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驯服”Uber

点击:0时间:2019-10-26 14:47:43

陈洋

软银将占股15%,成为Uber最大股东

1月19日,软银财团以48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Uber 80亿美元的股份,又以700亿美元的估值向Uber投资了12.5亿美元。至此,联合财团将持有Uber17.5%的股份,其中软银将占股15%,成为Uber最大股东。同时Uber董事会还向软银承诺,将在2019年启动IPO进程。

这轮备受关注的交易从去年7月就传出风声,据最早爆料的《华尔街日报》称,软银与Uber当时正就数十亿美元的股份进行接触。彼时的Uber正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沼中,内部,创始人卡兰尼克受接连不断的丑闻影响(公司内部性骚扰、性别歧视、违规操作等),在董事会的压力之下被迫辞去CEO的职位;外部,Uber不仅面临司机对日益上涨的“抽成”比例的抱怨,还遭遇谷歌等公司的法律诉讼。

软银财团的收购计划被认为是去年8月走马上任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提出的“Uber复兴方案”的关键一步。软银方面交易完成的前提是“必须收购至少14%的Uber股票”,但双方在报价上的“拉锯战”显然并不顺利,就在去年10月,软银及其他财团投资者就迫使Uber股东签署一份反共谋协议,要求Uber股东不得相互讨论他们买进Uber股票的价格。软银还放话,如果协商最终失败,将转投Uber在美国的最大对手Lyft。

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新投资者的投资结构背后“要约收购”部分的估值价格,按照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的结果,软银财团是以“48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老股”,折价后,软银财团对Uber的实际估值约为54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Uber将“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独角兽”的称号拱手让给了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让其品尝失败苦果的对手——滴滴出行,后者在2017年12月以“56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投资方就包括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和软银。

而对Uber来说,此轮交易背后改变的并不仅仅是估值的数字,还有创始人卡兰尼克的愿景,即“everywhere, for everyone”(带所有人去他们想去的所有地方)。虽然早在2016年,Uber就将曾被其称为“最重要战场”的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滴滴;2017年又宣布与俄罗斯企业Yandex合并在俄罗斯及周边东欧五国市场的打车业务;局部的收缩并非全貌,Uber依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非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在印度、东南亚与本土竞争者Ola Cabs、Grab Taxi的竞争中,依然深陷“补贴”泥沼。

新的大股东的入局可能让战局骤变。在软银庞大的出行版图上,更倾向于支持本土创业者的软银显然不能容忍重复无谓地“烧钱”。

对于软银来说,在其早早布好的出行棋盘上,Uber也许是重要的一子,但也仅仅是一颗棋子。

早在2014年底,软银就陆续对当时Uber的两家竞争对手Grab Taxi和Ola Cabs分别投资了2.5亿和2.1亿美金。当时美国媒体BuzzFeed对多位打车软件公司高管的采访称,“日本软银集团正在推动多国的打车租车服务商,组建‘全球性反Uber联盟,通过共享打车订单等方式,阻止Uber垄断市场。”而当时,Uber还是那个由卡兰尼克掌舵的 “不按常理出牌的野兽”,“极富扩张性和进攻性”。不知如今终于将Uber“驯服”的软银是否还有意将“联盟”思维进行到底。

世事变迁,当年被视作“行业公敌”的卡兰尼克在四年后已经离开了他一手创立的Uber,据他的朋友透露,这位曾经好斗的创始人在离开公司半年后一直努力让自己重回忙碌的状态,最近创办了家族办公室,花了很多时间在洛杉矶陪伴去年在一次水上事故中受伤的父亲,还打算将套现的14亿悉数投入一个筹建中的慈善基金会。

根据美国媒体Fortune报道,这次收购交易中,卡兰尼克以14亿美金的价格出售了手中约三分之一的Uber股票,虽然剩余的70%的股票仍然占Uber总比例的6%,但毫无疑问,他已与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渐行漸远。endprint

标签: 软银 尼克 估值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