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南京解放65年前的另类秘密
张群
让我们掀起南京解放65 周年前夜历史的一页,一个雄浑的声音响彻长天:“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为什么能秩序井然
1949年4月21日晨,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三野8兵团35军经激战解放江浦,占领浦镇、浦口。
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打响了解放被国民党盘踞了22的南京的渡江战役。
24日凌晨,集结于鼓楼的104师312团命特务连跑步占领总统府。部队进至总统府,总统府内一片狼藉,战士们随即对总统府进行搜索。八、九时,团部进驻总统府。至中午,35军其余各部在地下党配合下,乘坐水警巡艇以及趸船、木帆船、各种公私营轮船等渡江入城。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宣告解放,红旗插上总统府,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篇章。毛泽东的这一不朽诗篇就是在看了南京解放的消息后挥毫写下的。
记者之所以让读者跟随记者的思绪一同回顾这段历史,目的是想向读者揭开一个南京解放65年前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另类秘密,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为什么能秩序井然。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一般图书出版中心副主任、《民国南京调查资料》、《南京概况》编辑朱天乐告诉记者,1948年底至1949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为配合解放南京、接管南京、管理南京、建设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东中央局社会部,化名“江南问题研究会”,组织编印了“南京调查资料”。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化名“书报简讯社”,在资料的基础之上组织编印了《南京概况》。
“南京调查资料”1948年下半年起就开始秘密调查编写,《南京概况》由金陵支队花了近3个月时间赶出。当渡江战役发起前,这些秘密的情报资料就到了渡江大军的手中,为解放南京、接管、建设南京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也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为什么能够秩序井然的答案。
《南京概况》与“南京调查资料”相互补充,除了当年作为情报资料的使用价值外,留存到今天,已经成为了解、研究民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最完整、最系统、最翔实的资料。
可是,经过65年的岁月掩埋,这些珍贵的资料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要感谢南京市档案馆,是他们保存了这套珍贵的资料;更要感谢南京出版社,经过他们辛勤的劳动,终于在南京解放65 周年前夕将这5大本《民国南京调查资料》和2大本《南京概况》(秘密)影印出版,并将其纳入已经出版的150 本《金陵全书》之中,可谓向南京解放65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同时,也给年轻一代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
卷帙浩繁的地方志文献出满150卷
实际上,《金陵全书》此次不仅为纪念南京解放给南京人民奉献了一份精神大礼,还为南京人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大型地方志文献。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樊立文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南京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广博,版本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留存下来的不同版本的南京文献达1万种左右,其数量不仅在我国同类历史文化名城中,而且在世界各国古城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些留存下来的不同版本的南京文献,为我们编纂《金陵全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全社同仁共同努力,自2009年底启动以来,在4年多时间里,相关编撰人员坚持遴选最好、最完整的版本收录,对每种文献逐页核对,对内页顺序混乱、缺漏的,经过几个版本的比对,全部补足缺页、漏白,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完整的版本。如南京地方志专家周建国先生在撰写《万历上元县志》提要时,发现明代善本有跳页、顺序错乱现象,后从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图书馆调阅孤本,一一核对,终于肯定明代版本有所缺漏,且顺序错乱部分大约是清代重新装订所致。缺漏部分后据南京图书馆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胶卷暨《南京文献》本(明万历刻本)校正。
《金陵全书》无论从出版时间的跨度、规模、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看,都堪称南京出版史之最。樊立文说,这套《金陵全书》计划出版400册左右(每册约800页、80万字),总文字量达到3亿字以上,总页数30多万页,总厚度达20米,前后需要15年左右的编纂出版时间。这一个个数据,展现了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系统的、全面的地方文献整理成果,足可镌刻在南京文化的记忆中,形成一座新时代的丰碑,化为历史的永恒。我们期盼着这项成果的早日到来。如今已出满150 卷,可喜可贺!
建文帝被篡真相暨周瑜后人著志惠泽南京
南京出版社一般图书出版中心编辑林莉萍负责编辑《金陵全书》“史料类”任务,如《金陵全书》乙编,她告诉记者,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金陵全书》乙编,是南京历代方志以外的史料,包含六朝史料、南唐史料、明初建文朝史料等。在编纂过程中,为了确保《金陵全书·史料类》成为传世精品,南京出版社和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学者对现存南京历代史料的种类、数量、保存现状以及收藏地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编纂过程中,对分散收藏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流散在民间和国外的各类文献精挑细选,使得一批长期束之高阁的南京历代史料化身百千,初露真容。如《建文帝后纪》为建文帝朱允炆生平小传。基于当时较为通行的建文出亡“史事”,而以文学笔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散和再创作。《建文帝后纪》的另一特点,是对建文随行诸臣的关注,即在叙述建文史事之后,采录了叶希贤、程济23人事迹,并在结尾感叹这些随行诸臣的事迹。此次采用南京图书馆馆藏《昭代丛书》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出版。《逊国臣传》收于《皇明史概》中。《皇明史概》一百二十卷,刊于崇祯五年,兼采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由“大政记”、“大训记”、“大事记”、“开国臣传”、“逊国臣传”5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均有单行本传世。《金陵全书》以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皇明史概》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出版。而《建文忠节录》是“录诸先正之忠于所事而以死殉之者也”,即所记为建文朝廷殉节诸臣。《金陵全书》以南京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安晁氏木活字排印《学海类编》本为底本原大影印出版。这些抄本、刻本,在无形之中为我们还原了建文朝的历史史实。因为篡夺建文朝朱允炆帝位的朱棣,他所修的所谓正史实际是经过篡改的。
《金陵全书》“专志类”编辑任务也很辛苦,负责编辑“专志类”任务的南京出版社一般图书出版中心副主任吴新婷告诉记者,书目确定后,相关编撰人员都亲自频繁穿梭往来于全国各大图书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对历史和文化高度负责的精神,精益求精,坚持遴选最好、最完整的版本收录。这些版本中有许多是孤本、精抄本,不少还是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科研院所的“镇馆、镇院之宝”。而对于有些大陆没有的孤本和善本,我们出版社还专门委托《金陵全书》学术顾问远赴台湾搜寻,终于使得一批长期束之高阁的南京文献展露真容。
《金陵全书》所收录的底本,均为优中选优,完整合璧。例如《景定建康志》是南京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其编撰体例为后世广泛采用,我们采用南京图书馆馆藏金陵孙忠愍祠仿宋刻本,首次原大影印出版。
《景定建康志》记者对这卷书很有感情,因为书的作者南宋健康府制置安抚使周应合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后人。周应合的后人现在就居住在南京,记者曾经邀请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采访过周应合的后人周柏泉。《景定建康志》以前没有看过,此次能亲睹真容,也算是了却了一番心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