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不科学

点击:0时间:2020-03-31 05:13:55

向娇

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不科学

重庆市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蔡敏表示,通过输液来预防心梗、脑卒中,没有科学依据。

预防性输液主要是静脉注射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的药物,听起来似乎有点作用。实际上,这种方式本身并不能预防动脉血栓发生。心脑血栓都是动脉血栓,静脉输液时,液体进入静脉,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右心,对动脉并无直接疏通作用。

此外,由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消退很快,即便输液能起到抗血栓作用,那也得天天输液。而这类药物的作用周期也就是一两天,完全起不到预防作用。

出现症状,才宜输活血类药物

蔡敏说,心脑血管患者在没有发病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按时吃药保护心血管。如果有明显症状,比如冠心病患者近段时间心绞痛频繁发作,或有胸闷、气喘等不适,医生才会根据症状安排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注射液,可分为丹参类、三七类和银杏类。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药物时,会先考虑适应证是不是与病人症状匹配。

长期输液,可能损伤血管内皮

除了难以达到预防目的外,长期输液还可能存在着危害。蔡敏说,静脉输液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吸收过程,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有一定风险的。

此外,长期的输液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更易沉积脂肪,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新的梗塞。

提前输液,不如防治危险因素

防治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病情,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运动等等。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工程不可能靠输液就能解决。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立即到神经科就诊;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气喘等心脏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标签: 症状 动脉 作用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