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领导人礼单上的中苏分合

点击:0时间:2019-10-01 03:01:44

“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菜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冬笋五百斤,西湖龙井一吨,湘绣被面三十条,枕套六十个……”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从此,社会主义阵营中这一对大国,开启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两国互赠的形形色色的礼品,也是中苏关系起伏演变的写照。

50年代初:送五千斤大葱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菜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冬笋五百斤,西湖龙井一吨,湘绣被面三十条,枕套六十个……”

这次访苏实际目的是与苏联谈判,签订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公开的名义却是给斯大林祝寿。毛泽东还为斯大林准备了一系列生日礼物,包括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全身像、景泰蓝茶具、康熙青花大瓷花瓶等,既有以斯大林个人形象为主题的艺术品,也有帝王享有的奢侈品。

祝寿活动后,斯大林对条约事宜避而不谈,毛泽东很恼火。他后来回顾那次出访:“我在莫斯科整整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很不好受……他们让我参观,我不去,不答应签订同盟条约我哪里也不去。这样僵持到了1950年元旦那一天,斯大林才同意订同盟条约。”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回国,火车上载着大批苏联回赠的礼物,其中两辆吉斯小轿车最为贵重,是斯大林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送给毛泽东的吉斯115是装甲加强版汽车,能阻挡子弹和步兵地雷。

50年代中期:提前一年备礼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1954年9月29日他应邀访华,带给毛泽东一件金镶宝石首饰及孔雀石首饰盒,但价值比不上他带的另一份大礼——10月12日,中苏发表联合宣言:苏军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将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交给中国;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为中国提供五亿二千万卢布长期贷款……中苏“蜜月”达到高潮。

赫鲁晓夫想做社会主义阵营的龙头,急需中国支持。1957年11月2日,应苏联再三邀请,毛泽东率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中方提前一年就开始筹备礼物。国礼共10份,除象牙雕刻北海全景、清代青花瓷器之类的艺术品外,最具特色的是“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共27件,一方面表示对苏联的感谢,另一方面显示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毛泽东被安排住进克里姆林宫中最豪华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寝宫。第一次访苏时,毛泽东因睡不惯弹簧床、用不惯马桶而发牢骚,这一次床垫和厕所都按毛的习惯进行了改装,可见苏联方面颇花了一番心思。

60年代初:杨尚昆质疑礼太重

1957年11月20日,中国代表团离开莫斯科,临行前苏联人送来大颗粒的鱼子酱,是苏联特产的奢侈食品。回国后的一天,毛泽东请身边工作人员吃饭,他指着桌上一小碟鲜红饱满的鱼子说:“你们都来尝尝,这是社会主义的鱼子呢!”这种鱼子腥味重,有人用筷子挑了一点放进嘴里,当即表情纠结。“掐(吃)不下就不掐嘛!”毛泽东的湖南乡音逗得在座的人都笑起来。此时,中苏之间的诸多矛盾也到了无法强咽的临界点。1958年7月和9月,赫鲁晓夫先后两次来华,在核潜艇、中印边境冲突等重大问题上,双方甚至互相指着鼻子质问。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同中国签订的304个合同,中苏关系降至冰点。11月,莫斯科举行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刘少奇带团参加。外交部依照前几次访苏标准制定了礼单,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批示:“一、我们多次送给兄弟国家负责人的礼物,都是些不适合个人使用的大件艺术品,使受礼人处理起这些东西困难。是否还可以再想想有无其他的东西可送?二、各级礼品的价值是否偏高?可不可以减少一些,由刘少奇同志访问开始,树立一个亲切、朴素的作风?”最终,送给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礼品是:男女大衣料各一块、西服料两块、绸一匹和茶叶四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持续交恶。直到1982年至1984年,苏联三任领导人相继逝世,经中方三次“葬礼外交”铺垫,中苏之间的坚冰才逐渐融化。

(源自《生活日报》)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