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蓝天碧野下的家园

点击:0时间:2019-09-19 17:00:10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集森林、草原、湖泊、沙地、河流、湿地、火山、温泉、名胜古迹于一体。多年来,旗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立旗”作为治旗理政的根本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谱写了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的“美丽与发展共赢”新篇章。

生态立旗

绿色创建实打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什克腾旗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强化源头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以生态旗建设为契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创建国家生态旗被写进旗政府工作报告,定为全旗“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克什克腾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2010年,克什克腾旗对创建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成立了国家生态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形成旗、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制定了《克什克腾旗建设国家生态旗实施方案》《克什克腾旗国家生态旗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国家生态旗创建考核、奖惩机制,将生态保护指标任务按各职能部门进行分解,与各苏木乡镇、旗直相关部门签订生态旗建设目标责任状,将生态旗、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纳入全旗苏木乡镇、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生态保护和生态创建任务完成情况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

描山绘水

满园春色关不住

“十二五”期间,克什克腾旗建立完善了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相继完成了兴安银铅冶炼公司烟气提标改造、大唐国际煤制气动力锅炉脱硝等工程项目,实施水源地项目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等,推动镇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旗政府先后颁布5个禁牧令,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草畜平衡、封育禁牧、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53.3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总建设面积74.9万亩,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687.3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 8.97万亩。在修复治理的同时,克什克腾旗更加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现已成为内蒙古拥有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旗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占全旗总面积 25% 以上,受保护地区占48.02%。

此外,克什克腾旗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牧区环境为目标,重点推动了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以实施改水、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目前,全旗 14 个苏木乡镇(开发区)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

严守底线

美丽发展谱新篇

克什克腾旗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大转型,积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绿色有机农业、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生态工业、绿色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水平,正逐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生态工业、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如今,打造“绿色环保矿山”已成为矿业开发的主旋律。同时,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制度,调整和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打造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生产方式大转型为农牧业插上绿色发展的翅膀,共有32种农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无公害产品或有机产品认证。生态旅游业的道路越走越宽,16亿元专项投入极大改善了全旗旅游基础设施,7000 多万元宣传营销资金有力提升了当地旅游的知名度,旅游业成为克什克腾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富民强旗的支柱产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