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亲历九八抗洪

点击:0时间:2020-07-04 00:47:35

张基尧

今年是九八抗洪斗争胜利20周年。1998年入夏以来,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河水暴涨。主汛期内,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引发了仅次于1954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3.34亿亩,倒塌房屋685万间,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受灾最重。面对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广大军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源于民族血脉、展现鲜明时代特征,它激励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当洪水袭来的时刻

1998年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武汉流量65400立方米/秒。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秒。这两次洪峰量级虽小于1954年,但由于多年来洲滩民垸处处设防,长江两岸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小湖泊大面积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长江年均移沙量约5.2亿吨),壅塞河湖,致使长江水量并非很大的情况下,水位却不断攀升,给长江堤防造成巨大压力。

7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做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做到三個确保: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防总连夜向长江流域六省二市、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长江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保卫荆江大堤、保卫汉江平原、保卫武汉三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民战争。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沿江各省立即组织数十万群众和武警官兵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日夜巡堤,严防死守。中央组织部向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斗争和救灾护民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民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紧急下拨资金,组织抢险物资,派出防汛专家,加强沿江水情水量监测及调度。水利部打破领导分工,实行部领导防洪值班和每日汛情会商制度,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

7月24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1700立方米/秒,沙市(荆州附近)水位43.85米,武汉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28.96米。石首、监利、螺山、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创历史新高,湖南安乡县洞庭湖安造垸溃决。

7月25日,我受水利部钮茂生部长委托,赴湖北了解防洪情况,检查防洪工作。到武汉后,我立即赶赴长江抗洪重点险区汉口龙王庙险段,这里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面宽阔,江水湍急,洪流裹挟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树根,咆哮着,冲刷着江堤,翻滚着向下游奔去。1931年、1954年两次长江大洪水,由于龙王庙堤段的溃决,导致武汉三镇被淹。1998年此险段再次出现险情,护卫武汉的长江堤防已出现渗漏,城内管涌的出水点附近房屋正在拆除,人员已撤迁。我在抢险现场看到从上游运石料的大船停靠在堤边,抢险队员正在朝渗漏的部位投抛大石块。抛下的石块击起巨大水柱和砰砰声响,旋即被滚滚江水冲走。岸上的抢险人员正在把块石、混凝土块串联在一起,加大入江石料的重量。附近的江面上,运石船不断等待靠岸。在管涌的出水点,正在打围堰、抛砂砾石、抽水作业,整个抢险工作紧张有序。

第二天清晨,我驱车溯江而上,由于连日降雨,江堤路面松软泥泞,不时得下去推车。站在洪湖监利江堤上,眼望南岸,江面如同大海一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江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如同被激怒的野兽,欲把江堤撕开缺口,江堤在洪浪的冲击下颤动着、挺立着、抗争着。守堤抢险的人们不停地把堤后的泥石装入编织袋,混合着泥水和汗水,沿着陡峻的堤坡把土袋背上堤顶,在堤顶筑起一排一眼望不到头的白色新堤。

下午,天又下起阵雨,路更加难走。等车行到铺着水泥路面的荆江大堤时,天色早已暗下来。作为长江最重要的堤防荆江大堤,由于多年来的整修,堤身厚实,堤顶宽阔,堤坡整齐,防洪物料充盈,作为一级堤防,比起洪湖监利的二级堤防要强很多。随行的同志告诉我,荆江大堤是国家级的,可列入国家项目,安排整修资金,洪湖监利大堤是省级堤防,投资不足,虽然都属长江干堤,但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其整修的结果自然不同。我似乎听明白了:修堤的关键其实还是钱!

入夜,我在电话中向钮茂生部长汇报抗洪形势。我说,长江堤防正面临着洪水的考验,湖北人民正全力抗洪抢险。与1954年的长江堤防相比:一是长江堤防湖北段并非全线告急,多年的堤防工程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荆江大堤坚固完好;二是长江石首至武汉、武汉至小池口河段已经封航,江面上只有运送抗洪物料的船只,在全国的支持下,编织袋、土工布、砂砾石等防汛物料准备供应充分;三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全省动员,一切为了抗洪、一切服从于抗洪,人力、物力、财力都向抗洪抢险一线集中,湖北、江西于7月26日依据《防洪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四是上游各大水库已按照长江防总要求实行统一调度,尽管主动弃守洲滩民垸阻力很大,但是省、市政府正在全力做工作,牺牲局部顺从全局,洲滩民垸的破口行洪,能有效缓解长江堤防的压力。最后我说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的长江堤防不同于1954年的长江堤防,今天的抗洪环境更不同于1954年的抗洪环境,长江堤防虽面临严峻考验,但并非不堪一击。”

长江抗洪斗争的关键时刻

8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合镇垸溃决,在抢险中19名解放军官兵牺牲。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在茫茫洪水中,小女孩江珊依靠一棵小树,坚守十几个小时最终被救的画面,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

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洪峰流量63200立方米/秒。荆州市公安县孟溪垸溃决,淹没耕地18.8万亩,受灾人口14.88万,340平方公里成为一片汪洋。同日,长江大堤九江堤段发生溃决。

8月8日4时,沙市水位达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荆江分洪区30万人紧急转移。

8月9日,监利县三洲联垸实施破口行洪。

8月1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五次洪峰。

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洪峰到达宜昌之际,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下达荆州分洪区人员转移命令,要求在16日21时前全部人员撤离,分洪区内坚决做到不留一人。这次洪峰在向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洞庭湖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到达最高水位,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低0.30米。

在连续出现洪峰、长江中游水位较长时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长江两岸堤防险象丛生,大型、特大型管涌不时出现,成为潜在的溃口倒堤的巨大风险。

在洪水面前,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汛情发展,高度重视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对抗洪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8月8日,朱镕基总理第二次亲临长江视察汛情,指挥九江堵口。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参加抗洪部队确立持久作战、再抗大洪的思想准备,直至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8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湖北荆州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特别会议,有针对性地提出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的意见。

8月13日至14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江荆江大堤、武汉龙王庙、松花江月亮泡等险段,慰问军民,指挥抢险,发出决战决胜的总动员令。

8月15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洪抢险工作的紧急通知》。

8月24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27.6万余人。这是自渡江战役以来,在长江沿线最多的一次兵力集结。

8月25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就迎战长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抢险部队发出指示。当晚,长江抗洪一线部队17.8万人全部上堤防守。

8月下旬,我再次奔赴湖北省抗洪抢险前线,同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矫勇登上冲锋舟,到嘉鱼县簰洲湾溃口处查看溃口的位置、长度,与躲避洪水住在堤上帐篷中的老乡交谈,了解溃口时的情况和当地的水情,以及灾民的生活和急需,盘算着洪水退去如何复建,灾民又如何安置。

湖北、湖南大多是一个个的围垸,就像北方的庄台一样,小则几十平方公里,大则数百平方公里。人民在圩垸中耕作、生活,一到汛期,村镇地方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合力保堤护垸,多能保一方平安。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尽管省委、省政府一再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识大体、顾大局,牺牲洲滩民垸,保护长江干堤,可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家的房屋、田地被淹,一家老小成为灾民,栖息于烈日暴雨之下,蜗居于围堤帐篷之中。于是,抗洪初期干部群众保的都是洲滩民垸,大量的编织袋装成的土袋把一个个民垸加高一层又一层,处处都是白色的长城,拱卫暴雨洪水中暂时平安的家园,同时逼高了长江的水位。但是,随着一次次洪峰的到來,长江水位涨落交替,总体攀高,一般的民垸经不起长期的浸泡,本来就体积小、标准低的民堤开始出现险情,不少民垸只得弃守溃决,也有不少民垸在顾全大局下破口行洪,这为长江干堤内水位的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民垸弃守和破口行洪,让群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公安县孟溪大垸溃决后,农民成了灾民,大多数灾民被就近安置在学校、仓库、体育场馆,离城镇远的只有在未溃口的堤防上临时搭起小帐篷或草棚。地下是多日降雨形成的一踩一个脚窝的烂泥坑,晴天在烈日烘烤下帐篷内似蒸笼,遇到雨日帐篷、草棚内如沐浴。人们蜷缩在小小的容身之地,盼望解放军的冲锋舟或民用小船给他们送来纯净水、面包、方便面,祈盼洪水尽早退去,早日重回家园。“还不知道家里怎么样,房子倒了没有,家什还在不在?养了没几个月的那两头猪,也许早就冲走了。”一位60多岁的大妈指着水中的远方向我诉说,又好像自言自语。

孩子们则全然不顾,他们依然在泥水里奔跑、嬉戏。也许是水边长大的孩子,他们不怕水,有时会在大人不注意时跳到浅水里游泳,在水里打水仗,赤身裸体,黝黑的身体被蚊虫叮咬得到处是红斑、紫块。我问起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你的家在哪里?”男孩指着浩渺的水面说:“就在那个方向,在这里看不到我们家。”“你爸爸妈妈呢?是不是和你们都在一起?”男孩说:“爸爸去参加巡堤查险了,不和我们在一起。妈妈就在不远的帐篷里,有时她还偷偷地乘小船回家看看,可是水太深了,只有房顶,什么也看不见。”

根据气象和水情预报,长江第七次洪峰于26日晚或27日凌晨到达荆州沙市。入夜后,我和随行同志驱车去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上的抗洪大军早已严阵以待,大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忙着搬运物料、堆积土袋、打桩围堤。堤后一排排的巡堤人手持电筒和木棍,排成一路横队,拨开茂密的青草,仔细且又严谨地检查渗漏、管涌的蛛丝马迹。一排巡堤人走过不久,又一排巡堤人接踵而至。他们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在长江大堤上坚守了50多个日日夜夜。

凌晨一点钟,堤前的水位开始上涨,这预示着洪峰即将到来。除了船上的灯光,江面上漆黑一片,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冒雨打着手电,凝神注视上涨的水位,水位在浪击下一点点上涨,一公分一公分增加,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被淹没……回头看看守堤的人们,如临战的士兵,等待着指挥员出击的号令。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10分钟、20分钟、50分钟、100分钟……荆江大堤又一次经历了洪峰的冲击,安然无恙。我们目送滔滔洪峰顺流东去,祈祷着它平静入海,千万别给沿岸下游增添危险,让历经七次洪峰、已疲惫不堪的抗洪抢险大军,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恢复透支的体力,舒缓紧绷的神经。

誓与大堤共存亡

在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带领广大群众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把人民群众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力量,筑就起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的钢铁长城。

湖北省副省长张洪祥在省政府分管卫生、体育、科技、教育工作。长江出现第一次洪峰后,省政府打破平日的分工,把防汛救灾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张洪祥被安排到防汛任务最重、堤防标准较低的洪湖监利大堤,成了守护这段大堤的前线总指挥。我见到张洪祥时,他已在洪湖监利战斗了20多天,头上的草帽经日晒雨淋,已褪色破损,身上的衣服与泥水、汗水混合,盐渍斑斑,高筒水靴沾满泥。他向水利干部和当地农民学习看水情、听水势、固堤防、查管涌,20多天没有脱衣睡过觉,没有回过一次家,对洪湖监利大堤哪里堤顶最低、哪里质量最差、哪里出现过管涌溃口、哪里需要重点加固和精心严防都了然于胸。在他的陪同和介绍下,我第一次对长期浸泡的洪湖监利长江大堤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是湖北长江大堤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急需予以加固的部位。

湖北荆州地处长江要冲,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荆江大堤是江汉平原的门户。九八抗洪期间,荆州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中央及地方领导深入荆州,靠前指挥,全国防总特别会议在荆州召开,全军抗洪抢险指挥中心也设在荆州。在整个抗洪斗争中,荆州沙市水文站的水位始终牵扯着全国人民的神经。时任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是最忙最累的人。一辆简易型的丰田吉普车是他的指挥车、办公室也是临时宿舍。我几次到长江了解汛情、检查工作,都与他同行。当过水利厅领导的刘克毅,对荆江大堤及他管辖的公安、石首、洪湖、监利各处堤防及水利设施、河道港汊如数家珍,对当时抗洪斗争中的各处险情更是了如指掌。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刘克毅的两部手机始终交替作响,一条条汛情向他这里汇集:哪里出了管涌险情,哪里缺少编织袋、砾石料,哪里的房屋倒了砸伤了人,哪里的干部昏倒在大堤上正在抢救……刘克毅指挥调动着人力、物力,就像一名战场的指挥员,指挥着正在进行的激烈战斗。他熟悉情况、决策果断,一条条指令又从这里发出:通知哪位领导同志到什么位置,市防办组织抢险物料派人押送到何处,布置防办通知召开紧急会商会议……

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队伍,长江流域670余万军民形成严防死守、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钢铁长城,形成了中央统一指挥、地方齐心协力、各行各业倾力支援、干部群众无私奉献的战斗氛围。

一块块刻着名字的生死碑,一张张签了名的责任书,在干部群众中传递;一面面突击队的队旗,在长江沿线飘扬……在火热的党旗下,一批青年火线入党,他们是在抗洪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其中有舍生忘死抢救落水群众的青年团员,有连续作战累倒晕倒在大堤上的解放军战士,有在惊涛拍岸、大堤危在旦夕时跳入洪水筑成人墙、以身护堤的干部和群众,还有没来得及参加入党宣誓的抗洪英烈……抗洪斗争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严峻的人生理想、信仰考验和人生道路的抉择,能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私心杂念不能抛弃呢?

“巡堤靠老乡,抢险靠部队。”沿江各地组成的巡堤查险队,是巡堤的主力,他们大多由长期生活在江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组成。他们头顶草帽,臂套袖标,手持电筒木棍,一排排,一行行,认真仔细地寻查堤防后面的每一片草坡、树林、稻田、建筑。白天太阳炙烤,夜晚蚊虫叮咬,有时大雨滂沱,有时饥渴难耐,有人病了晕倒依然坚持,有人摔伤其他人顶上。就是这样一条密如蛛网、上到堤顶、下到离堤脚数百米的千里监测巡视防线,注视着堤防后的每一点细小变化,倾听着一丝一毫渗水的声音。他们像哨兵,更像医生为长江堤防体检把脉,为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站岗放哨。

險情就是命令。集结待命的解放军、武警官兵,会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沿堤飘扬的军旗,既象征着英雄连队的战斗历史、英勇伟绩,又象征着新时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为民情怀、责任担当。在抢险中,迎水面的战士跳进滔滔洪水中打木桩、架排架、抛石压脚、丢沙袋护坡,水深浸胸,与洪水搏斗;堤后的战士飞快地铲土装袋,运土上堤,战士们跑步攀登湿滑的堤坡,为节省时间滚滑着回到原地;泥水和着汗水,汗水浸透衣衫,不少战士晕倒、扭伤,个别战士就是在这高强度、大负荷透支身体的奔跑中,永远留在了长江大堤上,以年轻生命的光彩又一次染红英雄的战旗。

管涌是溃堤的先兆,也是固堤的重点。有些管涌发现在大堤附近,但也有个别管涌透过漫长的渗泾出现在远离堤防的地方。我在湖北嘉鱼县检查时就看到正在处理的一个在距大堤大约一公里的一片密密的稻田之中隐藏的管涌,这类管涌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九江大堤的溃口就是由于管涌未能及时发现,逐渐扩大造成的。

我曾目睹了一次大管涌的抢险现场,管涌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北嘉鱼县境内与长江连通的支流上,多处渗水点连成一片,若不及时处理,溃决在所难免。我赶到管涌处时,十多个涌水点已被用沙袋围成篮球场大的一片,二米多高、一米多宽的沙袋围成了一个圆形的大水池。抢险队员正忙着铺设土工布、运送砂砾石,沙泥颗粒被滞留在砂砾石及渗漏通道之间,渗漏的洪水由浑变清。此处管涌处理的困难,还不在于它一点多发、范围大,更主要是迎水堤坡陡峻,堤前水深流急,投抛石料多且难以堆积,更无法打桩围堤或设置棚架。抽水泵突突地响起,渗漏形成的水池水位并不见降低,这说明渗漏的水量很大,堤防内外已基本形成水位的平衡。不解决堤前的封堵,管涌难以止住,甚至还会扩大、溃决。时间比什么都重要,必须抓住有效的时间尽快在上游抛石护坡。我一边给指挥抢险的王书记出主意,一边跟着王书记着急。随行的湖北水利厅及湖北防汛指挥部的同志见状立即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尽快派遣人员及装载石料、防洪器材的船只前来支援。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奋战,嘉鱼的管涌在多方支援、及时处理下被止住了。

“八七会议”

1998年8月6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刚刚发出《关于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的紧急通知》。下午4时许,钮茂生部长办公室里的电话骤然响起。随后,钮部长的秘书通知我去他的办公室。一段时期以来,不知是连日的出差会商还是受到风寒,他的腰间盘突出和肩周炎病复发,只有躺在办公室坚持工作。

打电话的是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他通知8月7日在北戴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水利部关于全国抗洪抢险情况的汇报。

8月7日下午,我和朱尔明总工陪同钮茂生部长登上朱镕基总理的专机,钮部长身上缠着厚厚的皮质护腰。一路上,朱镕基总理一言不发,神色凝重。当时我们还不知道长江九江大堤决口及荆州孟安县孟溪大垸溃决。

8月7日晚10点,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北戴河中央办公区会议室召开,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

钮部长腰部不能活动,只能坐在江总书记对面的发言席汇报,由我站在水利部带去的长江防汛形势图前,结合钮部长的汇报,指明出险的位置和水情范围。20多分钟的汇报,从大量的信息中,常委们已经了解了长江及嫩江、松花江的防汛情势。

在钮茂生同志汇报后,常委们进行了讨论,结合全国抗洪抢险形势分别发表意见。在讨论后,江泽民总书记作了总结,指示有关部门汇总常委们的意见,形成对长江防洪抢险的指导意见,下发全国党政军群党委(党组)。

会后,在中央办公厅的主持下,国家防总有关部门连夜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主要内容是:一、当前长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全力以赴把长江抗洪抢险工作抓好。二、要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同时积极做好荆江分洪区的分洪准备,有备无患。三、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在沙市水位达44.67米(争取45.00米)并继续上涨时,视实时洪水大小开启荆江分洪区分洪闸。四、从现在起,更要加快荆江分洪区内群众转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分洪区群众生命安全。五、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继续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受国家防总和当地防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六、要动员组织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洪抢险,国家防总有权征用所需车船和物资。七、防止发生灾后大疫。八、做好抗洪抢险的宣传报导,重大汛情灾情由国家防总统一组织指挥。文件连夜经常委们审核后,第二天凌晨发出。

《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沿线省委落实《决定》精神,加强领导,组织力量,筹集物资,严防死守,把全省的工作重点落实到三个确保上来(确保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很快形成百万大军汇集大堤两岸万众一心抗洪抢险的局面。据统计,全国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群众在8月下旬达到高峰,共800多万人,其中长江流域670万人,东北地区110万人;解放军、武警部队投入总兵力达36.24万人,有110多位将军、5000多名师团级干部参加抗洪抢险,动用车辆56.67万台次,舟船3.23万艘次,飞机2241架次。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加大防洪物料的生产调运。有关工厂夜以继日加班生产抗洪抢险需用的编织袋、无纺布、冲锋舟、救生衣等,急需的防汛抢险石料从黄河流域调运,专列组织运输。据统计,国家防总从全国调剂的抢险物资包括:编织袋1亿多条,编织布1400万平方米,无纺布286万平方米,救生衣59.92万件,橡皮船2415只,救生圈7.14万只,冲锋舟760艘,帐篷4650顶,砂石料6.79万立方米,防汛指挥车136台……这些物资都是先提货后结款,在各国各地及铁路、民航、电力、通讯等部门的支持下,一度抗洪物资紧缺的局面得到极大缓解。

《决定》下发的第二天,沙市水位已达44.95米,超出44.67米0.28米,湖北省防指根据中央《决定》和全国防总指示,启动區内30万人紧急转移。

转移的场面悲壮感人。汽车、马车、手推车,男女老幼穿行在乡间小路、拥挤在大道上。穷家难舍啊!老乡们一走一回头,他们心中惦记着祖上留下的房子,辛勤耕种的庄稼,还有无法拿走的、简陋但生活离不开的家什。他们不知道这一走,何时才能回家,回来的家又会是什么样。土坯屋子禁不住水的浸泡会不会倒塌?家里的家什会不会被洪水冲走?地被泥沙淤积后又怎么耕种?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住多久,尽管村干部说已做好安置,让他们放心,可是几十万人啊,在哪里吃,在哪里住,在哪里熬过这段艰难岁月?命是保住了,可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队伍里不时传来村干部的声音,十多天前他们就开始一家一户动员,一个人一个人清理。紧急转移不丢一家、不漏一人,这是死命令,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些年纪大的老年人舍不得他们祖祖辈辈的家,死磨软泡不肯走,干部们一方面反复说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主动带头,当人们离开村子的时候,他们还要一遍又一遍去清查有没有遗漏或中途返回的人,要去把电割断,公共财产处置好,并准备了小船及值班护村人员。

年迈的老大娘有的赶着猪,有的牵着羊,有的抱着鸡,队伍行进的速度太慢,让他们丢掉,谁又舍得呢?不得已之下,干部们只有出来做工作,能放在手推车上的尽量放在车上,不能放在车上的放在干部身上。还为年老体衰、行动困难的老人、病人,组织了专门护理服务队。大灾面前,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美德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级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充分体现。

湖北防洪前线的广大军民顶住了第四次洪峰的冲击,在44.95米的沙市水位下,守住了长江大堤。随着洪水退去,分洪区又重归平静。在平静几天后,紧急转移的干部群众惦记着自己住惯了的老房旧屋,走惯了的乡间小路,看惯了的正在拔节开花的棉桃,纷纷又回到家中。

当8月16日长江上游出现第六次——也是1998年最大的一次洪峰时,湖北省防汛指挥部又一次下达了分洪区人员转移的命令,要求人员在洪峰到达荆州前必须全部撤离,坚决做到不留一人。

有了第一次大撤离的经历,这次的撤离相对要轻松迅捷一些。撤離群众熟门熟路又回到第一次撤离时安置的学校、礼堂及亲友家中。

8月16日20时30分,沙市水位涨至45.00米,达到荆江分洪的上限水位。

8月17日,沙市出现洪峰水位45.22米,超过1954年历史最高水位0.55米,超过中央明确的分洪上限水位0.22米。

在荆江分洪闸口,中央电视台及国家、湖北省多家媒体近200余名记者集中在分洪口和爆破现场。他们拥挤着、焦急等待着闸门开启的瞬间或爆破的一声巨响,抢发这全国关注的头条新闻。然而抗洪军民的大智大勇、连日来在严防死守的原则下尽力加固的长江大堤,避免了分洪放水局面的出现,滔滔洪水咆哮而去。

经过广大军民奋力抗洪抢险,经过四川、重庆、湖北境内有关水库的科学调度,尽全力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长江第六次洪峰8月17日通过沙市水位45.22米,避免了运用荆江分洪区带来的损失,取得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利益的效果。国家防总在现场召集有关专家分析了当时的抗洪形势:第一,荆江分洪区主要是保护荆江大堤的安全,荆江大堤十多年来已按防御45米的设计水位进行了加固,大堤在设计水位之上还有2米超高,水文部门预报沙市洪峰水位为45.3米,距堤顶还有1.7米超高。荆江大坝经过几十天高水位考验无重大险情,因此对荆江大堤来说,只要加强防守,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安全依然有保障。第二,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降雨已暂时停止。据水文部门观测分析,这次洪水过程需分洪的超额洪量只有2亿立方米,为此启用54亿立方米分洪容积的荆江分洪区损失太大。第三,从当时长江防守最紧张的洪湖监利江段防守情况看,该江段远离荆江分洪区,荆江分洪对这一江段的洪水水位作用不大。根据水文部门预报,第六次洪峰推进到洪湖,其水位还低于前一次洪峰,洪湖地区军民只要团结抗洪,是可以战胜洪水的。根据以上分析,国务院决定不启用荆江分洪区、继续严防死守长江大堤是安全、正确的,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全面权衡基础上的。

在长江发生全流域洪水之际,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嫩江同时发生了三次大洪水,嫩江干流分别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25米、0.69米、1.27米。嫩江堤防六处漫堤决口,齐齐哈尔二桥、大赉站洪峰流量都超过1932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超历史最高水位0.84米,为20世纪第一大洪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受江泽民总书记委托,亲临松花江、嫩江视察,指挥抗洪抢险。东北三省军民在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同样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以保卫齐齐哈尔、保卫大庆油田、保卫历史名城哈尔滨为重点的抗洪斗争,并取得了全面胜利。

经历过九八抗洪、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我们有一个伟大坚强的党。每每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党和党的各级干部总是站在最前列,他们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一盘棋,党政军民齐心协力,人财物智多方云集,形成一支守如磐石、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有一个古老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历经磨难,却愈战愈坚,这个民族大家庭的人民淳朴勤劳、智慧勇敢。他们从来不惧困难,不为困难所屈服。我们有一支忠诚人民、听党指挥的军队。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军队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勇于献身精神,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护堤抢险、风雨堵口、保卫重要城市和设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编辑 杨琳)

(本文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李树泉编审协助整理,本文图片由洪湖市档案馆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

标签: 长江 大堤 水位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