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奥运其实并不坑
杨士龙
“一个新世界”,是里约奥运会的口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是这样阐释的:“这个奥运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让世界变得更好。在里约,你们将把奥运会变成一次极好的体验,因为将有一个奥运之前的里约和一个奥运之后的里约,一个新的更好的城市。”
举办奥运的第一个南美城市——巴西里约热内卢,在全球媒体集体聚焦下,话题不断,“槽点”多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里约乃至整个巴西为这场体育盛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的客观判断。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巴西人所体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应该赢得更多的点赞,结合曾经有些汹涌的“吐槽点”,实地探访的记者细数了一下里约奥运的五大“是”与五大“不是”。
“不是”有五
里约人不是那样不靠谱
里约专为奥运修建的地铁4号线7月30日揭幕,这天距离8月5日奥运开幕只有短短一周。7年来,里约人不紧不慢的办事风格,让世界上很多媒体和观察人士对各种工作进展龟速“着急上火”,首次办奥运的里约人边干边摸索,到头来证明自己慢是慢了点,但还是靠谱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7月31日的记者会上坦言,他这次从欧洲赶来前又看到关于里约奥运村的一些负面报道,于是急急从机场直奔奥运村,结果他发现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他表示充分相信里约奥运将是一届伟大的奥运会。
里约不是那样不安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里约治安不好的名声早已远扬,来里约前几乎所有人都会提醒:注意安全!
其实,把里约奥运会与《里约大冒险》简单挂钩并不符合实际。根据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形势,巴西不断加强安保措施,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奥运情报中心,联手反恐。
里约一些特殊街区治安是大问题,但此届奥运主要场馆设施均建在里约西南部的巴哈区,此区是近十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教育程度、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好,治安良好。为确保奥运安全,巴西联邦和州政府已全面提升了巴哈区安全反恐级别,出动军警8.5万人,奥运区内安全应不成问题,在场馆周边用餐、购物没有什么不安全感。
里约不是那样不卫生
寨卡病毒、水污染、黄热病……相信此次来里约的人都看多了类似的报道有过犹豫,也有少数运动员宣布取消里约行程。但来的远比不来的多。前往里约的记者实际观察到、体验到的里约,至少奥运所在的巴哈区,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清气爽、干净整洁的美丽城市。
此时正值里约冬季,传说中猖獗的蚊子少见踪影。媒体村的房间都是新装修的,入住后只见过一只小蚊子造访。西方媒体广为关注的瓜纳巴拉湾水污染问题,奥委会主席巴赫7月31日也给大家吃了个定心丸,水上项目赛场的水质已达到比赛卫生要求。
里约英语不是那样行不通
巴西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熟悉当地语言,在里约生活工作当然最方便,但对于短期来里约工作和旅游的人而言,英语并非行不通。
为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等,里约招聘了数以万计的国际志愿者,基本解决了英语人才不足的问题。即便在大街上,超市和饭店里,用英语做基本沟通还是没问题的,当地人往往会表示自己英语很烂,很有些当年咱见老外的感觉。智能手机和翻译应用软件的普及,也让跨语言的交流大大超越了连说带比划的年代。
里约冬天不是那样冷
7-9月,属热带草原气候的里约正值冬季。跟我们概念中的“冬”大为不同,里约的冬天也和我们概念中的“冷”大不同。
据预报,8月5日至21日奥运会举办期间,里约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而这据说还比往年冷。这个时候的里约通常都是艳阳高照,在户外有被炙烤的感觉。里约街头,穿T恤短裤的有,着长衫长裤的也大有人在,甚至还有穿冲锋衣、皮夹克和薄羽绒服的,这倒也成了夏季奥运会少有的“混装”景象。
“是”也有五
桑巴风是最大期待
从奥运开幕式揭开面纱那天起,此届奥运会就将打上激情与狂欢的桑巴烙印。
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奥运宣传画已经传递了这一强烈信号:绿、黄、蓝和白,四色有机结合跃动而成的“颜色波浪”,彰显着巴西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体验。
7月31日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首次带妆彩排,尽管只展现了全部内容的20%,到演出的最后体育场内已成狂欢节。
难民队是特殊风景
里约奥运会上将出现一个特殊的代表团——难民代表团。这也是奥运会史上首次由难民组成代表队参赛。
这个特殊的代表团有10名运动员,包括5名南苏丹难民,2名叙利亚难民,2名刚果(金)难民和1名埃塞俄比亚难民,他们将参加里约奥运会田径,游泳和柔道等项目比赛。鉴于难民代表团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开幕式上他们在奥林匹克会旗引导下,在东道主巴西前一个入场;选手获得奖牌,颁奖将升国际奥委会会旗,奏国际奥委会会歌。
中国元素是吸睛亮点
里约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由711人组成,是中国代表团境外参加奥运会规模最大的一届。这支队伍将参加26个大项,210个小项的比赛。据专家预估,中国军团的金牌数预计在30上下,金牌榜稳坐第二,排在美国之后。
里约奥运体现中国存在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地铁列车,361°供应的里约奥运火炬手、志愿者、技术人员等的服装,国家电网全力保障奥运供电安全,华为公司为里约奥运提供全方位通信保障服务……还有,活跃在里约奥运各个岗位上的200多名中国志愿者们也是本届奥运中国风的又一靓丽风景。
新闻战是潜在洪流
对于世界主要新闻媒体而言,奥运会都是“战役性”报道。在最为受众关注的奥运会同台竞技,高手间对世界体育新闻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的竞争本来就无声、激烈,新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交媒体的蓬勃繁荣,使得竞争涉及领域更广,也更加残酷。
参与此次赛会报道的注册记者有2万多人,非注册记者也有近千名,分住在里约79家酒店和4个媒体村。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全球性、地区性主要媒体都在主新闻中心大楼租用布置了专门的发稿中心。
“里约思路”是办奥新经
里约奥运会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它是2014年底国际奥委会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之后所举办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20议程”提出40条改革建议,包括“减少申办费用”,“降低奥运会运营成本,增强运营的灵活性”等。在巴西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里约奥运会巴西奥组委积极践行节俭办赛理念,在办奥过程中不求大求全,更加注意避免铺张浪费,防止预算超标。
最突出的是,以往的奥运会往往兴建许多大型体育中心,里约奥运的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使用的都是现有场馆。同时还提倡无纸化办公,贵宾接待从简,大幅压缩开闭幕式成本等。奥运场馆建设方面,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场馆赛后的用途,避免闲置浪费。像媒体村的房子,目前就都已售罄,赛会结束,这里就会成为新的居民小区。
“一个新世界”,是里约奥运会的口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是这样阐释的:“这个奥运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让世界变得更好。在里约,你们将把奥运会变成一次极好的体验,因为将有一个奥运之前的里约和一个奥运之后的里约,一个新的更好的城市。”