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
李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干部群体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推进文化养老是当前老干部工作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
当前文化养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养老缺乏制度保障。与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养老”相比,文化养老尚未引起人们重视,各种方法、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既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干部文化养老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是文化养老的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而退休干部年龄稍小,希望多组织外出,开展“动态”养老。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设计。
三是宣传引导不足,组织程度不高,社会参与不够。目前,一些老年文化队伍的组建和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处于自发、分散状态,这与社会“老龄化”趋势相比,力量单薄、收效甚微。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化工程,文化养老仅靠老干部工作部门或民政部门来推进难度较大,需要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动,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
做好文化养老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对文化养老的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一要争取政府扶持。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定,加大对文化养老工作的投入,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单独划拨专项资金,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推进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让老干部学习、活动有场所、有去处。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实行政府、部门和个人共同参与,走政府重视扶持、财政加大投入、有关部门参与资助、社会其他力量热心投资等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发展道路,以解决资金难题。三要发展老干部文化产业。创办覆盖城乡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公寓等,引导离退休科技人员、文化人才创办领办经济实体,推进老干部文化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养老吸引力。文化养老工作对象是老年人,要开展好此项工作,就要得到他们的认同并主动参与。要切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老年教学和文体娱乐活动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设置教学专业,保证既丰富多彩又科学实用。要针对老同志的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开设养心、养生、悟性、修慧、修德的课堂,使他们领悟人性,开阔心胸,正确面对晚年生活。
三是广泛宣传文化养老的重要性。各级党组织重视是做好老干部工作、推进文化养老的关键。老干部工作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文化养老在老干部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宣传文化养老对于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文化养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共识,促进文化养老健康发展。
四是转变观念,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的影响,顺应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物质养老、待遇养老向精神养老、文化养老转变。不断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老年卫生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种适宜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需要相关部门联手协作,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要注重培养老干部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让更多老干部更主动地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同时畅通交流渠道,通过网络、报纸、微博等多样化媒体及时把有关文化养老信息向外传递,展示文化养老的作用和成效,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助老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建设,努力营造人人支持文化养老、人人崇尚文化养老、人人参与文化养老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管局﹞老干部与机关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责任编辑/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