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的“保养”
肖婷婷
5月12日晚,在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开幕式上,正在中国访问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匹汗血宝马。 土库曼斯坦“国宝”的到来,引起了中国公众的浓厚兴趣,这一方面缘于其罕见,另外则是其“国礼”的身份。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领导人之间常常是以“礼”相待,中外政要也不例外。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如何打理也很有学问。
“国礼马”的中国生活
12年前,也是21世纪的第一个马年,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送给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国礼”——宝马阿赫达什搭乘伊尔-76运输机,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来到千里之外的天津。那一年,阿赫达什刚满8岁。四年后,尼亚佐夫访华的同时将另一匹汗血马——年仅5岁的阿尔喀达葛送给了胡锦涛主席。
“阿赫达什和阿尔喀达葛的到来,填补了我国人民只能想象而不能目睹汗血宝马的缺憾。” 中国马业协会理事、中牧汗血宝马中心前总经理王玉说,前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农业部、外交部、财政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的领导,都曾先后来到马场一睹两匹“国礼马”的风采。
中牧汗血宝马繁育中心位于天津武清区高村乡牛镇。在这座占地面积约2000亩的“家园”里,共同生活着75匹马,包括汗血马、阿拉伯马、纯血马和改良马等。
每匹马都有自己的单间,从墙外面挂着的照片可以分辨出房间的“主人”。上面还列出了马名、品种、性别、毛色、出生地以及出生年份的中英文信息,阿尔喀达葛直译的中文名叫“靠山”,阿赫达什则意为“玉石”。
近距离一览两匹“国礼马”的“卧室”,马舍大小为4米×6米,空间要比其他的马匹大,地面铺着一层厚厚的垫料,米黄色的墙壁和马厩外墙的颜色相互呼应,上方有扇窗口,角落设有水龙头和饮水槽,用来保证马匹有干净的饮用水。
整个马场的饲养员团队共有16人,其成员是来自农业院校和兽医院的专家,他们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照料着这两匹“国礼马”。宝马的食物是东北特级牧草和从国外进口的特级苜蓿,为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搭配胡萝卜、燕麦、玉米等“粗细粮”。
阿赫达什和阿尔喀达葛的生活规律:早上5:00早餐,7:00进行训练和自由活动,母马和马驹自由活动;11:00午餐;下午继续自由活动;17:00晚餐;夜里还有一顿加餐。
由于土库曼斯坦对马的口头命令和肢体语言的不同,两匹马刚到中国时还要学习语言。“但是马是智商很高的动物,再加上驯马的方式是世界通用的,所以通过不断地调教和训练,他们也慢慢地适应。”王玉说。
提到两匹“国礼马”的繁殖能力,马场负责人笑称还可以,“我们现在做的纯种繁育比较多,今年成功配成了4匹。从目前来看阿尔喀达葛的纯种后代是15匹,阿赫达什是1匹。但从杂交的角度来讲,记录就没有那么详细,据估计阿尔喀达葛的后代有四五十匹,而阿赫达什则不止。”
国礼牙雕《成昆铁路》如何搬“家”
外交无小事,国礼也讲究“迎来送往”,保存好友人送来的礼物,我们也要把自己准备的“国礼”妥妥当当地送出去。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厅里,有两件标志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后于1974年首次送给联合国、具有强烈“中国意象”的珍贵礼品,一件是大型工艺挂毯《万里长城》;另一件则是大型牙雕《成昆铁路》。
2012年,因为展厅装修,其中的展品需要由各国负责临时搬走。经外交部行政司协调,牙雕搬迁的任务落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
国礼牙雕《成昆铁路》,于1973年开始设计,160多名手工艺人连续奋战,1100公里长成昆铁路的沿线风光被浓缩其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鸟语花香、举国欢腾。历时一年制作完成,由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验收。
说起来,《成昆铁路》的搬运很简单,只有两道活,包装、运输。可就是这两活,却不那么容易做到,让当地专门从事珍宝运送的公司望而却步,不敢接手。原因有二:其一在于珍品不仅材料娇贵、结构繁复、雕刻精细,很难找到它的受力点;其二,国礼在展厅已经展出近40年,其材料本身脆化、胶粘剂老化甚至失效、拼接部位开裂,再加上陈列外界环境复杂,运移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无法预计的结构性损伤。
尽管拥有一支专业保护队伍,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接受任务后,一点也不敢马虎。在运移过程中,文物最怕震动,对于这样一件结构复杂的珍贵象牙雕刻物件,更是如此,任何一个细小的晃动都有可能给国礼带来损伤。经过研究,他们放弃了“软包装”部分,改为仅用“硬支撑”方法,即小金丝楠木座、红木底座和象牙雕刻主体整体装箱运输的方案和用木条在特殊受力点采取“卡、顶、压”的方式固定牙雕的包装技术手段,并且对搬运工作做了细致的流程和时间规划。
2012年3月3日上午,现场组装框架,依托外框进行牙雕底座的固定以及象牙本身的包装加固。经过一一仔细考量,选择了近30个受力点,用木条将作品卡、挤、压成统一整体,保证稳定受力,使牙雕周边精细雕刻部分不受损伤。因为是硬支撑,运输过程中的震荡和晃动也不会影响到每个细节。如此完成包装后,包装箱尺寸为210厘米×78厘米×160厘米,粗略估计作品连同包装重量约为750公斤。
3月5日中午,包装箱安全抵达联合国代表团临时存放点。开箱查验,国宝完好无损,所有的受力支撑点没有明显位移。至此,《成昆铁路》的临时乔迁之旅圆满完成。
收到的国礼如何处理?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领导人收到了上万件国礼。在各种各样的国礼中,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珍贵动物最为各国领导人所偏爱。这些“活”国礼都被好好饲养起来,那其他礼物是如何处理的?
据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表示,早先中方收到礼品后,会给礼品受赠对象(一般是国家领导人)电话报告一下,说对方送了一个什么礼品,描述一下大概样子。后来礼品交接手续越来越简化,外国赠送的礼品,礼宾司只有极为简单的记录。
外国领导人赠送的国礼,现在一般是由外交部过一下手,清点一下,区分一下礼物的等级。外宾离开后,礼宾司的官员给国务院、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打电话,把礼物领回去。
“一些比较贵重、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全部都要交给国家。”鲁培新说。
1981年1月30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的国家友谊博物馆,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收到的来自全世界的“国礼”。2010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规定,这些礼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此后,有关部门陆续将过去各自管理的受赠礼品移交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收藏外交礼品的专题博物馆,国际友谊博物馆目前保存了几十年来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赠送我国领导人的近2万件国礼,三十多个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博物馆会定期更换,让更多人通过国礼了解中国的外交。外交部接受完礼品,处理的时间大概为一个星期。
据了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收藏保管国礼,比较突出的有朝鲜。在朝鲜妙香山专门有一个友谊馆收藏陈列国礼,里面有20多万件,仅中国礼品馆就有6个大厅;泰国国王也有一个行宫陈列展示国礼。
各国关于国礼的收藏制度并不一样,英国、美国就规定,按照价值不同,多少价值以上的必须交国库,多少价值以下的领导人可以掏钱购买,做个纪念。
虽然不少国家都收藏陈列国礼,但是像中国这样搞国礼全国巡回展的,目前还没有。据了解,2009年起,国际友谊博物馆还推出了“国礼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厂矿活动”,让更多的民众分享国礼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