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动力

点击:0时间:2020-03-26 17:44:16

张永军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是一个因京包线铁路的兴建而崛起的新兴草原城市。长期以来,城市格局以铁道为界,分为桥东桥西两个城区,囿于老虎山下一隅。境内林业先天不足,周围三座山曾经全属荒山秃岭,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大力实施植树造林使城市面貌有所改观,但由于树种尽是杨、柳、榆,冬季树叶凋零,城市便失去了色彩,草坪花圃更是难以见到。2006年以来,集宁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如今,老虎山、白泉山遍植绿树:油松、云杉迎风招展,刺柏、侧柏四季常青;乔灌木多姿多彩,山果树春华秋实;百里香、早熟禾染绿山野,雏菊、玫瑰争芳斗艳。路旁草坪、花圃依次铺开,垂柳婀娜、山桃秀丽,更有景天的花朵像洒了满地黄金钉。亭台楼阁、休闲运动场地散布在城市各处,掩映在绿荫中。来到集宁,真仿佛“人在画中游”。

集宁历来缺水,境内有条小河,平日里温顺驯服,然而每逢上游发山水,河水暴涨、横冲直撞,故被称为“霸王河”。2011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两级党委、政府启动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霸王河水库大坝及9项拦河工程,已蓄水近500万立方米。如今霸王河流域波光粼粼,风景怡人,俨然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水上乐园。

2010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集宁区“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2012年,集宁区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城市”;2013年,集宁区林业局被林业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集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立市 “三山两河”布新局

2006年,乌兰察布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决策,2010年提出“三山两河”建设规划。集宁区区委、政府将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地位,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工程,让绿色上山、进城、上路、入村、进校园,拉开了集宁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序幕。

老虎山生态公园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76亿元,栽植各类树木6万株(丛),地被植物500平方米,绿篱284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 0.33平方公里。白泉山山体绿化工程现已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绿化面积500公顷,栽植各类树木300万株(丛),树种达150多种。卧龙山治理工程现投入资金8500万元,建设面积2万亩,共栽植各类苗木2212万株,种草167公顷, 2013年在卧龙山新建义务植树基地8000亩,栽植各类树木11万株。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3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33亿元,水域面积为113万平方米,水库大坝及9座拦河建筑物已全部完工,蓄水近500万立方米;建成一级滨河路32公里、生态休闲广场13处;建成长14公里、宽1公里的水域绿化景观带,累计完成绿化面积约80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905万株。

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集宁区植树造林、生态建设的力度和取得的成绩。1984年集宁区林业普查数据显示,土地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125公顷,其中:有林地268公顷,灌木林地28公顷,苗圃地55公顷,森林覆盖率6.2%。2012年,集宁区林业普查数据显示,土地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7325.3公顷。其中:有林地1279.2公顷,疏林地9.1公顷,灌木林地6006.7公顷,苗圃地15.4公顷,森林覆盖率17.43%。林地面积2012年比1984年增加15200.3公顷,约增加7.2倍;有林地面积增加1011.2公顷,约增加3.8倍;森林覆盖率从6.2%提高到17.43%,提高了2.8倍。

科技植树 再造秀美山川

很长一段时期,集宁人植树造林从未间断过,然而成效却不佳。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林木成活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成活的树木也长势不良。2006年以来,集宁区成功推广了一系列抗旱造林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走出了造林不见林的怪圈。

在造林整地挖坑方面,以前整地挖坑全部使用人工,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可以挖15个坑,而现在采用小钩机挖坑,每天一台钩机可以挖坑150多个。对石质地块、盐碱地全部回填种植土,保证了树木对土质的需求。灌溉方面,在老虎山和白泉山上铺设了18万米延长管道,并使用大型拉水车不间断地浇水,充分满足苗木对水分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为了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的状况,集宁区大力开展引种驯化工作,成功引入造林新品种150多种,地被植物30多种。在规划设计上,根据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宜乔木则乔木,宜灌木则灌木,宜草则草;在措施配置上,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做到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工程实施上,以蓄水保水、恢复植被为目的,采用坡顶挖鱼鳞坑、坡中水平沟、坡底台田整地的方法。普遍推广抗旱造林等应用技术,大力推广容器苗、冬贮苗造林等新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了林木成活率;在大树移植中,采用吊针输液和灌根方式,增强了树木的抵抗力。

在造林绿化机制上大胆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科学化管理。实行重点绿化工程全面推行招投标机制和监理制度:资金使用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工程款支付采取4:3:3方式,三年包成活,验收后兑现工程款,杜绝了过去只管造林不管成活现象的发生;实行承包制,由林业部门组成绿化专业队,按项目预算核定基数,承包绿化;乡镇一级组织实行合同制;各企事业单位实行单位绿化制;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家庭联责制,对退耕还林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发放补贴,由退耕户补植达标后再予补贴。推行林业科技特派员承包制,举办各类林业新技术培训班,使大批林业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在造林绿化工作中。

在造林地块的落实上创造了很多因地制宜的好方法。一是参照退耕还林国家补贴标准落实了造林用地,地方政府每亩每年向农民补贴160元,补贴8年后,再参照国家补贴方式补贴农民。二是政府直接征用方式,政府每亩出资1万元将土地征收作为绿化用地。三是协商租赁方式,政府每亩每年出资100元租赁农民旱坡地进行绿化。

2012年,自治区林业厅督察组对乌兰察布市造林工作总体评价为“四个前所未有”:地方投资力度前所未有、造林质量前所未有、机制活化前所未有、禁牧保护前所未有。

全民动员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调动各种宣传手段,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林业部门定期举行科普活动,普及造林绿化知识,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性;与报社合作,举行有奖征文活动,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刊登、播送生态建设的信息、文章,深入反映集宁区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在广场、社区、村庄等处悬挂宣传标语,培养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绿化的良好氛围。

全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30多年来集宁区共有640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3200多万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义务植树的形式也得到不断丰富。由单纯的挖坑栽树向植树、管护、认建、认养等方式转变,由零散组织向基地化、规模化转变,并逐步向以资代劳、捐资造林等方面发展。目前,集宁区已建有黄家村、白泉山、卧龙山、军民共建大型义务植树基地4处,面积达10.5万亩,建有 “三八林”“光明林”“青少年生态林”“青年林”等生态文化建设基地10多处。

美丽集宁 宜居安乐家园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集宁区将园林、园路、亭台等元素与绿化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融入了蒙元文化,突出了文化特色。同时,采取见缝插绿、回填造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大幅增加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品位。各个景观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集宁这座塞外小城变成了一座富有民族风情的美丽城市。

白泉山公园内的敖包广场占地6000平方米,包含敖包、单臂廊架、下沉广场等景点,有5米宽的环路环绕,富有草原风情;茶院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修身养性的环境,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望城阁古香古色,高达 24米,站在山顶的望城阁上远眺,天高云淡,松涛阵阵,集宁新城一览无余。老虎山曾是著名的集宁战役主战场,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为中心,人们到这里登高怀古,缅怀先烈英雄业绩,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霸王河湿地飞鸟追逐嬉戏,垂柳轻扬,曲径通幽,颇有江南水乡的韵致。达尔登大道绿化带宽100多米,树木、草坪、花圃成梯度精心布局,并建有凉亭、小品雕塑、小广场,体现了现代风格。

经过务林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集宁已焕然一新。从前黄沙漫天的景象不复出现,区域小气候已经形成,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老虎山、白泉山等生态公园和霸王河、泉玉林等水上乐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跳舞、唱歌、健身、下棋,各行其是、乐在其中,市民文化娱乐活动异彩纷呈。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美的生态环境、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国内外大型企业纷至沓来,在集宁安营扎寨,各方人才汇聚集宁,建功立业,为集宁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集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农业局)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