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乳业:一流技术最严监管重拾信任

点击:0时间:2019-06-14 00:46:45

罗燕+郑智维

实际上,我国乳品加工业的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我国政府对乳品质量的监管为“全球最严”,国内很多大企业的原料奶标准也已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三聚氰胺”事件的“负能量”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距“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已经8年,乳品加工企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整顿,政府监管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但消费者依然在用脚投票,几年来,洋奶粉在中国市场上占优势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化解信任危机,重拾消费者信任已经成为中国乳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弥漫的不信任

孩子出生一年多来,张蕾最烦心的事情是怎么给他买奶粉。因为乳腺疾病,她不能哺乳,孩子出生后就一直吃奶粉。“国产的肯定不行,去买进口的。”还在医院的时候,同病房的妈妈们就这样告诉她。张蕾和丈夫都是普通公司职员,本想省事点买个国产奶粉,这么一来就犹豫了。

在一个朋友的热心推荐下,张蕾选择了一家在淘宝上做代购的,买了一款荷兰产的奶粉。但她后来听说代购很多是卖假奶粉,便不敢再用这个办法了。不少母婴店里也有进口奶粉,但价钱高出很多,张蕾觉得很不划算。

让人从国外带回来,在她看来是最靠谱的。“现在朋友出国都不爱跟我说了,知道会有麻烦。”张蕾无奈地笑着。让她尴尬的是,一次朋友从英国回来朝她大吐苦水,在那里一次买奶粉买多了,超市不卖。

张蕾现在基本靠海淘了,上国外的购物网站买,通过转运公司送到国内。“有时候收到的奶粉已经被快递摔得开了包,不敢给宝宝吃,也不方便退货。”

“如果国产奶粉好,谁愿意舍近求远呢?”张蕾说。她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她周围很多朋友都在为奶粉的事情折腾。

易观智库做的一份消费者调查显示,进口婴幼儿奶粉较国产婴幼儿奶粉更受青睐,青睐进口与原装进口奶粉的用户比例总计达64.2%。

国产奶粉到底好不好?在很多育儿论坛上都有这样的提问。很多人不是不想选国产奶粉,而是怕。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造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理阴影。

“乳品工业前期的一些事情,曾经伤了消费者的心,尤其是涉及到孩子,涉及到与生命相关的事情,宁可选择相信不好的消息,购买国外的奶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向《民生周刊》记者分析。

当年的“祸根”

“出现一件事的时候,过去撑死三年大家就没有记忆了。在新媒体时代,可能三天,甚至一天就没了,被新的信息覆盖了。只有三聚氰胺,给所有人带来的影响这么深,这是前所未有的。”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君乐宝乳业执行总裁仲岩感叹。

事实上,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在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三聚氰胺为什么会被记那么久?

“因为,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产生叠加效应,加上前期的舆论环境不是很好,放大了负面消息,缺乏科学性、准确性,没有把全部真实的情况告诉老百姓,所以产生了持续的信任危机。”孟素荷指出。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处理得不好,为现在的信任危机埋下祸根。

他是较早介入这个事件的专家之一,事件被曝光是在2008年9月份,在当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王丁棉就开始做三聚氰胺的相关调查,当时重点锁定三鹿奶粉。当他在一些乳业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时,曾被批评为“开大会谈小问题”。

“当时事件很严重,政府处理危机事件从稳定的角度考虑比较多,科学性比较少,直到现在,还拿不出一份三聚氰胺致病的病理学报告,这就留下祸根。”王丁棉说。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由于当时事件的结果没有客观公布,消费者一直怀疑,留在心里的阴影便久久无法扫开。

三聚氰胺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到2010年、2011年,多地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奶粉“借尸还魂”,再次在市场上流通,监管部门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整治工作。

刚刚平静的事件再次掀起波澜,如同伤口未愈合便被揭开,难免会留下疤痕。“一般的食品安全事件三五年便会过去,这样一闹,我当时就感觉,三聚氰胺事件没有十年八年是过去的。”王丁棉说。

他还注意到,后来有的奶企又曝出一些问题,但暴露以后都没有用科学的态度去处理,大多是压下去。“消费者的心理是,你压得越紧,他就越觉得有问题。”

如何解题

在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之后,国内奶企一步步失去市场。多年来,虽然一直在努力调整,但依然难以走出三聚氰胺的阴影。

事实上,不少国外品牌奶粉也曾发生过一些安全问题。比如,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奶粉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2002年,美国惠氏学儿乐配方奶粉亚硝酸盐超标;2006年,美赞臣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出金属颗粒。这些事件最终多以召回、销毁收场,虽然这些品牌信誉也一度受损,但恰当的处理方式还是让他们恢复了市场。

“三聚氰胺是行业内的一根刺,很多人不想拨动。”王丁棉说。他认为,要走出这个阴影,首先要拿出勇气面对这个问题。此外,务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只是三聚氰胺,对乳品行业的其他问题,都应该这样。

“信任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能靠一味地宣传解决的。”王丁棉说。在他看来,过度宣传,尤其是虚假宣传,往往适得其反。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公布的数据都要经得起还原,发布信息也要经得起质疑。

相对于宣传,交流是信任的基石已经成为很多专家的共识,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交流的效果比单向的宣贯好得多。

“信任危机,就像一个人犯错误,当时一时犯下了,要重新恢复信任要走很长的路,要做更多事情。”孟素荷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她强调,“不要埋怨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而是应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人看到希望,让人看到你是可以信任的。”

这需要乳企的耐心,能最后赢得消费者的企业,都是能坚持做好自己事情,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

孟素荷曾在多个场合肯定中国乳品企业的努力,“国内有些奶企的产品在国外也卖得很好。”

但她也指出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我国乳品加工业的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尽管我国政府对乳品质量的监管为“全球最严”,但是,“我国的原料奶标准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国内很多大企业的原料奶标准已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蛋白质含量都到了3.0,农业部农垦企业也修订了新标准,所以,修订原料奶标准的时机和条件都已经成熟,应从政策层面上,尽早地修订原料奶标准,这也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手段。”孟素荷说。

标签: 奶粉 事件 氰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