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卓资 放飞梦想

点击:0时间:2019-07-02 22:19:05

智广俊

梦想是希望,是奋斗的方向。梦想催生斗志干劲,激发智慧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卓资县22万人口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拼搏奋斗,不断实现一个个梦想,又不断放飞一个个新的梦想。卓资大地旧貌换新颜,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县城从昔日脏乱差的3万人小镇,发展到现在有8万常住人口的绿色园林城市。

2010年,卓资县县委、政府提出新的五大治县方略: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生态绿县、文化育县、旅游兴县。2012年底,新一届政府组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四带” 建设(呼集经济隆起带、呼集卫星城镇带、呼集生态长廊带和呼集文化崛起带),构筑“四个基地”(特色蔬菜生产基地、蛋鸡养殖加工基地、化工基地、风光能源基地),实现四个“翻番”(到2017年,全县GDP翻一番多、财政收入力争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翻一番),经济跃居全市前列,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几年过去了,卓资人民在寻梦的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生态绿县,建设美好家园

卓资县历史上属于农牧交错区,林业先天不足,有的乡村,方圆几十里见不到一株树,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春季刮起大黄风,对面不见人影。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政府都把植树造林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卓资县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种苗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六大林业工程的实施,卓资山大地变青了,水变绿了,成为了呼集区域的生态屏障。公路干道两旁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卓资县成为了一条连接呼和浩特、集宁的绿色长廊。

按照“城中有绿、绿中有城、城市建在园林中”的思路,卓资县精心雕琢园林景观,推进街区绿化,完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城区绿化坚持“适地适树、见缝插绿、拆旧造绿、常年见绿”的原则,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片上成林”的绿化效果。目前,县城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九曲山生态公园,是由机关单位、公民个人义务植树造林建起的,面积753公顷,栽种各类树木100余种,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环境。2014年,九曲山生态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由九曲山公园扩展而来的郊野公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14年已建成部分景区,对市民开放。卓资山体育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已提上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14.7%提高到现在的23.5%。

漫步在卓资山镇,大黑河穿城而过,14里长的湖面波光粼粼,亭阁雕栏画栋,两岸绿树成荫,柳丝轻扬。你一定难以想到,过去的大黑河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地区,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近年来,卓资县政府决心花大力气治理改造大黑河及其周边环境,先后投资2718万元,采用翻板闸门技术,聚河成湖,使大黑河成为卓资山镇一道亮丽的风景。卓资山镇依山傍水,不仅有森林公园,还有十几里长的沿河游廊,城区被环抱在绿荫花丛中。到了夜晚,山上的太阳能灯渐次打开,城市街区的霓虹灯五颜六色,天上的星光点点闪烁,三者在大黑河水面上交相辉映,使人仿佛置身梦幻美景中。新时期的美丽卓资,天蓝地绿水净,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经济强县,插上腾飞翅膀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大批进城转产务工已成了大趋势,农村耕地出现撂荒现象,农业越来越成为弱势的产业。卓资县县委、政府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全县培育组建了4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70%的土地已经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中,从而提高了农业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推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步伐。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值效益。全县冷冻蔬菜发展到4万亩,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建成种薯繁育基地1.8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发展到15处,设施农业面积累计突破10万亩。全县三分之二的土地用来种植收益高的优质马铃薯、玉米和甜菜。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5处,生猪、蛋(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万口、200万只。高新农业的发展,使不少农业规模经营者挣到了钱,农民直接受益,逐步使农业成为了朝阳产业。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县乡农业科技人员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服务、金融信贷、保险服务、疫病防控等农业服务体系,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扩大良种普及率。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加强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业经营者和农民的收入。2014年,虽然全县耕地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一半,但农业总产值却提升了一倍多。

除了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农业富民”外,卓资县县委、政府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工业棋局。激活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构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招商引资格局。全县先后建起3个工业园区。旗下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形成以化工为主的产业群。现已建成占地面积9.5平方公里的厂区,入住企业13家,投入资金70亿元,正在申报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卓资山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6.58平方公里,已入住企业 24 家。十八台工业区,构筑“一园三区”发展框架。2013年,卓资县全年实施各类投资项目55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25.4%。全县工业已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卓资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委、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提升辉腾锡勒草原景区的接待能力,加快红召九龙湾景区开发进程,推进红石崖、二龙山等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游和乡村休闲农家乐等项目。目前,红召九龙湾景观已经引进了2亿元开发资金;梨花镇武要古城和大榆树文化旅游区正在开发;斗金山定期举办登山比赛。到2017年,卓资县力争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6亿元。

文化育县,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卓资县着手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城建有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多处体育活动场所,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委会建有村文化室、草原书屋。

城乡节庆活动十分活跃。例如,游九曲灯本来是内蒙古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可是在新的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民俗几近失传。卓资山镇建立了九曲广场,把正月十五游九曲灯活动列为县级节庆活动。该活动规模宏大,每年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次,并吸引了呼和浩特市、集宁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参加。该项目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经成为了卓资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七八月间,县政府举办广场文化节,在中心广场举办为期一周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由县乌兰牧骑和各单位社区群众演出团体进行表演。秋天,斗金山登山节活动拉开帷幕;年底,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热闹开场;到了正月十四,吹唢呐大赛吸引不少人的眼球。2014年,卓资县举办了“我要上县春晚”的选拔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文艺演出的积极性,社会反响强烈。群众性广场舞红红火火,秧歌队四季活跃。县宣传部举办的“美德大课堂”活动还走进了社区乡村。

2010年,卓资县政府出台了《卓资县文艺创作奖励条例》,这也是自治区第一个县级政府文艺奖励条例。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县文艺创作活动空前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文艺人才。短短几年,就有1部图书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有3部图书、2首歌曲获得了市级“五个一”工程奖。一批书画作品参加了全国、自治区级的展览。县政府正积极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争取将卓资县打造成为中国书画创作基地。

通过文化育人,人们的文明素养有了显著提升,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善。党和群众心贴近了,正能量处处温暖人心。美丽的卓资县正在放飞改革发展的新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农牧业局)

责任编辑:刘 佳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