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土地:点击鼠标就能当“地主”
韩玮
今年以来,在“无所不能聚”的阿里巴巴旗下团购平台聚划算上,一个名为“聚土地”的项目蹿红。
所谓“聚土地”,网友只要点击鼠标就能买下一小块土地当上“地主”。这个“地主”拥有在一定期限内决定农地里种植什么作物的权利以及这些作物的所有权,并可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其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尽管目前法律还处于胶着状态,但关于土地流转的尝试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此前的尝试包括探索土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尝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以及利益分成方式等。
而“聚土地”的尝试将土地流转和电子商务结合,给市场带来不小的惊喜,也让这项目获得不少地方政府以及商家的垂青。
因为市场广阔,“聚土地”项目联合发起单位之一的章新光团队甚至自建了一个“聚土地”网站,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打造订单化时代的农业经济。
“一号文件”催生创意
尽管在阿里巴巴眼里,他们只是“聚土地”平台中的一个商家,但章新光认为,“聚土地”的创意源于自己。
章新光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伏岭镇湖村,家境普通,只读了一年初中便进城务工,做了木匠。
在城里的时光,章新光常常看到有人颇为自豪地跟朋友分享:“这是我乡下亲戚带来的土鸡蛋,还有米,一点农药也没有,城里买不到的。”
“时代不同了,既然城里人需要新鲜的蔬果,不打农药的粮食,那么,只要约定一个价格,农民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特供服务。”章新光告诉记者,在几年前,他就有了“将农村资源通过电子商务向所有城市人口进行分享”的念头。
3年前,章新光回到绩溪。地处人口输出大省安徽,绩溪面临较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农村土地闲置的状况。章新光一度挨家挨户做工作,希望乡亲们能把闲置土地流转给他,由其盘活。但是却遭到了县里各主管部门的反对。
按照章新光的陈述,今年1月,一号文件下发后,他通读全文后顿觉“机会”来了,因为这份文件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鼓励农民搞家庭农场、鼓励人们投资农村。“文件全文总共八方面33条,我的构想能够匹配其中的17条。”章新光说。
“我们马上找到聚划算谈合作,阿里巴巴很支持,认为这个项目可能改变中国农业,或者部分改变中国农业的思维。”章新光回忆说。
今年3月13日,聚划算推出“聚土地”的首期团购。“章新光闹革命闹了三年总算闹成功了。”章新光说,老家的左邻右舍都这样说他。
不过,阿里巴巴方面另有一番解释。在阿里巴巴看来,章新光团队只是选项之一。
11月28日,天猫公关部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聚土地”是聚划算做的一个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项目,章新光的电商参与了这个项目,而且第一期确实是在他们那里做了试点。
这位公关表示无法回答“聚土地的想法究竟来自于谁”这个问题,但她表示,“聚土地”必须在互联网上通过聚合的力量来做,如果只有商家,或者单纯是聚划算,谁也无法单独完成,但聚划算有无数商家可以选择,而对于商家来说,必须与聚划算合作,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人在蠢蠢欲动
不管“聚土地”的创意来自商家,还是平台与商家的共同智慧,第一期团购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时如期上线。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农民将土地流转至章新光的电商公司名下,由其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而淘宝用户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与此同时,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收入,还能领取工资。
事实上,首期“聚土地”很难说是一次让人愉悦的购物体验。比如,4月中旬,章新光组织团队发送第一批蔬菜,3000多个包裹一下子涌进黄山仓库,由于当地运输能力有限,大批蔬菜被积压;而又因为物流公司缺乏农产品包装的经验,这些蔬菜包裹贮藏到第三天便泛出臭味甚至流出水来,于是,绝大多数时蔬没运出仓库就被迫销毁。
“刚开始,物流确实出现了一些状况,主要在打包、包装和运输环节,因为章新光团队雇用的打包工人主要是当地留守的农村人口,他们对物流包装完全没有概念和经验,就是简单地一裹,自然,这些包裹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也就不堪入目了。”一位知情的天猫小二告诉记者。
对此,章新光并不讳言。“前三个月,我们一直在亏,因为大量的包装都出现了破损。”而对于用户,只要对方表示蔬菜不新鲜,章新光就要求重新发送包裹,反复重发,发到用户满意为止。
9月底,“聚土地”第二期开团,土地的范围扩容至安徽芜湖、绩溪,浙江诸暨,江西婺源,海南三亚,重庆巫溪,北京延庆以及吉林通榆七省八地。
赶在第二期启动之前,章新光从德国进口了一整套包装设备。据其介绍,这套装置可以保证打包好的蔬菜在七天之内新鲜如初。
章新光认为,经历首期的测试和调整后,第二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一期3500个用户,满意率接近80%,而第二期5000多用户,到现在为止,差评只有6个。”
与此同时,上述天猫小二认为,“聚划算一直希望做一些能够真正改善民生的事情,比如此前的聚蕉行动,而这段时间,我们集中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几乎免费地推动了‘聚土地项目。”
“在‘聚土地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多商家都想参与其中,我们一方面欢迎他们,另一方面也在甄选各类商家,后期可能会有更多商家入场,其中会有一个PK的过程。”前述天猫公关人士告诉记者。
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
今年8月,章新光组建了浙江侬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侬联电商” ),主要产品为“聚土地”平台,即域名为jutudi.com的网站。网站信息显示,“聚土地”网是全国首家订单农业交易平台,合作方法包括农业众筹、商家入驻以及地方馆三种形式。
据介绍,商家可以在该平台上开设店铺,开展发布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农业众筹、农业股权合作、农业资金贷款及销售优质农产品等电子商务活动;利用平台相应功能展示农村农业信息、农业物联网、农业生产体验、溯源查询管理、需求反馈、农产品生产信息等元素。
章新光表示,“中国订单化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农民不应再像过去那样靠天吃饭、靠市场买东西,我们希望,中国的每个村子都能来做‘聚土地,都能按照我们的模式来做农业”。
其实,自2009年网易CEO丁磊开始养猪,中国商界进驻传统农业的序幕就已拉开。2011年2月,京东老板刘强东说要回老家种植无农药无污染的大米,并于当年9月在京东商城中开卖。随后,柳传志种植猕猴桃,潘石屹开卖苹果。
这些行为背后都藏着类似的逻辑:打造更为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或者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这也是阿里巴巴的期望。在此前双十一的公开活动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就曾表示,农村电商将是阿里未来重点关注的三大领域之一。“我希望通过网络,帮助农民把农产品以应有的市场价值卖到城市里去。而城市人口需要大量的农产品,此种需求已越来越旺盛,所以,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