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刊,朴素与谐谑
原画册
早晨5点,我爬起来,准备去离镇中心十几公里的山头看日出。我住的家庭旅馆是老式泰国木质民居,走起路来地板嘎吱作响,洗漱时我放轻了脚步,生怕惊醒了房东。家里的双子狗一早就蹲在门口,准备见人就黏上去。一只狗毛色黑白相间,叫Mi Panda(大熊猫);另一只黄色的忘记了名字——我不懂泰语,房东又不懂英文。从入住开始,房东婆婆每天笑嘻嘻地跟我拉家常,絮絮叨叨,尽管我一句都听不懂。也正是这些举动让我觉得自己住进的是远房亲戚家,而非异国他乡。
院门象征性地掩着,不出所料,约好的嘟嘟车没有出现。司机的名字读音类似“蛋”,于是我手机里有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名字。蛋没有来,我只好打电话用刚学会的几句泰语夹杂着英语告诉他我到了。要不是旁边小店的老板主动帮忙,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我的确切位置。
等“蛋”的时候,小镇依次排开的木门陆续打开,各家门前铺起长条的红地毯,居民们开始在地摊上整齐地摆放盛满食物、金光闪闪的容器。人们双手合十、拿着鲜花,双眼紧闭念叨着什么——这是布施供养的准备工作。伴随着遥远的钟声,身着黄袍的僧人就要来了。没等化缘的和尚走近,“蛋”来了。他的嘟嘟车和其他泰国人一样,挂满了饰物,插满了鲜花,车上还绑着个“Made in China”的劣质音箱。我坐上车,伴着带有老挝腔的泰语歌,和车上叮当作响的饰物撞击声,驶向山头。
在清刊,最值得玩味的,当属当地的木质民居。用长条窄木板层层相叠形成屋身,屋檐、勒脚几乎没有装饰。屋顶是缓坡,不知道从前是不是茅草质地,现在已经更新为金属瓦楞板。泰国气候炎热,催生了民居的“灰空间”,阳台、外廊、大屋檐下的休息区比比皆是。也只有在当地走一走,才能体会烈日当头屋檐下深深的阴影有多重要。这个国家的休闲氛围也渗透到了民居,哪怕是最普通的人家,都会在房前屋后种满花草,精心布置院落,摆上桌椅,经营自己的生活,其中不乏出彩的设计。与朴素的木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碧辉煌的佛寺,在全民信教的国家,哪怕这样一个边陲小镇都会有几处不容小视的宗教场所。显然佛教让这里的人们变得祥和、安宁,同时让这里的木屋、花园、街道也变得朴素、真实。
午后的清刊极其慵懒,烈日当空,屋檐下、阳台上随处可见打瞌睡的居民。一家小咖啡店索性立了个牌子,写着“在休息呢,下午3点回来”,3点路过这家店,上面的时间被划去,改成“4点”。看到这个有点幽默的牌子,我会心一笑,原谅了“蛋”的失约。夜晚来临,安静的街道变成夜市,两旁木屋勾勒出的空间变成长长的露天店铺,食物、饰物、工艺品应有尽有,像极了世外桃源。
Tips:
1.前往清刊可从泰国东北部的孔敬府或乌隆府搭乘班车,前往清刊所在的黎府,再从黎府汽车站乘搭当地巴士。
2.清刊沿湄公河而建,河边客栈、餐馆丰富,泰国当地节日会相对拥挤,建议错峰出行。
3.在清刊可选择骑车游览田园风光,也可租三轮摩托车前往镇外的山头,欣赏壮丽的云海日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