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强化群众性 精心构筑妇女家园

点击:0时间:2019-12-31 02:21:41

缪志红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属性。中央和江苏省委相继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下发工作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明确根本遵循和职责使命,把强化群众性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把握妇女工作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更好地组织动员妇女群众,教育引导妇女群众,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使妇联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最可依靠的助手,成为妇女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最广泛、最紧密地把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承担起引导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组织引领广大妇女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建功立业。

突出优质服务,努力增强妇女群众的幸福感,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围绕党政大局和妇女需求,努力提升妇联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坚持将更好地服务妇女作为重要目标,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找准契合点,切实履行服务职责,满腔热情做好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各项工作,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竭尽全力为广大妇女群众谋福送祉,增强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感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着力构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创业就业、增收发展是妇女最强烈的愿望和需求。近三年,全省妇联组织共开展技能培训45万多人次,组织1万多名女企业家为5万多名女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帮助30多万名妇女通过来料加工、电子商务等实现就业创业;建成127家“好苏嫂”家政服务门店为妇女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5万名妇女提供30亿小额贴息贷款,带动30多万名妇女就业致富。妇联组织要继续加强覆盖不同区域、不同妇女群体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落实小额贴息贷款、举办专场招聘和创业设计大赛等举措,为妇女创业创优营造优良环境。积极凝聚向上向善道德力量。建设和谐社会,妇女既是责无旁贷的主体力量,也是理所应当的受惠群体。两年来,各级妇联主动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联动,广泛开展“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激发广大妇女的爱国热情;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全省2万多个“妇女儿童之家”晒出家庭照片18.3万幅,举办家风家训评议会、最美家庭故事巡讲会5万多场,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传播中华美德的主阵地;广泛开展“与爱同行”、“和你在一起”等公益活动,发动120多万名巾帼志愿者和10.8万支巾帼服务队,真情服务空巢老人、贫困妇女和留守流动儿童。新形势下,妇联组织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手段,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有效激发妇女群众的参与热情,引导广大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扎实构牢维权维稳基础防线。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歧视妇女、侵害妇女权益的不合理现象,妇女妇联组织要紧贴妇女需求,着力探索源头维权、联动维权和实事维权,发挥好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妇女议事会、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家庭暴力告诫、人身保护裁定、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等维权机制的作用,打造平安家庭创建、婚姻家庭纠纷大调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妇女法制宣传教育等制度化、社会化维权的“江苏模式”品牌,促进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努力推进共建共享普惠机制。包括妇女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者,共享改革发展各项成果是妇女的天然权利。几年来,江苏全省各地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江苏省政府连续四年将关爱妇女儿童纳入十件民生实事,省妇儿工委每两年为妇女儿童办八件实事,农村妇女专项疾病免费筛查、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单亲贫困母亲帮扶等实事惠及全省500多万困难妇女儿童。各级妇联要在此基础上,加大争取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工作力度,推动“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高标准谋划制定,从政策源头上为妇女群众普受惠创造良好环境。

突出有效联系,努力增强妇女群众的亲近感,巩固妇联组织的生命之本。要坚持将紧密联系广大妇女作为重要课题,建立健全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制度、重大事项向妇女群众报告制度、工作成效接受妇女群众评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创新联系妇女的方式方法,着力打通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让广大妇女真真切切地看到身边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得到组织的服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组织设在妇女身边。扎根群众,融入群众,沉底到边,全范围全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是增强与妇女群众血肉联系的毛细血管。近年来,在坚持完善纵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优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的同时,各级妇联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妇女群众需求,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向社区网格延伸,向“两新”领域拓展,向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全省2万多个妇联组织,以及27个“网络妇联”、70多个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有效联系和凝聚起各界妇女群众。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推进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建设,抓紧谋划妇联组织机构改革,主动跟进形势发展和妇女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架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式,提高各级妇联机构的代表性,把更多普通妇女中的优秀人物吸引到妇联工作中来,筑牢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前沿阵地”,更好地履行使命、担当职责,更加广泛地把各方面妇女联系起来。阵地建在妇女身边。妇女活动阵地是把妇联组织无形工作有形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阵地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特点,既可以使妇联组织更顺利地贯彻党的要求,汇集妇女群众意愿,推进各项工作,还可以更便捷、更有效地为妇女群众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提供服务,是密切与妇女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省按照“十二五”妇儿规划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层次地全面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和活动阵地建设,已经建成覆盖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妇女儿童工作和活动阵地2万多个,为广泛有效地联系服务妇女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要在“建全”阵地的基础上,加强推进“建好”阵地,通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引入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资源,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和广大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大病求助、法律援助、家庭教育、婚恋交友、居家养老等服务。工作落到妇女身边。妇女群众的认可程度,是衡量妇女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开展妇女工作,妇女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只有坚持从妇女群众中来,到妇女群众中去,才能让妇女群众真正满意。要坚持从妇女群众角度设计工作,发扬在妇女群众身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把妇女群众参与率、受益率、满意率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把全方位技能培训举办在岗间田头,高质量权益维护开展在社区家门口,多角度宣传教育实施在邻里乡间,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妇女群众主动参与、争当主角,让妇女群众在参与中了解妇联、熟悉妇联,增进与妇联的感情。队伍走在妇女身边。自闭于机关大院,以会议文件推进工作,妇女群众不会与你做朋友。妇女干部只有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与妇女群众同坐一张凳,同喝一碗水,与妇女群众拉家常、聊闲事,妇女群众才会说出心里话,说出大实话,才能掌握妇女群众的需要,为科学开展工作、真正服务妇女提供正确依据。各级妇联要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倾情服务妇女群众,坚持实施村级联系点制度,常态化开展“千名妇女干部进千村”活动,组织引导各级妇联常执委、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巾帼志愿者、女大学生村官等踊跃到“妇女儿童之家”兼职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提升妇联组织活力。

突出能力建设,努力增强妇联组织的使命感,推进妇女工作的改革创新。坚持将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勇敢正视妇联组织中存在的“四化”问题,抓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时机,不断强化担当意识,深入推进思想教育、问题整改和体制创新,顺应妇女群体深刻变化,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妇女群众还不够广、不够深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谋划、推进妇联工作,更好地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凝聚妇女力量,贡献巾帼智慧。分层培训提升学习力。继续一着不让地在强化基层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上花力气,下功夫,提升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坚持做好每年对县(市、区)妇联主席、乡镇街道妇联干部、基层“两委”女干部、女大学生村官等进行轮训,帮助她们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创新思维。转变方式提升执行力。坚持解放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切实转变以往靠行政力量推动工作的思路,破除妇女工作妇联独自干,妇联工作妇联干部自己干的思维,认真总结省市妇联大力实施实践区项目、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基层成功打造了“苏馨港湾”等一批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的经验,以市场化、项目化、专业化方式,主动融入公共服务,推动政府解决面上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专业问题,科学设计具体项目,以小资源撬动大效果,放大妇联工作的影响面和辐射面,促进妇联工作创新开展。延伸手臂提升创新力。积极适应社会分工细致化现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全省130家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女性社会组织提供初期孵化、政策咨询、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指导和推荐优秀女性社会组织竞标政府服务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推进妇联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集法律政策咨询、女性素质提升、权益问题诉调、创业就业帮扶、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舆情收集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互动平台,打造“网上妇女之家”,通过互联网广泛便捷联系妇女群众,提供全天候多样化服务。

(作者系江苏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戴群英

标签: 妇女 妇联 群众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