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点击:0时间:2019-06-09 12:16:33

李凤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是总书记在洞悉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擘画民族复兴宏伟蓝图、展示事业发展美好前景、描绘我国未来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判断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三大攻坚战,场场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难啃而又必须啃的“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经济稳健運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当前,我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三年多时间,可以说,已经真正进入了决胜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必须拿下的攻坚战。坚决打好打赢这三大攻坚战,必将极大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极大增强人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感。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祸患常积于忽微。今后几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既有改革开放近40年来长期积累但尚未完全解决的旧矛盾,又有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利益重新分配所引发的新矛盾;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又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例如,经济领域面临“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社会领域存在公平正义缺失和贫富分化风险,意识形态领域和网络信息领域存在安全风险,生态环境存在污染爆发风险等,都是需要特别重视防范和化解的重大风险。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导致矛盾风险挑战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风险挑战演化为大的风险挑战,局部的风险挑战演化为系统的风险挑战,个别风险挑战演化为综合风险挑战,国际上的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风险挑战演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抗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因此,我们必须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制定系统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实施方案,加强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稳步推进,明确每个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确保国家安全,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

(二)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能否在2020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程度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程度,是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全国尚有4335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更复杂、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稳定脱贫能力更弱,脱贫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尤其是目前脱贫攻坚战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更加复杂艰难: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活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必胜的信心,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聚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三)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发展是明珠弹雀,得不偿失。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积累了大量问题,形成了明显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如北方地区大范围长时间雾霾问题、地下水和饮用水污染问题、一些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呈高发态势,已经形成对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硬约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紧的约束。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下大力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发展,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

二、打好三大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发展奇迹反复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前所未有,就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endprint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大攻坚战成功与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主线。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任务艰巨,过程艰难。既需要维持好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环境,又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常言道:“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检验三大攻坚战成效如何,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环境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了,才是真正的、人民认可的小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在强调用群众获得感评价改革成效的判别原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的小康社会。这是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目的所在。所以,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打赢三大攻坚战必须坚持依靠人民,做到聚民智、汇民意,凝聚中国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就没有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没有凝聚农民智慧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苏南积极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就不会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农业农村发展。今后三年多的時间,要取得三大攻坚战的胜利,越是面对艰难复杂的攻坚任务和举世罕见的风险挑战,越要善用群众的参与热情、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的参与机制,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俯下身子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基层生动的实践中探寻打开思路的钥匙,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力量,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支持。通过依靠群众,万众一心,扎实奋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