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基建伟力造福世界

点击:0时间:2020-09-04 10:15:56

周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表现也越发活跃。这其中,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中国承建的各类基建工程,特别是超级工程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这五年,中国建造的路、桥、港、网,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走向五洲!

众多“世界第一”打响中国品牌

9月21日9时整,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瞬间提速。历经4小时28分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

其疾如风!一路上,“复兴号”最高时速达到355公里。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车身、误差只有1/10毫米级的无缝钢轨、克服全球最复杂地形难度的施工经验,这些优势让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顶尖的国家品牌。目前,中国高铁网络里程达2.2万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吸收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并加以创新,同时,在技术标准上,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除了中国高铁,遍布世界的中国桥,也创下了多个世界奇迹。

最近,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当今世界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被海外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成为中国桥梁屹立世界“桥隧之巅”的缩影。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近年来,中国桥梁界为世界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长桥中,中国占据6座。而在建造技术上,中国已拥有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施工成套技术、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最高、最长、最大、最难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在中国国内,无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三峡大坝,还是通车里程和运行速度都排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网;无论是世界上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铁路的青藏铁路,还是涉及4.7亿人口用水的南水北调工程,众多“世界第一”打响了中国品牌。

享誉世界的中国超级工程,都已经证明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世界一流的能力和魄力,同时也给中国基建业带来了自信。正是带着这种自信,中国基建业走向了世界。

“中国建造”打通世界经脉

从美国新海湾大桥到多瑙河上的塞尔维亚泽蒙—博爾察大桥;从蜿蜒在巴基斯坦北部群山之中的喀喇昆仑公路,到盘旋在广袤非洲大草原上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如今,无论是深山峡谷还是广阔草原,世界上的众多国家和地区都遍布“中国建造”的身影。

7月6日,随着主桥23号墩承台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中国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5个主桥承台全部施工完成,标志着占全桥施工总量约70%的主桥部分从此彻底摆脱印度洋的强涌浪袭扰,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作为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大桥,同时也是印度洋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横跨的嘎阿地胡库阿海峡,素有“恶魔之海”之称。早在20多年前,马尔代夫政府就提出建设跨海大桥的构想,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当地政府不得不知难而退。如今,这个飞架在“恶魔之海”上的“恶魔工程”被中国承接,重重考验也在等待着中国建设者们:冒着大雨在海中颠簸沉浮是家常便饭,有时苦等10余小时,也只为抢占几十分钟的施工时间。

目前,由香港HKND集团独家开发运营的“尼加拉瓜跨洋运河”项目,正在稳步进行,征地、移民安置以及相关环保工作也都在按照国际标准推进。建成后的尼加拉瓜运河将能通行25000标箱的集装箱船、32万载重吨的巨型游轮、30万载重吨以上的超巨型散货船。尼加拉瓜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将形成互补关系,并为航运公司提高效率、降低世界海运成本、构建“一带一路”在中美洲的海上新通道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另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超级工程可能就是泰国克拉地峡运河。此前有报道称该项目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尽管中泰相关企业对此进行否认,但是还是有媒体认为对该项目的论证正在进行。如果该工程建成,将在南海与印度洋之间打通第二条海上通道,缓解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对于马六甲海峡过度依赖的压力。

近年来,由中国负责建造的铁路、港口和运河等大型工程正在或即将改变所在地区乃至世界的风貌,“中国建造”正在打通世界经脉。

联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如今,由中国承建的基建项目遍布全球。“中国建造”不仅打造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超级工程,创造了蜚声海外的国家品牌,也为促进各国互联互通、提速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蒙内铁路通车后,从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运输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到4至5个小时、提升肯尼亚GDP1.5%、创造4.6万个工作岗位、降低东非货运成本79%……这是肯尼亚政府对蒙内铁路通行后的经济效益算的一笔账。投资38亿美元的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是中国建造的第一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的境外铁路,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

在肯尼亚人心目中,蒙内铁路就是非洲版的高铁。它的通车大大促进东非立体交通网的形成和东非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非一体化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8月9日,中马合作建设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将构建起马来半岛东西方向的铁路运输干线。预计,项目开发期将为当地创造超过8万个就业机会,运营期稳定在6000个以上。此外,还将为马来西亚培养超过3000名铁路建设和运营人才。

在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方向的库拉西尼海湾,一座斜拉式跨海大桥不时吸引当地行人驻足凝视。这座坦桑尼亚人民口中的“梦想之桥”,就是由中国承建的尼雷尔跨海大桥。它不仅在早晚高峰时段为当地民众节省了约1小时的通行时间,更为坦桑尼亚提供了超过1000个劳动岗位,培养了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道路通,百业兴。”如今,中国每在一个国家开启一项重大工程,都会为当地带来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人员就业等方面的提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增进中外人民友谊方面,“中国建造”也越来越超出其本来意义,成为联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纽带。

可以想见,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建造奇迹必将如天女散花般出现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责编 余亚如)endprint

标签: 中国 世界 东非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