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韦慧晓:从美丽壮花到航母舰员

点击:0时间:2019-07-26 09:33:55

吕斌

2011年7月27日,当中国对外宣布正在改建第一艘后来被命名为“辽宁舰”的航空母舰时,外电引用有关大国专家的话说:“驾驭航母,中国至少要用10年时间……”

然而,中国航母事业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仅仅过了一年多,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就在辽宁舰上首次起飞成功……

境外媒体不禁惊呼:“中国航母发展,超乎西方预想!”

中国航母建设快速推进的进程中,凝聚着辽宁舰全体官兵———共和国第一代航母舰员的忠诚和奉献、勇敢和智慧。在这支英雄队伍里,有一名被誉为“美丽壮花”的女博士军官,她叫韦慧晓。

打好基石,完成“上天入地”的跨越

瘦高的个子,平常喜欢穿白衣服、黑裙子和细高跟皮鞋的韦慧晓,是怎么成为辽宁舰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的呢?原来,她有着不凡的人生经历。

1977年12月,韦慧晓出生在广西百色市。1929年,邓小平在百色领导了震惊神州的百色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生长在这一红土地上,从小起韦慧晓就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她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韦慧晓是一个好学并且注重实践的人。读中学时,她就在日记上写道:希望自己以后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由于热爱大自然,高考填报志愿时,韦慧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气科学,于1996年至2000年就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除了专业学习成绩优异外,她还是个爱折腾的女孩。那时的她常常画着细细弯弯的眉毛,涂着亮亮的眼影,时而披散着头发,时而又扎起两条麻花辫。“折腾”之下,她当初组建的人数寥寥的学校礼仪队,半年后竟发展成学校礼仪中心。韦慧晓还专门请来美容专家、专业模特、形体教练给学兄学妹们上美容形体课,随后她又一手操办了一场学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时装秀,好评如潮。1999年,韦慧晓荣获全国推新人大赛广告模特赛江苏赛区十佳;1996年至2000年,她荣获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1998年10月,南京大学授予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名誉博士”学位,韦慧晓被学校确定为献花使者。

2000年大学毕业后,韦慧晓进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秘书、行政助理,成为人人艳羡的高级白领。两年后她就获得了该公司“金牌白领”称号。

在华为,韦慧晓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还对如何发掘职业道路上的财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次她在华为召开的优秀员工表彰会上和大家交流体会时说道:秘书工作很辛苦,工作量很大,贡献也很大,但薪水却不高,地位也不高。于是总想着换一个岗位,换一个薪水高、地位高的岗位。但是,如果我们换个位置想一想:作为公司老板,会不会满意目前你的工作状态?你现在所付出的努力究竟值不值你所拿到的薪水呢?换句话说,如果在现在的工作中,你不是很优秀的话,很难相信换一个工作你就会变得出色。她说,秘书其实是很能体现一个人出色才能的岗位。

“我已经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能把琐碎工作理顺,能将蜂拥而来的事务有序安排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从中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不但影响了我的待人处事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性格:让我越来越干练,让我从有点自恃清高变得开朗随和,这也是我从事秘书职业积累下来的财富。”

韦慧晓和同事们的这番贴心交流,让大家明白了这么个道理:财富就在每个人身边,财富就在脚下,只有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发掘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摘取“金牌白领”的荣誉后,韦慧晓的年薪涨至高达百万元。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物质上的充实,她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工作四年后,2004年韦慧晓选择继续深造,并以第一名的绝对优势跨专业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读研。,2005年通过考试,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且各科目成绩优异。从大气科学系到地球科学系,韦慧晓完成了“上天入地”的跨越。

博士志愿者的情怀

韦慧晓认为,一个人心理成长的成熟程度是通过其承担在家庭、团队、社会中的责任来体现的。

时值中国东部地区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西部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因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人才、资源相对集中,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生存环境较差,故而人才缺乏,资源有待开发。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向,韦慧晓觉得,应当将目光从因人才过分密集、竞争白热化而相对发展环境开始恶化的东部沿海大城市,转向求贤若渴、百废待兴而相对发展前景看好的西部基层。

2005年8月,在完成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学习后,韦慧晓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中山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她也是团中央、教育部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第一位在读研究生。自广州进藏的路程是八千里,韦慧晓在这八千里路上开始了她的志愿服务生涯。父亲这位年近八十的老党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就申请援藏,因为另有工作安排而未能如愿,对女儿的选择他非常支持。没想到2007年6月,父亲病危去世,正在西藏当志愿者的她却来不及和亲爱的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在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期间,韦慧晓的付出得到受援单位的一致好评,获林芝地区团委“优秀志愿者”、林芝县中学“突出贡献奖”。

2006年7月在结束支教工作后,韦慧晓又毅然选择在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办志愿服务一年,跟随地质队员到艰苦的一线参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地质灾害评估、生态环境评价等野外工作,也参加岩石矿物样品测试分析、地质报告撰写、图件绘制等室内工作,全方位地增强了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007年9月起,进入博士阶段的她加入中山大学研究生会的博士生分会,任副会长,与博士生会的其他同学一起,为搭建中山大学博士生的交流平台,建立博士生的精神家园出谋划策,并积极组织博士生参与学习科研的交流和其他活动,为博士生团队的建设付出努力。此外,在导师与西藏区地质调查队的支持下,她将博士课题选定为“西藏的造山型金矿研究”,由导师主持、她作为主要研究员的这个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资金支持。

熟识韦慧晓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个以帮助他人为乐、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人。从西藏支教服务回来后,韦慧晓的志愿服务之路便由此拉开了帷幕,慢慢成为她的一个标签,她个人的一种习惯。

2008年,广东招募100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2万多人报名,韦慧晓通过重重选拔,顺利入选,服务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全程服务于赛事,和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可就在奥运会开幕前三天,她的母亲去世了,请假回去给母亲办完丧事后,坚强的韦慧晓又回到了北京。韦慧晓的事迹让很多人为之动容、倍感钦佩。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韦慧晓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帮助到达一线的志愿者朋友作后方的联络协调支持。5月底,她赶赴四川,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当从一线的志愿者那里了解到部分乡镇的群众粮油告急时,她动员朋友捐资从成都购买粮油等物资,联系车辆直接运送并及时发放到急缺物资的群众手中。

美国“百人会”创办于1990年,由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等人发起,吸纳不同领域的杰出美籍华人参与。“百人会英才奖”发起于2005年,2006年首次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12所重点名校中设立,以支持中国培养学养俱佳、德才兼备的新世纪精英。韦慧晓以卓越的表现成为了第二届美国“百人会英才奖”获得者。

2007年,韦慧晓还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个人金奖;2008年,她又荣获团中央颁发的“2007年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证书。2011年9月,韦慧晓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比利时参加中欧青年志愿服务大会。

英姿丽人此生只为航母狂

2009年8月,中国海军启动组建航母接舰部队。选人,是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着眼航母建设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围绕“选一流人才、建标杆部队”,在海军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专门机构,经反复研究,确定了选人的杠杠———

要“有理想、有追求”,选“特别想干、特别能干”的人加入接舰部队;

要“有能力、有潜力”,为航母事业选好“中坚力量”和“种子人才”;

要“高起点、高标准”,全海军遴选,大范围考核,优中选优,选出精兵强将……

随着选人工作的全面展开,一批批精英义无反顾地告别熟悉的工作环境,放下舒适的生活条件,别妻离子,踊跃报名。

夜阑人静,中山大学校园内,韦慧晓的思维纵横捭阖,她挑灯给海军有关部门写信自荐:“航母是中国水兵最大的舞台,为了心中的梦想,我申请当一名普通的航母舰员,在战风斗浪中历练成长!”

韦慧晓的选择,让导师和同学倍感诧异。在大家的心目中,来自广西革命老区的壮族妹子光环满身,经历非凡,光鲜的头衔,丰富的学识,加上姣好的面容,韦慧晓使得多少用人单位眼馋,又让许多学姐学妹们眼红不已。

“韦慧晓,你疯了!”有人对她说,“22年的勤奋苦学,难道就是为了当一名水手吗?”

“你们不了解我!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现在,书读多了,我长大了,我越来越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韦慧晓说,“我爱航母,我要终身嫁给航母事业!只要能上航母,打扫卫生我都愿意!”

此生只为航母狂。通过严格考核,韦慧晓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成为辽宁舰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这年她32岁。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