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馍,又一个“庆丰包子”?
杨森
2月18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设家宴款待连战伉俪。由于习连两人是陕西老乡,习近平特别准备陕西羊肉泡馍、肉夹馍及“biang biang面”等,两人在席间还用家乡话交谈,气氛热络。
习近平此次宴请,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连战生于陕西,在西安一直长到8岁才离开。2005年,连战回大陆,还专程参观了自己母校——西安后宰门小学。8年的岁月,让西安饮食习惯也根植在连战身上。而此次习近平宴请连战所用的菜式,都是西安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在这三种“家乡菜”中,肉夹馍算是小吃,无法独登大雅之堂。“biang biang面”虽算主食,但在陕西民间价格实惠,早已遍入百姓家。唯独羊肉泡馍,属于陕西饮食中的“王公贵族”,价格档次较高,宴请独此一碗即可。据《西安日报》报道,台湾陕西同乡会秘书长张佐鹏曾透露,连战特别喜欢吃西安的羊肉泡馍,在台湾时还曾专门宰羊做着吃。
“天下第一碗”
羊肉泡馍,陕西人习惯称为羊肉泡,或直接简称泡馍。
它是如何诞生的?至今众说纷纭。一种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源于宋太祖赵匡胤。相传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当时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
赵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赵匡胤吃后龙颜大悦,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宋代文豪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已故国画大师黄胄吃泡馍后也非常高兴,提笔写下“天下第一碗”。
事实上,羊肉泡馍的起源可能更早,甚至追溯至秦汉时期。陕西一些饮食专家认为,羊肉泡馍古称“羊羹”,由中原古已有之的羊羹与西域来的客商所携之面饼“组合”后,形成的一个新品种。
作家贾平凹曾在《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一书中半带调侃地对谢有顺说道:“秦为什么能灭六国而统一中国,饮食怕是起了大作用。你想想,秦兵烙一片大饼揣在怀里,走到一个地方马上掰饼煮了羊肉汤就可以吃,而那些南方国家的兵淘米呀洗菜呀,炒个这样炖个那样,还没做熟呢,秦兵已经杀到眼前了。”
贾平凹的描述,只是为了让人易于理解。而羊肉泡馍的做法,绝非馍加羊肉汤那么简单。恰恰相反,羊肉泡馍的做法比起南方菜品来,也丝毫不差精致。
首先,制作羊肉汤。羊肉泡馍离不开羊肉汤,这个羊肉汤做法大有学问。羊肉泡馍馆的生意如何,都要靠这一锅好汤。每家泡馍馆的汤料都有自己的秘方,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所用香料上。一般的羊肉汤,是由羊骨、羊肉、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煮汤过程一般需2-3个小时。
由于正宗的羊肉泡馍使用的是山羊肉,很多人不习惯其口感与味道,后改牛肉替代。山羊肉味道独特,但是肉质较干,处理不好膻味很重,而牛肉肉质较软,口感极佳,肥而不腻,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你在西安街头会发现,泡馍馆的牌匾上一般都写的是“牛羊肉泡馍”。
羊肉汤备好后,就是馍了。羊肉泡馍里的馍,是用死面做的半生馍,而且需要烙。这样馍的硬度够,在接下来的蒸煮过程中不至于稀烂。正宗的羊肉泡馍,讲究的是食客自己用手掰碎。旧时食家讲究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太大了五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于是很多人早上是在家一边听秦腔,或一边会客一边细细地掰馍,时候到了端到泡馍馆就行。所以,掰馍也是一门技术活。当然,现在泡馍馆都有碎馍机,不再需客人自己掰。
当羊肉汤和馍两道工序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煮馍了。在煮制羊肉泡馍时加入牛羊肉,再加入葱花、白菜丝、木耳、黄花菜和粉丝等佐料。
羊肉泡馍的传统吃法有四种:单走、干泡、口汤和水围城。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干泡”,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羊肉汤多,馍泡在里面,像大水围城。而在陕西民间最普遍接受的吃法是“干泡”。
“干泡”的吃法其实还有讲究,得“蚕食”,不能翻搅,一搅就泄了香气和热气。最好贴着碗边小口吃,吃到最后,还是又香又热。掰馍要先掰、后撕、再掐,放入羊肉汤等馍热了,再加上糖蒜、辣酱、香菜,然后才开始吃。
“陕西人的乡愁”
在寒冷的大西北,秋冬时节来一碗羊肉泡馍,可以驱散浑身的寒气,而且又耐饥。从营养学来看,性温热的羊肉还可养胃健脾强身。人体每天需30%左右的脂肪和丰富的蛋白质,一碗羊肉泡馍正符合这些。
另一方面,羊肉泡馍精细的做工,以及牛羊肉食材的“身价”,让之成为陕西饮食中的“高富帅”。在过去的贫寒年代,羊肉泡馍是西安人最奢望的饮食。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城里的叔伯们常会在平日节衣缩食,碰到喜庆事情才将平日积攒的钱拿出来,去吃一碗羊肉泡馍。我记得小时候,每次进西安城,总会拉着父母的衣襟,求他们把我带去泡馍馆吃一顿,似乎如此才不枉进一趟城。而如果你在火车上碰到陕西人,问他们下火车第一顿吃什么,十有八九会说要一碗羊肉泡馍。
陕西人对羊肉泡馍的喜欢,可从贾平凹身上管窥。2008年,贾平凹凭《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听到获奖消息后,贾平凹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然后去吃了一顿羊肉泡馍,为自己庆功。一位贾平凹的老友在《我认识的贾平凹》一文中写道:“贾平凹轻易不请客,请客一般请人家吃西安名吃羊肉泡馍”。
另根据媒体报道,在习近平之前,羊肉泡馍还招待过江泽民、刘华清等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足见其影响力了。
对西安人来说,最有名的羊肉泡馍要算“老孙家”和“同盛祥”,地点都在市中心的钟鼓楼地区。而需要说明的是,羊肉泡馍是一种清真食品,在西安的大小羊肉泡馍馆基本都是由回民开的。所以,在那里猪肉是被禁止的。
有关羊肉泡馍,所有过往都摆在那了。如今最大的悬念恐怕是,羊肉泡馍会不会像庆丰包子一样,瞬间就火了,然后出现在某省两会的餐桌上或涨价热卖到台湾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