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河工程”有望跨区域空中调水

点击:0时间:2019-12-19 13:35:31

梁福龙

“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缓解黄河和部分内陆河水资源短缺问题。

“‘天河工程一旦成功,有望实现跨区域空中调水,构建南水北调‘空中走廊。”“天河工程”领衔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在“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上说。据报道,“天河工程”这种天基跨流域调水新模式,或将有效改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9月9日至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十位“两院”院士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参加。该科研项目由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联合团队主持,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

王光谦介绍,观测结果显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可在中国三江源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实行空中调水,改变云水资源在两个流域间的转化,以增加黄河流域的降水量。这种天基跨流域调水新模式被称为“天河工程”。

“我们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王光谦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引述的权威监测报告显示,近30多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河流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据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2025年将有可能面临物理性缺水。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但西线工程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等原因,尚处于论证阶段。“因此,寻找和探索新的水资源调控理论和方法势在必行。”王光谦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认为,“天河工程”及未来南水北调“空中走廊”的构想,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国特别是北方经济社会发展。

他说,“这种新方案,对于改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开拓黄河流域水资源来源,对于保护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及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腾飞具有重大作用。这项工程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缓解黄河和部分内陆河水资源短缺问题。

“天河工程”团队成员、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魏加华介绍,“天河工程”团队现在已经开展了云监测卫星及星座初步论证、地面实施系统初步构想,针对云水资源监测需求完成了有效载荷需求分析及卫星初步方案,开展了采用火箭、导弹实现中远程人工降雨实施方案的研究。

摘编自“观察者网”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