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里的和谐社区
周居霞+托娅
“可爱的家乡啊,到处流淌着幸福的泉水;牧人的心啊,装满了对边防官兵的赞歌……”这是额济纳旗纳林高勒社区群众广为传唱的新牧歌。作者纳林高勒“牧人乐”艺术团成员巴格那兴奋地说:“是爱民固边战略让我们走向了新生活。”
纳林高勒社区紧靠著名的胡杨景区,家家办起牧家乐,统一制式的居民小院,蒙古族特色浓郁的门楼上面写着“胡杨人家”的门楣,给人特色鲜明、安宁静谧的感觉。“我们2006年10月接管这个社区,那会儿这里叫移民村,移民分别来自撤乡并镇前的5个苏木13个嘎查,环境脏乱差,盗抢案件频发,许多出租车司机都不敢到这里拉活。”纳林高勒边防派出所教导员金峰回忆说,“那时一个月要出警40多次。”
2007年3月,阿拉善盟边防支队将纳林高勒社区确定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试点。民警们发动居民分片组建25个联防组,形成治保会、治安联防队、组户联防三位一体的群防体系,并在社区安装电子监控探头和报警器,增强了对动态治安的掌控能力。
“刚搬来的牧民不懂城市生活,不交水电费,家里没人也不锁门,民警手把手教他们适应城市生活。”乌苏荣贵嘎查书记赵勇军见证了边防民警深入细致的工作。“为搞好环境卫生,我们挨家挨户宣传,一点一点地转变牧民的生活习惯。”金峰告诉记者。
为培育文明乡风,边防派出所与管委会多方协调筹资,建立警民文化活动中心和篮球场,引进国家“万村书库”等项目。同时,建立“三队一长”机制,由管委会、派出所、牧民群众共建“爱民、文化、维权”三个小分队,坚持每周办一场篮球赛、逢节办一场文艺演出;每个贫困家庭有人帮,每件纠纷有人管;派出所3名干警主动当起“编外家长”,资助困难、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在民警和党员带动下,群众自觉投入美化家园行动,粉刷迎街墙、清扫垃圾、平整院落、制作标语和宣传展板,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相互帮助的和谐邻里关系。
为帮助移民寻找致富门路,派出所积极引导他们发展第三产业,经常组织特色经营、种养技术培训,目前社区商业网点已由接管时的13家发展到73家。此外,派出所还协调中铁十一局为43名移民安排了就业。
自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以来,纳林高勒仅发生治安案件10起,没有发生刑事案件,2008年被自治区综治办命名为首批“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2015年10月20日,阿拉善盟在纳林高勒社区隆重召开创建平安边境暨深化爱民固边战略现场会,同时,自治区综治办将额济纳旗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旗”。作为全盟受表彰的41个创建模范单位代表,纳林高勒社区向人们现场展示了十年来爱民固边的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