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长,该干的你还得干

点击:0时间:2020-08-30 15:26:03

晏起

“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

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看不见,所以市长不干;把环境污染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老百姓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治理污染,还老百姓一个绿水蓝天,市长,该干的你还得干。

治理环境对地方政府来说确实是一个大难题。财政支出项目众多,而除了少数地方,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十分有限。有限的资金和庞大的支出,确实给地方政府施政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老百姓看不见”的地下治污投入被排在其他支出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老百姓更多地关注自身收入的增加和地上公共设施的完善,目光一时之间也很难投入到地下治污管道的建设,从这方面来说,老百姓确实“看不见”。但是,环境治理是一个立体性的综合工程,除了地下污水治理之外,还包括地上的大气和土壤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这些,老百姓还看不见吗?所以,治理污染,“老百姓看不见”不是地方官员视而不见、见而不决的主要原因。

市长不干恐怕还有其他原因,上级领导“看不见”才是最关键的。动辄投资几十上百亿,见效则往往在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后,而我国地方官员一届任期多是五年,五年之后或是调往外地任职,或是调往其他岗位。所以,见效快、时间短、出政绩的项目建设才是地方政府官员施政的首选。环境治理因其投入大、见效慢、不甚出彩,地方官员们就不会太积极。除了少数地方,比如山西,环境污染问责制也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在制度建设上也远不能说是健全和完善。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中,缺乏对于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制度方面的考核,或者考核还没有上升到明确细化、具体操作的层次。因此,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对环境治理的成绩缺乏足够激励,对环境污染的过失则缺乏足够惩戒,也成为“市长们”不作为的深层次原因。

环境治理,“市长们”必须干的原因已经不需要再赘述,而促使其从主观上的“不想干”转变成为客观上的“必须干”,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激励才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必须明确将环境治理考核纳入到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中去,并形成一整套可操作的、具体化的实施细则。将“地上”与“地下”的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将社会监督与上级考核结合起来,实现多方面考核和多主体监督。通过细化的、明确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案,在环境治理方面,提前预防、处置及时、成绩突出的官员,给予奖励,成为其升迁的加分选项和重要砝码。对于环境治理不作为、乱作为、作为不力、以及作为不好的官员则施以惩戒,对其降职或是调职使用,并作为官员履历的重要事项记录在案。奖励和惩戒相结合,使之制度化、成文化和长久化,如此方能促使类似于“市长们”的地方官员在治理和保护环境方面从“不想干”转变为“想干”和“必须干”。

治理和保护环境对于当下的中国,对于老百姓都是极为重要的。如何能使其对于地方执政官员来说也是重要的,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