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赵丽涛:网络空间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点击:0时间:2020-03-26 21:18:12

就当前说,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注重网络虚拟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一是“阵地建设”与“议题设置”并重。纵观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历程,我们主要依靠抢占互联网阵地方式控制舆论走向,防止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和攻击。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迅速建立了官方主流媒体、政务“两微一端”以及政府机构的附属互联网公司等平台,新形势下掌握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应该注重“议题的设置”和“话题的引导”,通过提升网络议题设置能力增强意识形态舆论引导能力。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争夺的关键在于,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主动宣传引导,通过话题将网民吸引、聚集起来,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二是以法治思维推进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积极建构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必须注重依法治网,加强法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治理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依法治網。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复杂,境外势力以及一些“意见领袖”公然挑战党的方针政策,攻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了牟取私立或吸引眼球,编造不实信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危害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反主流意识形态,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威胁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的言论要依据法律严厉制裁。特别是应该加速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建设,健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规体系,依法治理涉及网络意识形态的反动言论、政治谣言、舆论暴力等问题。三是尊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规律,创新宣传方式。从受众视角而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不能“自说自话”、单向灌输,要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网民的利益诉求与接受习惯。一要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话语要紧贴现实,反映人们的利益诉求。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应该维护网民的切身利益,回应他们的现实诉求。二要做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范式的转换。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