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北新市长背后的“素人政治”

点击:0时间:2019-05-02 06:43:25

王晨

台湾地区规模空前的“九合一”选举落下帷幕,国民党遭遇大溃败。在众多县市中,最受关注的是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以超过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20万票的差距,正式入主台北市。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台北市迎来了继陈水扁之后的第二位非蓝营市长。没有从政历练的柯文哲会成为台北民众期待的首长吗?此后两岸关系又是否会出现变化?

蓝天变绿地,国民党惨败

台湾“九合一”选举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6个“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以及各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和“直辖市”少数民族区长、“直辖市”少数民族区民代表及村里长9种选举,将选出11130名地方公职。“九合一”后蓝消绿长,对两年后大选是重要的风向标,不过,也有其局限。有分析称,台湾的选民结构已经发生变化,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受蓝绿、统独等老观念的束缚,但国民党的旧思维并没有随选民结构改变而改变,外加上马英九执政多年却政绩不佳,致使国民党此次大败。

正如较早前美国中期选举,总统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惨败,失去参、众两院多数,这次选举亦可谓台湾中期选举,因马英九在2012年连任“总统”以来,任期于今又已过了一半,而马英九民望低迷。

说起选民结构,其实20年来一直在慢慢移动。每4年一次的选举,选民的结构都会改变20%,增加新的选民会有10%,迁出去或者死亡的也大概8、9%。也就是说每次有20%的新选民一直在进来。1949年国民党迁台以后,一同来台的两百万人,后来成为深蓝的主体。李登辉、陈水扁时代以后,“去中国化”下成长的一代人,现在已经有了投票权,而同时外省第一代却在慢慢凋零。一涨一跌间,传统蓝绿的比例已经移动。

台大医生如何变身台北市长

台北市是台湾的“首善之区”,政经资源最丰富,媒体云集,影响力足够大,历史上自李登辉之后,陈水扁和马英九都从市长走向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也因此,历次“台北市长”选举,都是全台瞩目的大事,也都极大影响了政局。由于市民结构使然,国民党历年一直在台北市长的选举中保持执政优势,唯一一次民进党执政机会,是1994年国民党势力一分为二,新党的赵少康与国民党本土派黄大洲(李登辉嫡系子弟)相争,民进党的陈水扁因而得利入主台北市长。而此次却是无党派人士柯文哲当选,背后又有何玄机?

“柯文哲是老人,但代表年轻人;连胜文是年轻人,但代表老人。”选举结果确定后,这句话评论最经典。这次国民党台北铩羽,除了施政之外还有个人因素,连胜文作为“官二代”形象不讨好,虽然他赢得党内初选,但民意支持度反而不及他的初选对手。有人形容国民党如果派其他人出选台北市长,“躺着也会当选”。国民党籍资深立委丁守中,在台北市深耕20多年,为选市长准备多年,几乎跑遍了台北市,做了详细、地道的市政规划;过去在党内初选中先后败给马英九和郝龙斌,今年较早前第3次在党内初选中落败,输给了被广泛认为“靠父荫”的连胜文。50多岁的台北市民李文奇李说:“连胜文本身就是个权贵,有1亿4000多万元的财产,他说他靠自己,你相信吗?”连胜文不喜欢人家称其为权贵,可问题是事实无法改变。住帝宝豪宅、不服兵役……这些或许不是连胜文的错,但对于普通台湾人而言,这就是相对的“剥夺感”。

柯文哲的顾问洪智坤直言,柯文哲最后当选最大的原因应该在于候选人特质的比较,连胜文代表的是权贵,柯文哲代表的是平民。“干掉”连胜文的柯文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年55岁的柯文哲,此前30年一直工作于台大医院。4年前连胜文在当时的台北县永和市助选时遭枪击,面部中枪情况严重,而救他一命的不是别人,正是柯文哲。但他却在短时间内一举成为“政治明星”。一直被称为“白皮绿心”的柯文哲是个“挺扁派”。他曾公开声援在台北市议会举行的挺扁活动,并向外界呼吁:为了台湾社会和谐,马英九应该放陈水扁回家。当时柯文哲表示,如果他当选台北市长,则是放陈水扁出来的最佳机会。

台湾民众对政治素人的偏好,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上一览无余,柯文哲之前是单纯的医生,没有任何党公职经历,此前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素人政治与柯语录》的书,将自己的素人身份作为选举卖点。台湾选民对蓝绿恶斗已经厌倦,对政坛上的那些老面孔也没什么好感。反而是一些政治素人,由于没经过选战考验,自身暴露的问题、缺点少,形象较清新。选民对柯文哲这样的“非典型政治人物”,有着美好期待。

政治素人从政,可为政坛注入新鲜血液,但行政历练不够的他们,若直接执掌一方,很可能贻误地方发展。台北作为台湾政治中心,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治理起来要复杂得多,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市长来统领大局。像以前马英九做台北市长前,当过“法务部长”、陆委会副主委等职,郝龙斌早前也做过“立委”、“环保署长”。 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医生能否治理好一个大都市,也是台湾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县市首长洗牌,两岸关系将如何?

同时,由于两岸交流里“台北市政府”的重要位置,台北市的选举也会相当程度的影响两岸关系。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11月25日受访表示,大陆关注台湾此次选举,但无论台湾出现什么情况,相信两岸主流民意都希望两岸关系能保持和平发展趋势,不会有人反对或逆转。张志军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础,“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认同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此,柯文哲回应: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比较重要,并再次强调,“中华民国”是他的底线。

不过,柯当选后在回答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提问时,表示他当选台北市长后,两岸的城市合作将会“按原来的频度和深度”继续进行,会探讨惠及更多人的两岸城市交流模式。他称去过18次大陆,“去了19次也不奇怪”。可见早前柯对九二共识的回避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推动两岸的城市交流,日后还是会循着民进党籍的县市首长陈菊、赖清德、苏治芬等与大陆城市交流的模式来进行。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媒体报道指出,柯文哲推崇习近平对台的务实做法,柯表示,习近平上台后,对两岸关系有许多做法,且习近平曾经在福建任职十多年,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两岸若能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就不太容易擦枪走火。endprint

标签: 台北 台湾 市长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