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乔丹·贝尔福特:华尔街之狼的欲望与江湖

点击:0时间:2020-04-14 22:23:55

Sheelah+Kolhatkar

红极华尔街一时的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因锅炉房式骗局被送进监狱。不久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了一部讲述他经历的电影,贝尔福特也回归商界,为顶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教它们如何恪守道德……

灰暗历史

别名“华尔街之狼”的乔丹·贝尔福特,很不喜欢别人称他为罪犯。

但实际上,他将永远跟他上世纪90年代经营的Stratton Oakmont联系在一起。这是一家位于纽约长岛的公司,采用锅炉房式运作方式炒作美分股(股价低于1美元的股票)。在1998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取缔、贝尔福特本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之前,Stratton Oakmont最多的时候曾雇用1000多名经纪人。2003年,贝尔福特被判洗钱和证券欺诈罪名成立,法院判其入狱4年(但他只服刑了22个月),并勒令其向一个受害者补偿基金偿付1.104亿美元。对于他创立的这家公司,判决书用的是“哄抬股价”和“销赃公司”之类的词汇,“欺诈”和“骗子”这两个词也不时出现。“你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变得非常麻木——在华尔街,很容易变成这样。在你醒悟之前,所有人仿佛都只是一个数字。”

以身释道

2013年10月,51岁的贝尔福特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待了两天,向青年总裁协会发表演讲。青年总裁协会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全球网络,其成员都是45岁以下的CEO和其他高管。像往常一样,他的主题是他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教人们如何避免重蹈他的覆辙。他炫耀着自己跟约翰·博纳(美国现任众议长)一样棕褐色的皮肤,诙谐风趣地自我嘲弄,讲述着自己当年是如何陷入贪婪、毒品和各种纸醉金迷,如何窃取别人的财富并最终锒铛入狱,以及如何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合法商人。他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家,尽管他有历史污点——或者正是因为他的历史污点——听众们似乎真的被他的演讲深深打动。《华尔街之狼》的预告片揭开了他的本来面貌,但他并不介怀。这部根据他的经历改编的电影完成后期剪辑后,于2013年圣诞节当天美国上映。

“让我吃惊的是,这个剧本居然被选中了,而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布拉德·皮特居然争着出演男主角。”贝尔福特说,“我选择了莱昂纳多和马丁·斯科塞斯(本片导演)。”除了几百万美元的图书和电影版权收入,贝尔福特每次演讲可以得到3万美元——他的收入中,会有一部分用于偿还那些当年因他而赔钱的投资者。

贝尔福特现在过得很滋润,但根本无法跟以前相比。他说,通过向奥兰多的退休人员推销每股4美元的烂股票,他曾经每天都能赚上百万美元。现在除了在全世界演讲,他还担任一些公司的顾问,主谈商业道德或者传授销售技巧。这些销售技巧正是他当年发家的手段,但他认为也可以用在好的地方。贝尔福特表示,他已经受聘于达美航空、赛门铁克、维珍航空、德意志银行、费尔法克斯传媒等公司。到目前为止,他的企业客户几乎都在国外;在美国,他当年的刑事案可能给他造成了太多雷区,但他希望这一切能有所改变。

“从我们收到的信件和其他反馈中,我觉得美国有很多人认为乔丹陶醉于过去的日子,认为他整天开派对什么的。”贝尔福特的未婚妻、在加州赫莫萨比奇市郊帮他打理业务的安妮·科佩说,“他很希望(美国)成为他的主要市场,但他希望确保他传递的信息是纯洁的,希望人们作出正确的回应。”

贝尔福特表示,他并不想利用自己以前的罪行去赚钱,但如果没有这些历史,也就没有《华尔街之狼》,没有臭名昭著,没有赎罪故事,没有人花钱请他讲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自己跟莱昂纳多的交情。“你不能改变自己做过的事,你只能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曾经的真实

贝尔福特每次3万美元的救赎演讲非常真挚。而他的《华尔街之狼》及其续集《捕捉华尔街之狼》则满是犯罪和上流社会生活的描写。它们记叙了贝尔福特如何将其肮脏王国Stratton Oakmont打造成“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券商之一、迄今为止最为狂野的证券经纪行”,并且生动细致地描写他在这个过程中嗑下的每一粒药丸、每一次坐协和式飞机的旅行以及他问津的每一个流莺。贯穿始终的,是他毫无羞耻地吹嘘自己赚了多少钱和怎样穷奢极欲地挥霍。

将来,就连SEC最初级的执法官也会对贝尔福特的公司所使用的赚钱手段了如指掌:Stratton Oakmont先积攒大量所谓的美分股,积攒的股票会放在贝尔福特称之为“老鼠洞”的秘密账户里;然后,销售大军会疯狂地打电话进行推销。随着股价逐渐上涨,贝尔福特和他的合伙人会抛掉自己的持股获利,然后闪到一边听任股价崩盘。政府声称,他从投资者那里诈骗的金额超过2亿美元。贝尔福特表示,他几乎不相信这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通过读我的书而取得了成功,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鼓励他们克服生活中的障碍。我很喜欢这些电子邮件。”他说,“但有的时候也有人写信说:‘哦,我他妈想跟你学,我也想过把瘾。显然,我不是很喜欢这个。”

1994年,Stratton Oakmont与SEC就证券欺诈民事诉讼达成和解,该公司同意支付250万美元罚款,贝尔福特和他的合伙人丹尼尔·波鲁什与肯尼斯·格林同意分别支付10万美元罚款。三人没有承认或否认SEC的指控,不过波鲁什后来还是因为Stratton Oakmont的问题入狱。2003年,在与另一个锅炉房式证券欺诈有关的刑事指控中,格林认罪服法。贝尔福特被终身禁止进入证券行业,并于1998年被起诉。他与FBI合作,检举告发了他以前的手下。

2004年,他被送到加州塔夫脱的一所联邦监狱服刑。正是在这服刑的22个月中,他决定写回忆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狱友是喜剧笑星组合“Cheech and Chong”之中的汤米·钟,他因为售卖吸毒工具(大烟枪)而被判入狱9个月。根据汤米·钟的描述,塔夫脱联邦惩教所的舒适度超过了曼哈顿的许多酒店。他说,贝尔福特的到来就像“猫王来坐牢”一样轰动,而且这位狱友整天就是打打网球、下下棋,聪明地雇用其他犯人替他做差事。endprint

汤米·钟当时正在写一本书,在听了贝尔福特的狂野生活故事后,他建议贝尔福特把它们写下来。“你知道吗?所有故事真的都是关于他如何弥补自己短处的。”汤米·钟说,“例如,他是一个天才……但他个子不高,而且是犹太人,所以他用金钱弥补,他赚钱的方式也是他天才的一部分,因为他能够激励销售人员去做形同拦路抢劫的工作。”

贝尔福特说,他的写作是模仿《名利之火》的作者汤姆·沃尔夫。亨特·汤普森对他也有启发。完成手稿之后,他很快发现骂名也能赚钱。多家出版社对他的书表示了兴趣,最后兰登书屋拿下了版权,向他预付了超过100万美元。电影版权又给他带来大约100万美元收入。当时,贝尔福特刚刚从塔夫脱监狱出来,正在缓刑期,而他所有收入的50%都要用来偿还他的投资者。他决定尝试巡回演讲,并开始在高等院校提供关于他人生故事的免费讲座。金融危机肆虐,“没有收入进账,”贝尔福特说,“我们所有的信用卡都在拖欠。当时很紧张。”

新的开始

当他在Facebook上建立了自己的作者页面后,他非常惊奇地得知,自己在澳大利亚非常受追捧。他在那里找了一家代理公司,然后去巡回演讲。进而他跟一些公司打上了交道:第一批包括维珍航空、赛门铁克和德意志银行。尽管作为激励型演讲者的事业取得进展,他依然犹豫要不要尝试将自己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一个技能用来赚钱:教别人怎么做销售。当年他就是靠着这个技巧,在长岛驱使几十个家伙向投资者推销那些一文不值的股票的。“试想一下,如果苹果的零件足够造100万部iPhone,但他们却说‘我们造500万部吧——好的零件用完之后就用次品呗。”贝尔福特表示,“我犯的就是这个错,我的销售能力超过了我制造好产品的能力。”他起初不愿分享这些技能,自己的惨痛教训让他知道这些激进的销售策略可能会用错地方。但最终,科佩等人说服他把这个技能传授给企业。甚至迪卡普里奥也掺和进来。迪卡普里奥对他说:“卖东西并没错。邪恶的不是销售这个行为,而是你卖的东西。”

贝尔福特将他的方法命名为“直线说服系统”。“在某人点头同意之前,你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影响力元素。”他一边说一边掏出一杆笔,抓起桌上的一张传单就开始涂写起来,“在最高水平上,销售是情绪的传递,而你传递的主要情绪就是确定性。”他画了一条线代表从1到10的连贯确定性,并解释道,无论是要他们购买一栋房产还是认购你公司的股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如何刺激那些不大愿意购买的客户沿着确定性曲线达到最高的10:一方面是要降低他们的“行动门槛”,即促使他们购买的任何因素;另一方面是要降低他们的“痛苦门槛”,即导致他们不安的任何因素。

那如何确保其他人不会像他当年一样滥用他的方法呢?对此,他变得有点戒备,“如果我感觉听我讲课的人会滥用这些技术,我会选择离开。有过这种情况。”

做这些的收入怎么样?“这么说吧,你知道,我一天价值超过5000美元。嗯,1万,”他表示,“要超过5000或1万。”然后又说:“最多的时候5万一天。”但他又补充道:“目前看来,未来五年我赚钱最多的将是书和电影,可能达到两三千万美元,但我一个子儿也不要,我会100%用于偿付(Stratton Oakmont的)投资者。”

与此同时,贝尔福特正在创作他的下一本书,花时间与他的三个孩子在一起,并为电影的大规模宣传攻势做准备。他一年能做的演讲是有限的——他表示,曾想过把销售培训业务扩展到网上,或者甚至可以搞特许经营,培训其他人来教授他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做到他的水平。2013年10月6日,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JW万豪酒店,硕大的宴会厅几乎挤满了当地商界的人士,来参加该市经济俱乐部的一个午餐会。贝尔福特穿着淡蓝色的正装衬衫,在台上手舞足蹈。他带着台下听众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道德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每次你越线再退回来,那条线就会移动了一点,”他对台下听众说道,“如果没有最高的道德标准,那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于立荐自《彭博商业周刊》)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