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见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点击:0时间:2020-03-18 01:46:20

侯德昌

廖静文是我国近代史上书画大师徐悲鸿的学生和夫人,她为徐悲鸿绘画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有幸与她三次相见,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20世纪初期,由于社会的诸多原因,中国画到了颓败的地步,徐悲鸿用实践和理论起到振兴作用,他以精湛的技巧和高深的绘画修养,将西画和国画结合,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巨幅作品,并且又孜孜不倦地创建了新中国美术学院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使中国美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也是一位受益者。

初见:徐悲鸿先生逝世后参观其故居

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信息非常闭塞,但是我酷爱美术,喜欢书画,那时我听说过徐悲鸿齐白石的名字,后来他们成了我的崇拜对象。1956年我考上了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堂课是素描,一位女老师授课,她叫权正环,刚从中央美院毕业,是徐悲鸿的忠实弟子。她秉承徐悲鸿的教学法,对造型要求甚严,画头像强调明暗关系,见面见块,不怕黑不怕脏,常以徐悲鸿的原话要求我们“笔不离手,画不离身”,激励学生勤画多画,一有时间就要动笔。徐悲鸿先生去世时,其夫人廖静文悲痛欲绝,权老师也忙前忙后,安排同学们轮流守灵,并安慰照顾廖静文,权老师对学生倍加关爱,很快安排我们参观了徐悲鸿故居及其画作。我没有见过徐悲鸿,能见到大师原作,并且有机会近距离看到廖静文,心中十分高兴。

徐悲鸿故居在北京站街路东,老式平房,但与一般的四合院不同,东西窄长,一排长长的北房和东房相连,像一把拐尺,南面墙高,西向开门,院中有盆景叠石,砖铺地面,有高低不齐的小花小草,显然都是主人休闲的作品。室内仍保持着徐公生前的布置,原汁原味,供人参观,由西边进屋就是徐公生前正在创作的主题画——鲁迅与瞿秋白的画稿,架在画板上。桌子、凳子、藤椅,连茶杯都是原物原位,大师好像刚刚离去,令人肃然起敬。紧接着旁边是国画《愚公移山》顶天立地地占满墙面,人物刻画得非常传神,看上去个个劲健无比,有炯炯迫人之势。又进一屋书架满堂,再进一屋是古书轴画,大小宣纸塞满了空间,廖静文一直耐心地讲解着,如同一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使我们大饱眼福。我对徐悲鸿的素描最为崇拜,在法国画的人体,面块分明,动态神情栩栩如生,此番前来没能看到素描,心中留下点遗憾,看到徐夫人廖静文的芳容,听她亲自为我们讲解,在我同辈中也实属不易。

再遇:“文革”中廖静文女士受迫害

在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美术系学习期间,梅健鹰是我们的老师,他也是徐悲鸿的学生。我们师生关系密切,我私下常去他家串门。

1966年,正值“文革”时期,一天晚上,我到梅老师家,正好碰上家有客人在座,我欲想回去,梅老师见状说:“德昌吗?进来吧!不是外人,是熟人,自己人,廖静文老师。”我立即恭敬地问好,屋内灯光较暗,我静坐不语,怕影响他们聊天。当我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廖静文衣衫褴褛,頭发被剪,面孔憔悴,往日的端庄儒雅,已经消失殆尽,面容全非,令人目瞪口呆。她的遭遇我不清楚,肯定是在跟梅老师诉说。接下来只听他们低声气愤地讲述着社会新闻,前几天红卫兵在工人体育馆召开大会,将抄家的古装戏衣搜集起来,全部焚烧,大火熊熊,让筱白玉霜、言慧珠、马连良、新凤霞、老舍等人,围圈下跪,拳打脚踢,恶语大骂,不少人命在旦夕,这些名人难以忍受如此凌辱,当晚有的就投河自杀。我听完他们讲完这段,就起身告辞。在回去的路上,我在思考,人在难处,与知心人聊天,如靠炉取暖,可以互相安慰。

十年浩劫,如急风暴雨,如汹汹洪水,不管是大家名家冲走了很多,廖静文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她幸运地爬上了岸。

劫后三逢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国家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奔小康指日可待,我辈白发,喜遇盛事。2009年国庆节时,我有幸参加国宴,乃平生之大事,万分激动,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与廖静文同桌,三十年后的天遇良缘,已是耄耋之年,廖静文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先开口问好,希望多聊几句,但见对方不知所措,说了一句“我耳聋”,难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划字问好祝福,颇为遗憾。

廖静文的后半生,为介绍和宣传徐悲鸿的艺术不遗余力。改革开放之后,她成功地在新街口北大街重建徐悲鸿纪念馆,使徐悲鸿的艺术思想永远活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

廖静文说:“我走错了道路”

对廖静文的二婚,社会上有不少议论,我听到一说是:早年徐悲鸿主办北平国立美术艺专时,有一学生叫黄大厦,留校任教,解放后是轻工业部的美术干部,他谈及,抗美援朝时,国内发起小学生给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热潮,徐悲鸿很重视,给孩子信上签了名,鼓励爱国热情,全国信件很多,以麻袋运到前线,任意分发,一战士看到徐悲鸿的签名信,异常兴奋,当宝贝收藏。志愿军回国后,退伍兵分配各地,这位有心者被分到北京音乐学院,成为干部,持信找到徐家被盛情款待。这位退伍干部年轻气壮,一表人才,廖静文其时青春犹在,对眼相视,心中生情。徐悲鸿去世后,两人喜结良缘,续度快乐人生,一桩好事无可厚非,决不可在苦海中观看贞节牌坊。这一过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是真是假权且算作版本之一,有好事者可以鉴定真伪。

十年后廖静文又离婚,恢复徐悲鸿夫人名誉。对此廖静文深感内疚,她说:“我走错了道路。”其实家庭的分散离合是属于正常现象,不是道德的沦丧,不为过错。廖静文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文人良女,不能以此贬低她一生的成就。仅以笔者之见作为小记。

责任编辑 沈飞德 章 洁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