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的“构件”
游宇明
人不是海中的孤岩,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好朋友是一片心灵的湿地,每个季节都遍布绿草红花。一个人无钱无势无名并不可悲,没有可以在生命中随意穿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悲哀。如果说,亲情更多地关系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友情则往往是精神的。
好朋友就像一架精密仪器,必须依赖种种“构件”。好朋友的第一个“构件”当然是良好的品质,比如善良、真诚、宽容、大度、替他人着想。好朋友应该是这样的:你可以跟他无话不说,再出格的话也不会传到别人口里;你可以在心灵最无助的时候向他倾诉,无需担心被拒绝;你与他不会发生利益冲突,即使彼此面临竞争,也能你敬我让……
跟朋友在一起除了放心,还需要开心,这就决定了趣味必然成为好朋友的第二个“构件”。人的趣味包含哪些东西呢,我觉得不外乎才华、思想、幽默的谈吐。
独到新颖的思想也能产生趣味。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小日子过得很好,但他们说的是套话,做的是功利的事情,玩的是潜规则,跟他们相处,你只会觉得浊气飞扬;还有一种人,可能小日子未必过得那么滋润,但他们对个人得失看得很淡,而对公平、正义、人权、尊严之类特别在乎,也愿意为社会的完善付出个人的努力,这些人就像深山老林中的负离子,让你的呼吸变得无比洁净。
好朋友还应该是开心果。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中什么东西最能使我们发笑?当然是幽默的谈吐。2012年1月,我出版过一本关于民国文人风骨的书,搜集素材时,有两个小故事曾让我忍俊不禁。某年钱穆与胡适为老子出生于哪一年争论不休,钱穆说:“胡先生,你不要再固执了,老子应该是生于某某年。”胡适回答说:“钱先生,你的证据不能说服我,如果能说服我,我自己的老子都可以不要。”周围的人哄堂大笑。林语堂有次谈到演讲效果时,说了一句话:“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底下也是一片欢叫。胡适和林语堂都是谈吐幽默的人,他们在民国时代的好人缘应该与此相关。
当然,好朋友也是由好朋友打造出来的,一个人要求别人高尚,自己必须先高尚。要求别人有趣味,自己必须先变得“有意思”。内功炼得差不多了,即使你不去发展好朋友,好朋友也会主动找上门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