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精神病?你的手机告诉你
马利洪
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能够识别出其用户是否具有自杀倾向,它还能通过提供资源或是警示其他人进行干扰。
第三通电话仍然没有接通后,克里斯·米德尔医生决定亲自驱车前往120公里外的卡梅尔镇,那里有一位名叫李察·凯德的手机的“求助”报告,它认为它的主人正在经历精神崩溃。
自主发出这份报告的是一款名叫Ginger.io的应用软件,是2011年由美国著名线上医疗企业Ginger.io公司设计并开发的,它能够通过监测使用者的语调、语速、音量和语义以及社交状态等来判断其是否处于精神异常状态。
“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确实有迹可循,”克里斯·米德尔医生说,“比如当一个人感觉抑郁时,他会远离人群,封闭自己,变得孤僻冷漠,与他人的联系会变少,别人发给他的信息也会回复少或者不及时等等诸如此类的异于平常的行为特征。”
这也是Ginger.io运行的基础核心,为此它的设计团队花费数年时间来搜集庞大的真实的数据来验证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和频率或者地点的变化如何反映出暴躁、抑郁、兴奋等情绪的变化,并据此建立数据模型,设计智能算法。
经过几年的小范围的试运行和不断改进,Ginger.io的核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准确率达到91.7%以上。使用也比较方便,几乎不会打扰到使用者。当这款软件安装到使用者的手机上后,患者需要先填写一份调查问卷,例如自我感觉、病症、治疗史、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基本情况,Ginger.io开始数百万级搜集用户的睡眠数据、行为数据和社交数据。几天以内,就可以自动生成用户日常行为基准线,随后Ginger.io开始运用智能分析算法来解析该用户最近和随后的生活状态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有会将结果显示出来。
两天前,李察·凯德的数据已经变为了红色,失眠抑郁信号直线上升。克里斯·米德尔医生是在半年前被指派负责他的心理疏导的,当时李察刚刚经历了严重的车祸,5岁的女儿不幸去世,“当时李察的情绪状态是属于正常的,但我们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是立刻显现的,有些病人发作间隔长达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久。”克里斯介绍称。
这种精神疾病的早期介入是非常关键的,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但在以前需要昂贵、密集的医生观察和监护才能够做到。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空白,Ginger.io的CEO安诺尔·曼德主導并开发了Ginger.io,截至目前该款软件成效卓著,已经在40多家医疗单位和科研机构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1月5日,IBM公司公布的能够改变人类世界的科技中,人工智能预测治疗精神疾病位列榜首。
2017年4月7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仅抑郁症患者全球就超过3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4.3%,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群更加庞大,十年来增长速度达18%。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心理诊疗人员的严重不足,据统计,欧美等发达国家每10万人有10.2名心理治疗医生,日本每10万人有7~8名,中国每10万人仅有1.49名。
正是这样巨大的市场前景促使各国各科研机构纷纷投入了这一领域,就目前来看,这类科学技术离完善还有很大距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马克斯·利特尔说:“如果一款产品的准确率只有80%左右,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把它用到病人身上。”据他介绍,一般人工智能产品准确率需要超过95%才会进入市场。
(孙涛荐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