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筑起抗战长城
马祖云
爱国,是一个国家最巍峨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民族最坚强的集体意志。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华战争。当日寇铁蹄践踏祖国河山时,气势磅礴的爱国壮歌如惊雷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老幼和男女,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上,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涌现了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谢晋元等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小米加步枪”,在日军后方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发动人民武装群众,前赴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使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中国抗战极为困难的时期,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需求,中国先后动员数十万远征军在中、缅、印战场与盟军联合对日作战,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国捐躯在异国他乡。
在全面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大众,构成了中国最雄厚的抗日力量。1330多万征募的农民壮丁,成了中国军队源源不断的兵力。密云县普通农村妇女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邓玉芬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伤病员。朱德元帅曾说,抗战中“成千成万的军队,成千成万的带枪的人,他们是谁?他们是人民,其中最大多数的是农民!”
各少数民族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为了不做亡国奴宁死不屈,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在东北的林海雪原,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10余个民族的民间武装力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抗战;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佤族、傣族、景颇族、拉祜族等同胞,用土炮弓箭,奋力抵抗侵略者;马本斋回民支队、佤山抗日自卫总队等少数民族武装,如江河入海,汇入了抗战的滚滚洪流中,让日寇心惊胆颤。
在这场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和进步士绅阶层,也以崭新的姿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他们与工农同仇敌忾,和人民群众一样毁家纾难。台湾、香港、澳门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参加进来,海外侨胞也积极支援祖国抗战。1000多万海外侨胞,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捐款捐物、回国参军参战、成立抗日救亡团体……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海外侨胞捐款13亿余元,捐献汽车上千辆,捐献飞机数百架。
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爱国情怀,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迸发出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壮歌。如今,70年前的战争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当年四万万同胞的爱国情怀与日月同辉,千万用血肉筑成抗战长城的先烈万古流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中华儿女坚守一样的信念:永恒的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在共圆中国梦的征程中再创时代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