来看,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随着党的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生命线理论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然而,从“生命线”的内涵演变来看,虽然表述上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讲思想政治工作对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作用,包括服务、保证、结合等方面。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争取革命的胜利,这一时期内军队建设问题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生命线”理论突出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它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逐渐确立了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目标。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时,党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也是突出对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意义。从《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内容来看,虽然这是一本关于农村工作的材料书,毛泽东的这一按语也是针对山西三娄寺公社所写的,但是该书的材料是从全国27个省份选取的,其代表性不言而喻。毛泽东还认为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农村工作的同志需要看,一切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看一看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说,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对党的各项工作都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固然不行,但这不能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可以无限地高。在党的历史上,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同样会给党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历史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摆在适当位置,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要求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的地位,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误解,还不能自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有人认为,现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会淡化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靠物质刺激,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什么用;还有人认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搞好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会好。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对此,毛泽东早就作过深刻的批判。他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2](P351)这是对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后果的揭示,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表明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正确方向必然受到破坏。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之所以能够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由于它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从维系和变革两个方面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在革命战争年代,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基础变革的作用,在和平建设时期就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维系经济基础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对后者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普遍的政治共识,维护社会的稳定,使统治阶级的意图得以落实;在个体层面,则通过培养个体的思想觉悟、价值立场和道德观念,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使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如何生产,更要明确为谁生产。这样就能够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确立经济工作、技术工作以及一切业务工作的根本方向。保证这些工作不会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3](P410)。当前,我们面临着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任务,这就更需要不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深刻认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扑来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一文指出:“我们是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我们是处在散漫的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极端恶浊的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地扑来。因此,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4](P935)如何解决各种错误思想的灰尘天天向我们扑来的问题呢?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4](P1096)毛泽东的论断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重要规律,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各种国内外的错误思想时刻都在影响着人民群众,并成为弱化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避免人们受到这些错误思想的毒害。这是因为:

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上升过程。首先,人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只有开展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人的思想道德品格不断朝着较高的水平发展,在实现了既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之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引导人们思想道德品格继续提高。此外,当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品格之后,还有可能受到种种因素特别是错误思想的影响,这都有可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经常来做。

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各种错误思想不断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构成挑战,强调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国家从事革命斗争,必须时刻注意消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建设与改革时期,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封建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还将长期存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都是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这都需要开展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实效不能靠讲大道理,而是要通过帮助人民群众不断实现自己的利益,正确处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但是一些时期有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讲大道理甚至简化为作口头文章,这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误解。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5](P467)这当然不是否定宣传工作的价值,而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效果。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讲空话,这种工作方法就是“装点门面”,就是“卖狗皮膏药”,毫无成效可言。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其理论价值在于深刻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注意解决人民的利益,就是讲空话,这种工作一定是没用的。这也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比如,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过于保守,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也导致了农民支持革命的积极性不高,并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时刻关心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领导农民群众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利益问题。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要求党员干部关心农民的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等19个问题。这一时期,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是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关心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神聚气的作用,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正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人民群众思想领域的问题。

五、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人的思想转化工作。从人的思想品格形成过程来看,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选择、认同、接受的动态过程,因此,人们正确思想的形成往往具有复杂性,需要工作对象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历史表明,企图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甚至压服的办法往往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效果,甚至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重要规律。毛泽东就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一规律的重要性。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2](P209)很显然,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论断。毛泽东这一论断的规律性意义在于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如果不这样的话,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起到效果,还一定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破坏。

一是解决思想问题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大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些问题只能用民主讨论的办法。因此,毛泽东指出:“对付敌人可以这样,对付同志,对付朋友,绝不能用这个方法。”[2](P279)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态度上要尊重人,在方法上要以理服人,坚持用民主的方法向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

二是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必然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损失。毛泽东不仅从正面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要采用民主的方法,还强调了如果不坚持民主,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严重损失。他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让群众讲话,要听得进相反的意见,不要搞家长制,不要搞“一言堂”,不要当楚霸王。“让人讲话,是采取主动好,还是被动好?当然是主动好。……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6](P310)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来看,无论是王明“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文革”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没有意识到民主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命令多于说服教育,大多采用急功近利的政治鼓动。这些做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表面,甚至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极大的破坏。

六、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讲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往往想到列宁的“灌输”论。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7](P317)列宁这一论断表明在工人阶级中不能自发地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灌输理论,他认为,正确的思想不会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形成,同理,错误的思想也不会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自发地消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予以克服。毛泽东指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8](P1131)这是对列宁灌输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规律,我们可以把它表述为错误思想不能自发消失的规律,是从反面对人的思想品格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深刻阐述。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对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不断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面对错误思想不能任其发展,必须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给任何错误思想以容身之地。

其次,当社会上出现不好的思想苗头时,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及时介入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发挥作用,不能坐失良机。特别是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当党内外出现错误思想时,党中央总是及时展开宣传教育工作,这些及时有效的工作避免了问题越积越多,也避免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最后,必须针对错误思想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用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采用无情打击的方法,必须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一方面,就要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积极改造错误思想。另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真理的作用。毛泽东指出:“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2](P280)与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树立人民的正确思想。只有用真善美浸润人的心灵,才能使人们自觉摒弃假恶丑。

七、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

毛泽东指出,“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2](P349)这一论断对于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同样具有规律性的意义,它表明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多样化将是长期存在的,始终包括先进、落后与中间层次,而中间层次的人们则居多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简单对待,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还要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并且采取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抓好先进典型,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不能落后于先进人物的思想道德水平,注意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改造落后、错误思想,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三是注重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既要照顾多数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实际,同时引导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作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我们发现,这些论断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较强的绝对性。比如,在表述中都使用“一切”、“一定”、“难免”、“必须”、“凡是”等词语。对于这些绝对性的表述我们往往容易做出经验性的误判,因为人们一般会对比较绝对的论断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觉得还是“辩证”一点好。但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这些绝对性的论断是很有必要的。也正因为表述的绝对性,这些论断才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规律性,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当然,也有些学者把毛泽东这些论断视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经验的东西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观性,属于现象层面;而规律则属于本质层面,带有必然性、客观性。这二者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经验开始,但是经验性的东西反复出现,就成为规律性的了。正如毛泽东指出:“规律就是在事物的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东西。”[6](P105)事实上,这些论断所体现的绝对性早已被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一再证明,这些论断也从经验层面上升到规律层面。深入领会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论断,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