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张海莹
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以来,抢抓机遇,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效益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用水,实现了耕地面积、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植被、科技含量五个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项目整合、产业升级、产业化经营和民生改善,充分展示了农业开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巨大成果。
抓项目上工程,打造高标准农田
乌拉特中旗位于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2013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4亿斤。前山灌区是全旗的粮食主产区,可耕地面积105万亩。多年来,由于水利设施老化,有灌无排或排水不畅,灌区内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达82万亩,占总耕地的78%,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于1992年,是隶属于财政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办紧紧抓住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及国家加大对产粮大县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力度两大机遇,积极争取和实施项目,以山前灌区为重点,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到2013年,累计投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2.42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97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8621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763万元,旗财政配套资金762万元,群众自筹3165万元(全部为投工投劳折资),改造中低产田28.8万亩,占全旗中低产田总面积的31%;扶持产业化项目13个,总投资883万元;争取林业生态等部门项目2个,总投资590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建设项目是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4年更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补贴产业化经营项目、部门合作项目等三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项目实施地点主要在山前灌区。按照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排灌配套的原则,进行了渠、沟、路、林、田综合治理,保障了农业经济持续、高效、良性可循环发展。现在,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到处呈现园林式农田建设的景象,受益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200元以上。
抓落实用实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农牧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农业开发中低产田项目顺利实施,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在项目选项、申报期间采取由村委上报乡镇,乡镇筛选后报开发办,开发办再根据竞争立项、择优选项的原则,选择出立地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区确定项目。二是在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期间,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区乡镇、村委,充分了解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乡镇、村委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使项目规划设计尽量符合当地实际,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乡镇的要求,认真考虑村委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和处理项目区以前的遗留问题,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做到让群众满意放心。四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充分调动乡镇、村和广大群众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
抓问题找难点,正视困难迎难而上
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旗立地条件比较差,农业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多,与临河、杭后、五原相比,改造中低产田亩均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目前,农业开发亩均投资已经由2008年的630元增加到2014年的94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群众筹资投劳的60元/亩,在项目施工中实际上无法匹配;再加上一些项目规划难度大,占地矛盾不能妥善解决,项目工程实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二是项目建成后在管护方面还存在不足。农业开发项目工程竣工移交给项目受益村委管理后,一些村委由于缺少管护资金和专业人员,特别是管护制度不完善,造成管护措施不到位,影响了项目工程长期可持续效益的发挥。三是项目区部分农民认识不到位,存在牲畜啃林和故意毁林现象。一些项目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防护林带建设投入高、产出低,效益不太明显。四是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实施的重点是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内容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实施地区为山前灌区,对苏木、嘎查的支持局限在依靠一些产业化项目和部门合作项目。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化项目、部门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积极争取草原建设项目,力争让全旗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受益。
抓规划理思路,明确目标开拓创新
今后一个时期,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结合“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工作实际,继续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一是加强规划建设,严格设计管理。根据全旗实际,制定2014至2017年项目规划,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库,力争每年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不低于6万亩,4年实施面积争取达到24万亩以上,项目总投资2.5亿元左右。二是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公开招标认真选择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中标工程量及图纸施工,加大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确保项目工程高质量完成。三是加强乡镇、村组配合,推行项目公示制度。采取竞争立项、择优选项的原则,从规划、选项开始就积极与乡镇、村组协调,认真筛选出实施项目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区。四是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形成优胜劣汰机制。项目竣工验收时,按照设计标准对项目区渠、路、林、井、管道、建筑物等逐一进行核对,凡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全部不予验收。竣工验收后,将选出6至7家工程质量优良的施工企业给予表彰,并在以后的项目招标中优先考虑,促使施工企业形成竞争机制。五是加强后期管理,做到“三个到位”。管护制度到位,制定出台项目工程管护办法等一整套制度;三级管护到位,建立旗、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切实加强项目区的监督检查和管护;管护权属手续落实到位,对项目区的路、树、桥涵、机电等设施登记造册,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权,充分调动所有权人的管护积极性。
抓开局保重点,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近期,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2014年的工作任务已经全面展开。
完成2013年尾留继建工程。2013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任务5.8万亩,项目总投资5365万元,项目实施地点为乌加河镇、德岭山镇和牧羊海农场,现主要尾留工程是道路铺砂和植树造林,2014年5月中旬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实施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4万亩,项目总投资604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34万元,自治区财政资金2581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38万元,旗级配套3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85万元。项目实施地点为乌加河镇联丰奋斗村0.8万亩、红光胜利1.1万亩,呼勒斯太苏木哈拉图嘎查0.8万亩,德岭山镇金泉村0.9万亩、乌北林场0.5万亩、乌镇0.9万亩、大圣0.8万亩,牧羊海牧场0.5万亩,德岭山镇节水配套改造项目0.1万亩。
实施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4个,其中龙头企业1个、合作社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94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0万元,自筹资金526.2万元。
配合水利部门实施狼山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1496.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自治区财政资金360万元,自筹资金96.91万元,项目将于2015年8月底前完工。
提前安排布置2015年各项工程项目的争取和申报工作,2014年9月底以前完成201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初步勘测设计工作,力争在10月初组织实施。
全面排查2013年以前完成的中低产田项目工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以来,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农发办及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也得到了各苏木镇(场)、村委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今后将继续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