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裕禄事迹是如何被发现和宣传起来的

点击:0时间:2019-10-15 20:21:31

刘立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在这三位书记中首屈一指的就是焦裕禄,另外两位是林县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

焦裕禄是当年感动全党、闻名全国的“县委书记好榜样”,他的名字在“文革”前就传遍了神州大地。这位当时兰考36万百姓的“七品父母官”仅仅在兰考忘我奋斗了一年零五个月,就不幸英年早逝了。他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作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他的名字是那个激情燃烧的艰难岁月的精神符号。在焦裕禄名字的背后,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本文讲述的就是河南省委如何发现和宣传焦裕禄典型事迹的故事。

焦裕禄领导有方,非常出色

焦裕禄是在中国共产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无数工农干部的典型代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个在河南省洛阳市立项开工。当时,从全国抽调了大批精兵强将参加了工程建设。时任郑州市共青团市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就是在那时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的。他先后担任过该厂的调度科科长、第一金属加工车间主任。当时,担任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是纪登奎。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刘建勋去洛矿检查工作时,发现焦裕禄管理的车间工作非常出色,这让刘建勋印象深刻。

1962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和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河南视察,刘建勋代表省委向他们汇报了精简下放和生产救灾情况后,专门列出了25个重灾县,提出:由于当地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加之一系列政治运动后,当地领导力量元气大伤,格外缺乏干部,请示从城市机关和重点企业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加强贫困县的领导工作。最后经李富春、陶铸批准,河南省委从洛阳的各大厂矿调回了25名得力干部,以加强对重灾县的领导,焦裕禄榜上有名,不久被派往了开封地区。

1962年6月,焦裕禄担任了尉氏县委副书记。12月,由于表现突出,他又被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处任第二书记,负责主持全面工作。

“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焦裕禄赴任前,省委组织部的同志明确告诉他: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在思想上有接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面对“三最”,焦裕禄的回答是:“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焦裕禄一到兰考,他就把消极阻止灾民外出逃荒的“劝阻办公室”改成了向老天爷宣战的“除三害办公室”;他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豪言壮语激励干部、农民和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并树立了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四杆红旗”,即“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作为全县人民的榜样;他默默地为困难户帮工,让困苦百姓交口称赞;他公私分明,不允许子女白看一场电影;他一贫如洗,至死都没来得及还清探家时欠战友的200元债务……

1963年3月,分管农业的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到兰考视察,焦裕禄向他汇报说,兰考县已连续几年受灾,1962年又遭到内涝、盐碱、风沙的袭击,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少干部丧失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兰考。灾民已到了住无房、食无粮的地步,不少生产队的干部为了让灾民活下去,就带头外流,刹也刹不住。

何伟听完汇报后,便让焦裕禄陪同察看了80多个大小风口以及沙丘和低洼盐碱地,随后他对焦裕禄说:“兰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三害,就要针对沙、涝、碱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他还提醒焦裕禄: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就没有尽到责任。焦裕禄则表示:“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杀出一条血路解决这个问题。”临别时,何伟拉着焦裕禄的手说:“救灾如救火,人命关天哪!有你这样的干部,我们就放心了,有什么困难省委、省政府会帮你们解决。”接下来,兰考县委和全县人民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很快投入了战胜“三害”、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战斗中。

4个月后,何伟于7月中旬再次来到兰考。他看了兰考县委全面治理沙、涝、碱的规划模型,又亲自到仪封、三义寨、张君墓、固阳、南彰等公社实地考察。他看到了三义寨搞的作物“三蓬楼”(即上面栽树,中间压条子,下边种花生)以及仪封园艺场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看到了南彰公社坑坑有藕、荷花满塘,何伟高兴地说:“兰考的面貌真的变了!”他在县委会上赞扬道:“你们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外流人口也大大减少了,干部思想稳定了,生产有了起色,兰考人民是有志气的,照这样干下去,不出三五年,兰考会大变样,那时,火车来来往往就不会拉你们外逃的人了,而是向外拉你们的木材、花生、大枣了。”

何伟回到郑州后,向省委常委们详细介绍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惊人成绩,大家认为焦裕禄是位有理想、有干劲、有水平、又能埋头苦干的好干部、好“班长”。经过讨论后,省委正式任命焦裕禄为兰考县委第一书记。

1964年春天,何伟第3次来到兰考,他看到泡桐树郁郁葱葱,沙地栽上了紫穗槐,盐碱地里挖了排碱沟,防治“三害”已初见成效。可是焦裕禄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何伟让焦裕禄一起回郑州治病,还指示有关人员:一定要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治好他的病。

5月14日,焦裕禄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42岁。

改变会议议程,学习焦裕禄

1964年5月22日,兰考县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会议期间同时为焦裕禄举行了追悼大会。

此时,河南省的沙区造林工作会议正在百里之外的民权县举行。大会上第二个介绍的就是兰考的经验。发言者是当时的兰考县委副书记。他除了介绍造林防沙、翻淤压沙的情况和经验外,重点讲述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以及焦裕禄同兰考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会议规定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一个小时,他一口气讲了两个半小时,感动得全场一片哭声。主持会议的副省长王维群也和全体与会者一样,听得十分激动。接下来,王维群宣布改变会议的议程,暂停其他同志发言,专门学习和讨论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endprint

报道会议的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凭着职业敏感性,当即进一步深入了解了焦裕禄的事迹,并向分社领导做了汇报。

8月29日,兰考县委向河南省委递交了8000字的《关于在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中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报告引起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的高度重视,省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向模范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通知》。

9月7日,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鲁保国、逯祖毅在副社长张应先的带领下,深入兰考对焦裕禄的事迹进行采访。众多知情者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记者很快就写出人物消息上报给了新华社。

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的显著位置刊发了《在改变兰考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的专题消息,文中特别指出“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已故前兰考县委书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11月22日,《河南日报》也全文干U发了该文,并配发了社论《学习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随后,《河南日报》又专门开辟出《学习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专栏,每周一期,连续刊发了14期。1965年2月,《河南日报》发表了《焦裕禄啊,兰考人民怀念您》作为专栏的结束文章。

彭真同志拍板发表文章

1966年2月7日,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周原、冯健等人执笔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引发了强烈反响。

2002年,穆青回忆发表这篇文章始末的时候说:

我们写焦裕禄的文章是在1 966年初。焦裕禄的事迹,我已经在新华社里做过报告,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但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发表,怎么发表,我不敢做主。因为那个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人们已经被搞得有点紧张了。

这篇文章里,我们担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兰考的灾荒敢不敢写,困难时期没饭吃、逃荒,这个事情敢不敢写?我是大胆地把它写出来了。不写困难,不写灾荒,焦裕禄的事迹、精神就写不出来;写了这些就是暴露黑暗面。在这个问题上我拿不定主意,但我还是大胆地写了。我说,如果不让发表,就算了,就不要发表。要发表就不能把灾荒情况删掉,否则,这个典型就没意义了。第二个,我没写阶级斗争,一句话也没说。那个时候就是强调阶级斗争。但是我没有写,因为在焦裕禄那个地方没有搞阶级斗争,逃荒要饭能算是阶级斗争吗?不能算是阶级斗争,只是一些群众觉得困难,想离开那个地方。但是,这不能上升到阶级斗争。应该实事求是,没有就是没有,不能瞎写。这篇文章我们采访了半个月,稿子改了7遍,在兰考的三级干部会上宣读过,所有事实都认真核实了。

当时新华社社长是吴冷西同志,他也觉得这篇文章如果不发表真是太可惜了,这个典型太感人了。但是要发表,对于上述的两点,他也拿不定主意。这需要请示中央领导同志。他去找了彭真同志,彭真同志看了后,拍板了。怎么谈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是彭真同志拍板的。他当时是书记处书记,中央日常的工作都是他管的。他一拍板,我就敢发了。

随着长篇通讯的发表,焦裕禄的名字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但是斗争却并没有因此终止。有人趁机大肆污蔑焦裕禄,无端指责该文章“不讲阶级斗争,只讲生产斗争”,甚至还攻击主创人员之一周原“是个摘帽右派,应该把他赶出兰考”。

穆青和周原很快就给河南省委写了一个情况通报,省委立即召集开封地委和兰考县委的领导赶到郑州汇报。

一天后,时任兰考县委书记在省委会议室里放了第一炮:“焦裕禄是个好同志,但他改造兰考的计划才开了一个头,他就死了,后面的任务大着哩,我可没本事给他填这个坑。”说完,他再次重复了兰考“灾、难、病、苦、死、逃……”的所谓三句话、六个字,随后又把向省委素要物资的报告递给了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

等所有人的发言都结束后,刘建勋开始讲话。他说:“目前,学习焦裕禄精神有三种情形:一是悲痛万分,认真学习,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工作计划;二是黄河里尿泡尿随大流;三是不但不好好学习,还制造流言蜚语,说焦裕禄的坏话,干扰新华社的工作,制造麻烦添乱子。焦裕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你们倒好,一张口就是500台机器、100万元钱、50万公斤粮食,省委没这些东西给你们。你们说焦裕禄的计划才开了个头,省委认为这个头开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开头就不得了!按你们说的,马克思也算不了什么,他支持的巴黎公社只有几十天时间就被反动派打垮了。可是巴黎公社的精神却永放光芒。如果焦裕禄的计划都完成了,要你们去干啥?躺在人家功劳簿上享福睡大觉?”

正因为时任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的坚决支持,焦裕禄的事迹得以继续在神州大地上传播。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

“文革”初期,一些对焦裕禄心怀不满的人起来造反,进行反攻倒算。在他们的操纵和煽动下,上万册宣传焦裕禄的书籍、刊物或化作灰烬,或变成纸浆,有人还扬言要扒焦裕禄的墓。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四杆红旗”也被宣布为“修正主义的黑旗大队”。大批当年跟随焦裕禄战天斗地“除三害”的县、公社、大队干部和群众被游街示众。1967年初,共计有1200多人被抓进了监狱。再后来,被焦裕禄树立的“四杆红旗”的带头人中有三位被迫害致死,另外一人被开除公职、清洗回乡。许多焦裕禄的战友和下属都遭受了不白之冤,他们当中,不仅有县委领导同志、机关一般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还有社队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群众,而受到株连者更是难以计数。

在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就连宣传焦裕禄的新华社记者们也都个个在劫难逃。穆青于1966年8月被打倒,成了“走资派”。另据周原的夫人陈健(她本人也是新华社驻河南分社的资深记者)回忆说:“当周原为了焦裕禄这篇通讯要拉到兰考批斗时,已经到了火车站,被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闻讯阻止了,否则周原也可能早已成为乱棍之下的冤魂;省委副书记纪登奎手中有一批被保护的干部名单,周原和我有幸在这批名单中,当我们遭难时,一辆吉普车开到我们屋门口,把周原和我抢走保护起来……”

甚至宣传焦裕禄精神的窗口和阵地——焦裕禄事迹展览馆自1978年至1990年,也被人强行下令关闭,而这一关闭竟然就是漫长的12个春秋!

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和他那一代人的。党也是不会忘记焦裕禄和他那一代人的。1991年,江泽民在视察兰考时,亲笔写下题词并向焦裕禄墓地敬献了花圈。1994年,胡锦涛在兰考纪念焦裕禄逝世3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视察后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就为全党、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和学习焦裕禄精神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动情地讲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5年前我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事迹展,今天来再次深受感动,引起心灵的共鸣。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编辑

杨琳)

(作者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退休干部)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