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与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苗枫林?潘鹏
1977年12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许多没有座位的人干脆站在走廊里等待。原来,胡耀邦即将到这里出席新部长见面会。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事件,因为它不仅仅与机关所有工作人员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更与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组织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在这里,胡耀邦在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开启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创办《组工通讯》
构建和推行一条适应新情况、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需要打牢理论基石,需要强劲的舆论导向。所以,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被提上了议程。
1977年12月26日下午,新部长见面会后的第11天,胡耀邦就召集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的同志谈话。谈话是座谈式的,他谈,大家也谈,很快消除了拘谨。
胡耀邦说:
研究室的任务,是代表中央组织部把涉及组织工作方面带有全局性的事件、经验、政策,向中央写出有分量的报告。
中央认为,当前关键是充实、调整各级领导班子问题。要使中央知道省市的调整领导班子哪个搞得最好,哪个搞得不好。及早弄清楚哪些组织、干部部门是多年来顶着林彪、“四人帮”干的,为人民做了好事,哪些是烂掉了的,如何及早调整过来。
关于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要先掌握情况,再研究政策,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平反冤假错案问题的许多政策界限,现在我们就要着手研究。
关于你们刚才讲到研究室办一个定期刊物的问题,我非常赞成。名字叫《组织情况反映》可以,换个新名字也可以,叫《组工通讯》。办就一定要办好,要办成党中央关于组织、干部工作的重要耳目。意思是说,帮助党中央既能听得见,又能看得见嘛!这个刊物,可以上送,也可以下发。遇有中央需要掌握的重大问题可以出“增刊”,包括各类干部统计,红军时期的干部名单、历次运动对干部的处分情况,等等。我们办这个刊物,既要有典型情况,又要有全面情况。这个刊物,由我审稿。争取1978年1月份出刊,可以先不定期,然后逐步定期出,一周一期。一期四页、六页,或者八页。
办刊物,就要写重大问题。现在的问题那么严重,不要抓着一些小是小非不放。
1978年1月17日,胡耀邦又召集研究室同志的几个人谈话,仍旧是座谈式。他主要谈了以下意见:
研究室的刊物不办则已,一办就要办好。内部刊物办好了,对一个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组工通讯》篇幅不要多,一期只发一篇东西,搞多了没人看。每篇4000字以内。重要的下面可以翻印。
要精心准备,把人选好,独立起来,直接归部长或一位副部长领导。今年3月出第一期。
关于刊物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现在还说不清楚。我们以创造性的工作去办这个刊物吧!我们的文章,像论文,又不像论文,反映情况,又不像一般的情况反映,因为我们是概括起来的东西。
先打出四五十个题目来。办得好,人家会催着你办。办得可有可无,不如睡觉。但你们也不要着急,我们再谈一次。
《组工通讯》的出刊时间,从1月推到3月,再推到6月,说明胡耀邦对创办组织工作理论刊物特别慎重的态度,也能从中看出他在做着深入思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撰稿人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要求。他要求储备几十个题目、十几篇文章才可“开张营业”。
在胡耀邦亲自主持下,《组工通讯》第一期终于在1978年6月1日出版了。一段时间过去后果然反响很好,大家感到组织、干部这个极其重要的领域中传来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声音。各省市的电话不断,中央新闻单位要求转载的电话不断。
这里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对问题的回答是全新的观念和务实的态度,而使用的语言一扫十年之“帮气”。《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相继加入转载《组工通讯》文章的行列。
1978年5月29日,胡耀邦还召集中央党校有关领导与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的几位同志一起,商谈《理论动态》《组工通讯》如何进一步办好。大家先说了一番想法后,胡耀邦说:
《组工通讯》不要办成《理论动态》的样子,题目小一点,两三年搞出一套组织工作经验来。
(要写一篇)《革命者要经常解剖自己而不要标榜自己》。有些人借揭批“四人帮”标榜自己,这不好。
还有几个题目请你们做:
《必须做事,不要做官》。批评当官做老爷的作风,要鼓起干劲地批。你们把那些当官做老爷的种种表现收集起来,抓住带倾向性的东西做文章。
《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任何照搬都是错误的,必须通过自己的消化。
…… ……
此后到胡耀邦卸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又多次找《组工通讯》和《理论动态》的同志谈话,内容涉及政策界限问题、内容质量问题等等,但更多的是具体题目问题。可以说,《组工通讯》创办后发表的前60篇文章,绝大部分题目是胡耀邦出的,绝大部分稿子是胡耀邦审定的,其中一部分文章的原始材料也是他批来的。
从经胡耀邦精心设计、大家反复推敲写出的一篇篇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在以极大的努力清算“四人帮”对组织工作破坏的基础上,胡耀邦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对新中国成立后17年组织工作“积弊”的反思和清理,以便尽快形成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形势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二、他把民主思想,尊重人、相信人的思想,向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进行着透析,并把这些观念上升为新时期组织路线、干部路线的核心部分。三、他用犀利的语言和动情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他把组织制度、用人制度的改革,寄希望于法制化的保证。否则,任何好的制度也会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