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鸿章的送礼艺术

点击:0时间:2019-08-12 14:00:30

八千里路云和月

慈禧太后最大喜好的是享受生活,别的大臣送金送银送珍宝,唯有李鸿章送上的是一种创意的游乐方式,正好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意,借此还解决了办“洋务”的实际难题。

“火到猪头烂,礼到公事办”,大清官场就是如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办过不少送礼的事。领班军机大臣奕管项目立项,户部尚书翁同龢管资金调拨,为办好“洋务”工作,给此二位大佬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清能臣,李鸿章深谙官场的潜规则,办起送礼的事来自然也是行家里手。

一次,登门拜访恭亲王奕,李鸿章意在送礼,话题却是廉政,说:癸酉年,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回贵州平远扫墓,船过汉口,鸿章家兄、湖广总督李翰章见其行从简朴,曾赠银三千两打点其亲友,但次年扫墓归来,丁宝桢竟一两不少地奉还了。丙子年,丁宝桢奉旨督川,入京陛见,得知其宦囊羞涩,京中的应酬花销没有着落,就凑了一万银两相赠,“这一次总算他赏脸,比起家兄来,面子上要好看些”。随即,啧啧有声大发感慨说“老丁真真是一清如水!”

谈了半天廉政话题,临辞行前,李鸿章仿佛才想起一件事,说:王爷马上要过生日了,作为廉政楷模,鸿章知道王爷低调惯了。但接下来还有太后的生日,王爷就不应该太寒碜了,所以鸿章预备了一点小心意。说完,将一方红地金花信封轻置于茶几。恭亲王略一踌躇,但想起了“一清如水”的老丁,自然也给了李鸿章面子。送客转回,奕訢抽出银票一看,竟然是四万两。

翁同龢与李鸿章结下梁子已久,早年李鸿章充任湘军幕僚时,曾为曾国藩代拟文书,参奏过翁同龢的长兄、安徽巡抚翁同书,此事让翁同龢一直耿耿于怀。为避免“财神爷”翁同龢不坏其事,李鸿章就想着送上大礼,以化解彼此的宿怨。

依旧是登门拜访,但话题全然不同,这次谈的是文化。得知翁同龢是此年北闱乡试的主考官,李鸿章就装出不胜向往的样子,说:“翁大人当考官,可谓玉尺量才。鸿章才学疏浅,只怕今生无此荣任了。”此番说辞让翁同龢听得骨头发酥。随后,李鸿章又就书法之事请教。翁同龢的字本就不赖,且见李大人如此温恭自虚,兴致更好了,当场就挥毫并赠与墨宝。见水到渠成,李鸿章就称告辞,并送上一方仿古素笺信封,说是一点“润笔费”。翁同龢不便推辞,吩咐听差收了。这次,李鸿章举重若轻,送出的是二万两银票。

送礼给奕和翁同龢,要紧的是一张银票,但具体的过程却绝不一样。奕乃天潢贵胄,又执掌中枢、议政当朝,位高言亦高,话题就得从“廉政”谈起。翁同龢是贵介公子,又是状元出身、两朝“帝师”,君子崖岸自高,话题就得从文化谈起。况且,李鸿章装银票,给王爷用的是红地金花信封,送儒臣用的是仿古素笺信封装银票装,其细微末节考虑甚周,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给大清实际掌舵人慈禧太后送礼,李鸿章更是别出心裁。因外运开平矿煤,李鸿章修建了二十余里长的唐胥铁路,未料受顽固派的诋毁,只能用骡马作动力牵引。赶上慈禧太后生日,李鸿章就以礼贡的名义,借西苑拓建之机,修建了三华里长的环北、中、南三海小铁路,还专门从法国进口了豪华机车及六节车厢。慈禧太后喜好新鲜事儿,带着众大臣坐着小火车晃晃悠悠绕了一圈,感觉比乘马坐轿平稳多了。慈禧太后大喜,回头就点赞李大人会办事。

此后的一段时期,慈禧太后差不多每天都要坐小火车,往返于中海瀛秀园和北海镜清斋间,沿途一路赏玩风景,好不快活。有了此种切身体验,慈禧太后对铁路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很快就批准了李鸿章兴办铁路的奏折。

送礼给慈禧太后,要紧的是赢得一份欢心。慈禧太后最大喜好的是享受生活,别的大臣送金送银送珍宝,唯有李鸿章送上的是一种创意的游乐方式,正好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意,借此还解决了办“洋务”的实际难题。

礼投其所好,话又说得入心入肺,细枝末节处也考虑得细针密缕,这样,送礼人不会让人觉得生分,收礼人也不觉得降低人格,回头还得领了情、办了事,这就是送礼的最高境界,也是为官大清的第一等的学问。

摘编自作者博客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