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恐怖犯罪进入高发期

点击:0时间:2020-02-05 05:47:07

杨江

7月5日、7月11日,杭州、长沙接连发生了两起公交车纵火案,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心理恐慌,因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已经不止一次。《新民周刊》统计,从2009年至今的5年间,全国至少发生了7起公交车纵火案,其中最为惨烈的是2009年6月发生在成都的公交车纵火案以及2013年6月发生在厦门的公交车纵火案,前者造成27人遇难、74人受伤,后者造成48人遇难、30多人受伤。

杭州公交车纵火案目前已经造成32人受伤,其中15人病情危重,重伤者中包括纵火者——34岁的甘肃人包来旭,由于意识尚未恢复,目前无法得知他纵火的原因,但警方从他人口中得知,包来旭单身、孤僻,身患肺结核,曾流露厌世以及制造恶性事件扬名的念头。

纵观我国以往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案、爆炸案,可以发现多属于个人恐怖性质的犯罪,公众的恐慌不无道理,在自身管理上本就存在诸多安全漏洞的公共领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个人恐怖犯罪与恐怖袭击的双重挑战。

新的安全形势下,如何保障公共安全?

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滕五晓兼任上海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

犯罪有效仿因素

《新民周刊》:上一次采访你是在5年前,当时成都发生了公交车纵火案,当时你就提醒,我国公共安全将面临个人恐怖犯罪与恐怖袭击的双重挑战,如今5年过去了,不断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验证了你当初的判断,你怎么看待我们目前面临的这个形势?

滕五晓:我想,你们统计5年间发生了7起公交车纵火案,可能还是保守的。这些案件彼此之间当然是没有关联的,基本上都是个人恐怖性质的犯罪,原因多是出于对社会的报复,但这些案件的发生却共同反映出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至少可以说不容乐观。

这类案件这几年确实有高发的态势,我想,还会经历一个多发或者高发的阶段,当然,针对的领域除了公交车,可能还有其他,比如不久前发生在校园的劫持学生案件,从性质上来看,都属于同一类。

《新民周刊》:个人恐怖犯罪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特点?

滕五晓: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或多或少面临过个人恐怖性质犯罪高发的问题,只不过,他们现在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中国毫无疑问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也就是说,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面临社会转型的一系列问题,社会转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论社会的公正性、分配合理性、对资源的掠夺,社会体系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新民周刊》:国内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案,与美国校园的枪击案是不是具有相似性?

滕五晓:有相似的地方,包括采取极端行为的方式、手段、目的,针对的都是公众,不过,虽然都是公共安全事件,但深入分析美国校园枪击案与我国公交车纵火案,还是有区别的,美国校园枪击案多源自案犯家庭问题或个人心理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安全问题总体上还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案件的成因不同。

《新民周刊》:同样是个人恐怖性质的犯罪,为什么没有听说其他国家发生公交车纵火?

滕五晓:这是一个手段选择问题,比如在美国,由于枪支管理的问题,在社区、学校,使用枪支实施个人恐怖性质犯罪比较容易实施,而在我们这边,案例表明,对极端犯罪分子而言,公交车作案比较容易实施。

《新民周刊》:个人恐怖犯罪的选择手段是不是有效仿性,我们注意到,7月11日,长沙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纵火案,犯罪嫌疑人从广西来长沙,找不到工作,无钱生活,为了到监狱蹭饭,就在公交车上纵火了,据说犯罪嫌疑人是故意效仿了杭州案例。

滕五晓:效仿因素肯定存在,一个地方发生了炸派出所或街道办事处,你会很快发现,在别的地方也会发生,但是这也说明这些公共领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个人恐怖性质的犯罪很容易实施。

但是我要说的是,国内的公共安全管理并不比国外差。

《新民周刊》:这好像与一些民众的印象相反?

滕五晓:有些管理其实已经超出了国外,比如地铁安检,在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或者很少。

《新民周刊》:那么为何安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

滕五晓:我说过,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问题的多发阶段,发达国家相对而言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会比我们少。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当然,不是说必然会面临,我们就可以容忍,就可以寻找理由,既要看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更要想办法去阻止、减少问题的发生。

防范要更科学更有效

《新民周刊》:除了个人恐怖犯罪,我们的公共安全还面临着恐怖袭击的威胁,比如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

滕五晓:是的,恐怖袭击比以前要严峻,5年前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还只是一个分析,那时候并不多发,对大众来说比较远。但现在已经实实在在走到公众身边。

《新民周刊》:在这种双重挑战下,公共安全尤其是公交领域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直不乏讨论与建议,5年前,你就提了很多建议,但很多建议、忠告在实施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采纳,老的问题依然存在。

滕五晓:我们国家这几年其实已经加强了社会安全管理,但要意识到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

恐怖袭击有一个大的环境因素,比如国际背景,可以预料,恐怖袭击,即便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它仍然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加剧。

毫无疑问,要加强打击,公共安全管理必须更全面细化,做好预防、打击。反恐需要全面,需要全民参与,我注意到最近不少地区发动民众提供涉恐线索,进行奖励,要知道恐怖袭击尽管采用很多高新技术,但任然会留下蛛丝马迹,公共领域的所有参与者都要有反恐的意识。

《新民周刊》:情报系统的建立也很关键。

滕五晓:是的。当然,还要提高恐怖袭击发生后的快速反应能力,现在全国的巡警配枪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武装力量是必须要有的,这不仅是为了震慑,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迅速制服,避免更大伤亡。endprint

《新民周刊》:除了配枪,一些地区还采取了菜刀实名制、禁售散装汽油,这对公共安全到底会有多大的作用?

滕五晓: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当然要控制,现在很多危险物品在网上就可以轻易买到。但如果仅仅是针对恐怖犯罪或者恐怖袭击,这样的措施可能作用并不明显,刀是很容易得手的,根本不是问题,自己都可以去制造。我们要研究怎么在防范的方法上更科学、有效。

我们现在已经将恐怖袭击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构建反恐网络,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个人恐怖性质犯罪的压力,社会矛盾高发,不是毫无应对的办法。要分析哪些矛盾可以避免,可以减轻,对公共安全管理,应该采取措施把风险降下来、危害降下来、频率降下来。

刚才谈了很多控制,目的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有很好的处置,而现在谈的是,把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频率降低,比如,民众和政府的矛盾为何会发生?有些问题是没法解决,比如民众的无理要求,有些问题是政府处置矛盾的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如果源头不解决,问题还会多发。

个人之间的纠纷,法律可以解决的不解决,政府可以解决的,没

有得到解决,问题就会激化。

公共安全需要更多投资

《新民周刊》:有一段时间,校园门口的恐怖犯罪频发,后来校园安保措施普遍提升,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但个人恐怖犯罪针对的领域具有不确定性,而公共领域又很宽泛,这是不是给防范带来很大的困难?

滕五晓:个人恐怖犯罪针对的领域是不确定的,城市高度发展后,公共安全也变得相对脆弱了,因为关联性提高了,对公共安全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人口的基数在提升,稍微出一个事情,影响都会放大很多。比如你到地铁里,恐怕不需要实施恐怖犯罪,只要大叫一声可能就引发很大的恐慌,导致拥挤、踩踏。这就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构建更加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

所有的预防措施,首先要考虑到突发情况可能会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安保,当然,在有些国家比如美国地铁就不需要安检,因为已经进入社会矛盾相对平缓的阶段,但是我们国内,还处在高发时期,安全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度了,效率就体现不了。

上海地铁高峰时段每天900多万人次,这样大的人流量,你实施机场一样的安检肯定不现实。但是地铁安检肯定会有作用,对极端人员是一个很好的震慑,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控也很有效,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伤害。

第二,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非常重要,仅仅培训还不够,我相信绝大多数公司都有安全应急系统,但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得到很好的应用?

《新民周刊》:杭州、长沙这两起纵火案中,正是因为司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了车门、参与扑救,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问题是,现在的培训,存在一阵风的现象,针对的也多是内部人员。

滕五晓:对!象征性的演习是很容易做到的。以公交安全为例,我自己在上海开车都害怕,因为公交车会乱闯红灯,这些基本的安全措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灌输,你能寄望在紧急情况下,司机能正确处置?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有很高的素养与技能?如果自己都慌了,怎么保障民众减少损失?有效的应对非常重要。我记得日本大地震时,东京的商场职员第一时间有序疏导客户往外走,这样的职业技能素养我们需要加强。

《新民周刊》:此次杭州公交车纵火案后,有观点认为乘客不够勇敢,因为从犯罪嫌疑人倒香蕉水到点火有三秒钟,还是有机会挽救的,但所有人都躲,没有人冲上去,这对民众是不是过于苛责了?

滕五晓:勇敢地冲上去与犯罪分子搏斗,对民众的要求确实过高,民众不一定非要去阻止,但如何做到有序快速地逃离?这一次在杭州的案例中,很多群众冲上去营救,对减少伤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个进步,说明民众的应对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技高人才能胆大。

我们希望民众多具备一些应对能力,事件突发时,伤亡扩大还是减少,完全与此有关。平时要增强民众的实际应急操作能力,谈和做是不一样的。

《新民周刊》:这会不会增加我们的紧张感?

滕五晓:具有应对能力不是坏事,完全失去安全感也不必要。要认识到,社会问题还会高发,我们需要加强公共空间有效管理,把精力放到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上。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公共安全非常重要。

《新民周刊》: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还有公共领域自身的安全管理,比如公交领域,每年夏季都会频发自燃事件导致伤亡,还有公交车超载问题。由于公益性与盈利性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公交车在安全设施配备上也动力不够,比如阻燃材料的采用,以及封闭式车厢的改进。

滕五晓:自身管理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从根源解决公交系统的问题,悲剧还会发生。

公共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可能还不到位,以公共交通为例,安全隐患很多,但我们很少去加强。去年,我到美国旅游,看到安全逃生窗、锤子都在醒目位置,扳手一弄,门就开了。但是我们现在一些老公交车没有做到,要么没有工具,要么乘客不知道往哪里砸,即便标有红点,但一旦燃烧起来什么也看不见,怎么砸?这时候也不会有人忙着找锤子吧。车窗有没有简易的设置,比如一推就出来,现在玻璃都是固定好的,一旦烧起来就像个闷罐。

当然,要更换一批车辆,从成本角度,可能任何一个城市都承受不了,不会一次解决。

《新民周刊》:需要更重视细节?

滕五晓:是的,以前过于侧重车辆自身的安全。其实很多公共领域都如此,我在日本考察发现,阳台之间很容易打通,便于火灾逃生,在美国一些高楼的墙外也有逃生通道。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更加安全、舒适、便捷。显然,我们需要在安全上增加更多投资。

链接:

近年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人为纵火

贵阳公交车起火6死35伤

2014年2月27日,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发生燃烧,造成6死35伤。事发时车上约有乘客50名,火灾发生后仅10余乘客及时从车上撤离。据贵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贵阳公安”消息,“2.27”贵阳公交车燃烧案为人为纵火。

厦门BRT公交起火致48人死

2013年6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共造成48人死亡、30多人受伤。嫌犯为厦门本地人陈水总。陈水总曾因低保被取消而上访,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

北京市9路公交车纵火案,无人员伤亡

2012年7月28日,北京一男子在公交车上点火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长沙机场大巴纵火案2死3伤

2010年7月21日,一辆牌号为湘A17281的机场大巴行至长沙机场高速公路6公里处时突然起火,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11人轻伤或轻微伤。

成都"6·5"公交车纵火案27人遇难74受伤

2009年6月5日,四川成都9路公交车在川陕立交下桥处发生燃烧,造成27人遇难、74人受伤。当年7月2日该案告破,系故意放火案,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已当场死亡。

福州公交车爆炸事件 嫌疑人厌世造成1死31伤

2005年8月8日,福州市一辆5路公交汽车行驶至东大路东街口车站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1人死亡,另有31人受伤。

爆炸案件

南京,公交车爆炸剩骨架,乘客全部逃生

2010年7月30日,南京迈皋桥附近一声巨响,一辆公交车爆炸。所幸车上乘客均成功逃生。

温州,公交车爆炸,16人遇难

2008年5月17日13时54分,发生在温州永中街道龙华村C区小路的一起车辆碰撞引发的疑似爆炸事故,死亡人数16人。

昆明,"7·21"公交连环爆炸案,2死14伤

2008年7月21日7时许,昆明市公共汽车公司54路公交车,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侧门附近发生爆炸,造成1死10伤。一小时后,另一辆54路公交车在昌源路与人民西路交叉路口附近发生爆炸,造成1死4伤。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